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与“五花八门”

俗称社会人物复杂多样,便叫“三教九流”;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就叫“五花八门”。其实古时的“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都有所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常常用“三教九流”来形容各式各样的角色,同时,当想要描绘事物种类繁多、变化难以捉摸时,“五花八门”便成了最形象的比喻。然而,这两个词汇背后的历史内涵,实则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教”,它具体指的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的三大宗教或哲学体系。首先是“儒教”,这一教派尊崇六经以及孔子和孟子的道德学说,其追随者致力于修炼自身品德,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其次是“道教”,由汉朝的张道陵倡导,他将太上老君奉为教祖,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最后是“释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63至485年间的印度,由净饭王太子创立,他在29岁时选择出家修道,从而开创了佛教的道路。

而“九流”则详细地划分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上九流涵盖了社会的精英阶层,包括帝王、圣贤、在野的隐士、被视为仙童的才子、文人墨客、武士、以及农工商这些基础行业的人士。中九流则包括了正在参加科举的士子、救死扶伤的医生、占卜命运的相士、卖画为生的艺术家、寒窗苦读的书生、擅长音乐棋艺的才子、出世的僧人、道士、以及尼姑。而下九流则指的是一些传统上认为地位较低的行业和人物,如师爷、衙役、称手、媒婆、小跟班、从事不正当职业者如骗子和巫婆、盗贼、以及妓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花八门”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古代兵法中的“五花阵”与“八门阵”。而在现今,这个成语已经演变成了各行各业的代名词,每一“花”和“门”都代表着一种行业或职业。

“五花”中的金菊花,象征着卖茶女子的温婉与贤淑;木棉花花代表着走街串巷,行医治病的郎中;水仙花则如同酒楼上的歌女一般,清新脱俗;火棘花是那些身手敏捷、技艺高超的杂耍艺人的象征;而土牛花,则描绘了那些默默付出,肩挑重担的挑夫形象。

#深度好文计划#“八门”更是丰富多彩,涵盖了多种职业:算命占卦的被称为一门巾;二门皮则是指那些穿行于市集,售卖草药的商贩;擅长变戏法的艺人被称为三门彩;而那些在街头卖艺,身手不凡的表演者则是四门挂;五门平是说书讲评的艺人,他们以口才和智慧赢得观众的喝彩;六门团代表着那些在街头卖唱的艺人,他们的歌声常常能吸引路人驻足聆听;七门调是搭棚扎纸的工匠,他们的手艺为节日和庆典增添了不少喜庆氛围;最后,八门聊则是那些在高台上演绎人生百态的戏曲演员。简称:巾、皮、彩、挂、平、团、调、聊即“八门”。

这八门,每一门都代表着一种职业,一种文化,共同构成了社会的“五花八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