宋沮漳

宋沮漳

网易号

关注
12粉丝
80关注
1714被推荐
IP属地:浙江

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陶小桃图文设计工作室个体工商户

14枚勋章

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漫登楼

  • 当阳旧闻录-当阳岱家山楚汉墓

    15小时前
    图片
  • 0031历史深一度-陈立夫谈国民党的兴衰成败

    15小时前
    图片
    03:23
  • 【开凿荆襄、襄汉漕渠】
    北宋为了打通京西南北路的南阳、襄州、邓州等地的水上交通,使这里的物资能通过水路运入汴京,同时,更可使荆湖南北路以及川蜀、岭南的大量财富、土特产能沿汉水运入京城,以减少绕道江淮的航运路程,朝廷曾两次组织开凿荆襄、襄汉漕渠。 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正月,京西转运使程能建议“开新河,自襄汉至京师,引白河水注焉,以通湘潭之漕”(《宋史·卷274·王文宝传》)。具体方案是:“自南阳下向口置堰回白水入石塘,沙河合蔡河达于京师。”当时,“上壮其言而听之”,即组织唐、邓、汝、颖、许、蔡、陈等州丁夫数万人兴大工,“崭山堙谷,历博望(今博望镇)、罗渠(今赵河镇西南)、少拓山(方城附近的罗汉山),凡百余里,愈月抵方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 从上述记载可知,这次开凿任务比较艰巨,工程包括开凿一条百余里长的渠道,起点是自汉水上游支流白河流经南阳的下向口处,自东北向经方城接汝水上源支流沙河。渠线不仅要砌筑堤岸,而且要凿山填谷,还要兴建拦河堰将白河上源的水拦蓄,将其引入新渠以通舟楫。 这次施工,渠道是打通了,但因为渠线开得较高,所引入的白河水未能通至终点,于是又派人将渠底挖深,使全渠能引水通流,但又因水深不足,未能通舟。不久山洪暴发,将石堰及部分渠道冲毁,第一次开渠通运的计划未能实现。 第二次是在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即与第一次开凿相隔十年以后。这次由供奉官阎文逊、苗忠二人建议,“开荆南城东漕河,至狮子口入汉江,可通荆峡漕路至襄州;又开古白河,可通襄汉漕路至京。”(《宋史·河渠四》) 这一次计划比第一次更为庞大。工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沿第一次开凿的路线沟通汉水与汝水的水上通路。另一部分是开凿自荆州入汉水的江汉漕河。关于江汉漕河的路线,据宋人王象之记载:“漕河,在江陵县北四里,旧经云王处仲为荆州刺史,凿漕河通江汉南北埭。”又云:“绍兴元年省劉云,江陵府下旧有漕河,若略加开淘,则江陵城下纲运顺流从江汉直达襄州。契勘本府漕河乃晋元帝建武初所凿,自罗堰口出大漕河由里社穴、沌口、沔水口直通襄汉二江。”(《舆地纪胜·卷64·江陵府上》) 关于大漕河,王象之又记道:“皇朝郡县志云:建阳河自荆州西南花溪流入江陵界,经俞谭市(去江陵城六十里)又经吴家市自破江入大漏,通监利、沌口等处,今谓大漕河。” 又据《古今图书集成·卷1136》引《沔阳州故志》云:“潜江有里社穴,景陵有狮子河,俱通(汉江),漕河之名,当以此也。”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78》载:“漕河在县北四里,志云晋元帝时所凿,自罗堰口入大漕河,又由里社穴达沔水口直通襄汉江,后废。端拱初内使阎文逊等请开荆南城东漕河至狮子口入汉江可通荆峡漕路至襄州,从之。既成,可胜二百斛舟,行旅称便。大漕河即荆门州之建水。” 根据以上记载,参照地名,可以得知,宋代的江汉运河大体上自荆门西南流至江陵,在江陵俞潭市、潜江、景陵的连线上,自景陵的狮子河入汉江。 宋时,荆州为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是川蜀、两湖等地的主要物资集散地,朝廷还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造船中心。所以,从荆州开凿漕渠至襄阳,再沿襄阳水运入京都,以缩短航运路线,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因此,朝廷很快采纳了阎文逊、苗忠等人的建议。当年,即发丁夫沿荆南漕河至汉江,可胜二百斛重载,行旅者颇便。(《宋史·河渠四》) 此漕渠到天禧(公元1017—1021年)末年,吕夷简又再行开凿加工。(《舆地纪胜·卷64·江陵府上》) 经几番修治后,荆州水上运输更为兴盛发达。苏东坡曾有诗形容当时荆州水运繁荣的情况道:“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东坡续集·荆州诗》)当时,“川益诸州租市之布,自嘉州水运至荆南,由荆南改装舟船遣纲送京师,岁六十六万。”(《宋会要稿·食货·漕运》) 但是,由于汉水和汝水之间的水上运输始终未打通,所以,荆州至京师的水运至襄阳后,就不得不改行陆运。且《宋会要稿》中所称“岁运六十六万”的布匹,有的还可能是沿江而下,不一定都由荆襄漕路而上。 荆襄、襄汉漕渠的开凿,不仅是湖北省水利史上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人工运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网易读书
  • 【江汉连年水灾】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至八年(公元977—983年)江汉二江连年涨溢,复州、均州、汉阳军、荆门军等均有灾。(《宋史·五行志》)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网易读书
  • 【襄州水灾】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襄州汉水涨溢数丈”。(《宋史·五行志》) 【张泳兴修崇阳陂渠蓄水灌溉】 北宋太平兴国(公元976—983年)中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336》记载:“张试,太平兴国(公元976—983年)中,知崇阳县,为陂渠溉田,民以茶为业,试使植桑,民初以为苦,其后官榷茶,他县皆失业,而崇阳之桑已成,可为绢,岁百万匹,民咸德之。”又据《大清一统志·卷259·武昌府》载:“白泉陂,在崇阳县西北,宋张泳为县令,偃大木为堰,凿山为渠引水入圳灌近部田,明万历中易以石。”又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336》记载: “钱师仁,绍兴(公元1131—1162年)中为崇阳令,修复白泉陂以利民。” 从以上记载可知,张试上任后,颇注重农业和水利。他主持的水利工程包括修筑木制堰坝,凿山、开渠、修蓄水塘等一系列工程。《宋史·卷393·张泳传》载,张泳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知鄂州崇阳县,但未记其开辟陂渠,使植农桑之事。由于张泳所开白泉陂工程效益显著,故为后任者所看重,经常加以维修。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网易读书
  • 当阳旧闻录-夔东十三家攻打当阳城

    1天前
    图片
  • 文史漫谈-谈谈鬼谷子

    1天前
    图片
  • 0030历史深一度-广东军阀陈济棠一家极为迷信

    1天前
    图片
    02:00
  • 【姚涣筑木石堤护峡州城】
    北宋初据《宋史·卷333·姚涣传》记载:“姚涣于北宋初年进士,知峡州。大江涨溢,涣前戒民徙储积,迁高阜。及城没,无溺者,因相地形筑子城、埽台,为木岸七十丈,缭以长堤,楗以薪石,厥后江涨不为害,民德之。” 从上述记载可知,姚涣筑堤主要是为了捍护峡州城(今宜昌市),规模不算很大。但值得称道的是筑堤技术有一定特点,主要是因地制宜采用木、石、薪楗等各种材料,先筑木岸,又绕筑土石堤加以保护,并设埽台、薪楗作防浪防冲,或备抢险,筑堤技术比较先进。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你那里也下雨了吗#
  • 【江夏金城山村民修筑堰塘】
    北宋初据《太平寰宇记·卷112》记载:“金城山在县东南二百三里,下有村,在金山口水南,村人堰水成塘,以此得名。”当时所筑堰塘的具体情况不详,但入记于《太平寰宇记》,当有一定的名声,亦当有一定效益。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网易读书
  • 【赵延进主持修建襄州汉江石堤】
    北宋初(公元960—970年)《宋史·卷271·赵延进传》载:“赵延进,澶州顿丘人……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铃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 从以上记载可见,赵延进将襄阳汉江大堤改作石堤后,大堤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决堤闹灾的情况明显减少,兴工修堤的次数亦大大减少。但此次修石堤的长度和具体技术均不详。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网易读书
  • 文史漫谈-也说楚王陵熊家冢

    2024-06-24
    图片
  • 当阳旧闻录-1927年当阳乡村概况

    2024-06-24
    图片
  • 0029历史深一度-刘文典在昆明

    2024-06-24
    图片
    02:18
  • 【襄州水灾】
    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八月,“襄州奏汉江水涨一丈一尺”。九月“襄州奏汉水涨三丈出岸害稼”。十月“襄州奏汉水涨害稼”。(《旧五代史·五行志》) 【汉江大水】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六月,“襄州汉江涨溢入城,城内水深一丈五尺,仓库漂尽,居人溺者甚众。”(《旧五代史·五行志》) #桂林洪水#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网易读书
  • 【江汉大水】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九月,江汉溢,漂溺庐舍。(《旧五代史·庄宗纪》) 【崇阳东南筑石视陂】 五代后唐长兴年间(公元930—933年)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336·武昌府二》记载:“石视陂,在崇阳县东南十五里,高丈五尺,广四十八丈,分竭五道,溉田三千八百余亩,后唐长兴年中创筑,以木为之,明洪武中易以石。” 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76·湖广二·崇阳县下》记载:“石视陂,在(崇阳)县东十五里,有宋时旧址。洪武间知县元俊伐石重修,嘉靖九年典史徐球再修,蓄水以溉田,为民利。” 从上述记载中可见,此陂规模虽小,但有一定的建筑技术。陂竭始以木为主要材料,经五代、两宋、元各代历四百余年后,才在明洪武年间改木为石,以后几经修治,不断发挥效益。 #桂林洪水#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网易读书
  • 【安陆修筑汲水楼】
    五代后梁贞明年间(公元915—921年)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343·德安府下》记载云:“刘配,雍邱人,贞明中守安州,以城中阍阅节比,冬月中多涸,乃于城西北隅,依石壁造水楼,悬绠而汲,以备不虞。明年,吴人围安陆。汲道绝,大得水楼之利。” 汲水供水是城市水利的主要内容。汲水楼是我国早期“自来水”工程的一种,在城市水利的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网易读书
  • 文史漫谈-抗战中沙洋被毁纪实

    2024-06-23
    图片
  • 0028历史深一度-林语堂与郭沫若

    2024-06-23
    6跟贴
    图片
    02:17
  • 【倪可福于江陵筑寸金堤】
    五代后梁开平年间(约公元907—927年)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卷345》记载:“寸金堤,在江陵县西龙山门外,高氏将倪可福筑。”又据《读史方舆纪要·卷78·江陵县下》记载:“寸金堤,在府城龙山门外,五代时高氏将倪可福筑,以捍蜀江激水,谓其坚厚,寸寸如金,因名。”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网易读书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