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思修善说历史

尚思修善说历史

网易号

关注
583粉丝
7关注
2713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15枚勋章

历史文化领域

  • 史上最牛单于,逼刘邦和亲,还写信调戏吕雉!

    2小时前
    图片
  • 战神白起的末日!

    19小时前
    图片
    02:52
  • 刘备下令禁止酿酒,结果怎么样?

    2024-04-25
    图片
    01:13
  • 中国“王气”最重的地方——武川

    2024-04-24
    3跟贴
    图片
  • 刘邦这个发小,竟然造反了! 陈豨造反,燕王卢绾发兵攻击他的东北部,陈豨派王黄到匈奴那儿求援。燕王卢绾也派张胜为使臣,去跟匈奴说:陈豨已经兵败,你们别参与了。张胜到了匈奴处,前任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正在匈奴流亡,他对张胜说:“您之所以在燕国被重用,是因为您熟悉匈奴事务;而燕国之所以还能存在,是因为诸侯接连造反,战事不绝。如今您为了燕国,急于消灭陈豨等人。陈豨等都灭了,下一个就到燕国了,你们也要成为俘虏。您何不让燕国暂缓攻打陈豨,而与匈奴配合?天下无事,可以常保燕国王座。如果汉要对燕国下手,也好有个外援。”张胜觉得有道理,于是自作主张,让匈奴协助陈豨攻打燕国。燕王卢绾发现形势不对,怀疑张胜和匈奴勾结,上书请将张胜灭族。等到张胜回来,详细跟卢绾汇报了他的打算,卢绾认为有理,但是已经向中央政府汇报了要族灭张胜,于是找了一个替死鬼,将他灭族,却把张胜和他的家族,秘密送到匈奴,充当使节。又秘密派范齐去勾结陈豨,让他长期抵抗,不要急于在战场上决胜负。等到汉军击杀陈豨,陈豨的副将投降,交代了燕王卢绾派范齐和陈豨勾结的情形。刘邦派人找卢绾来对质。卢绾称病不敢去。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去接他来,并向卢绾的左右调查真相。卢绾更加恐惧,躲避起来不见面,对他的幸臣说:“如今不姓刘还当王的,就我和长沙王吴臣了。去年春天,诛杀韩信,夏天,又杀彭越,都是吕后的主意。如今皇上生病,都是吕后掌权,吕后妇人之心,专门找借口要诛杀异姓王和有功的大臣。”于是称病坚决不肯进京。他的左右,看见势头不对,纷纷逃亡。卢绾说的话,逐渐泄露,审食其听说了,回京向刘邦汇报。刘邦更加愤怒。这时,又得到匈奴投降过来的人报告,说张胜在匈奴,为燕国使节。于是刘邦说:“卢绾果然反了!”春,二月,派樊哙率兵攻打卢绾,立皇子刘建为燕王。
    臧衍游说张胜,又献给卢绾的这一计,叫“养寇自重”。但是卢绾没搞清楚,要使这一计,得有个前提,就是离了我不行,皇上就算心知肚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属于欺骗皇上,双方都不说穿而已。卢绾哪有这个分量呢?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手里有几张牌。 卢绾能封王,既不是本事,也不是功劳,而是他跟刘邦是同年同月同日还在同一条巷子出生的发小,又是同学。他跟刘邦的关系,谁也比不了,所以刘邦封他为燕王。 但是他却跟刘邦耍心眼儿。 要指挥千军万马在前线打假仗,还不是一次,要长年累月,一个假仗接一个假仗地打,还不是两方的假仗,是卢绾、陈豨、匈奴三方配合打假仗,这是根本没法保密的事儿,很快就会败露,一旦败露,卢绾就收不了场。这么简单明白的道理,卢绾却看不清,还把这当立国的战略,准备传给子孙后代。 所以为什么小人之心难测,因为他没逻辑,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也就没法知道他在想啥了。 卢绾可悲啊!《周易》中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德行浅薄而地位太高,智慧不足而谋划甚大,能力不足而责任重大,很少能办成大事的。卢绾就是这样的人!
  • 被弘一法师称赞“生而知之”的人!

    2024-04-21
    4跟贴
    图片
  • 这个女人创造了卿卿我我这个成语

    2024-04-19
    图片
    01:30
  • 《资治通鉴》中的故事,原来和亲政策是从刘邦开始的 匈奴冒顿不断攻击北方边境,刘邦很苦恼,问刘敬意见。
    刘敬说:“天下初定,士卒疲惫,都不想打仗,所以不能以武力征服匈奴。冒顿杀父自立,把一群庶母都当成自己妻子,以暴力相威服,所以不能用仁义去说服他。暴力和仁义都用不上,只有一计,让他的子孙向我们臣服,只是怕陛下办不到。” 刘邦问:“具体说,什么计策?” 刘敬说:“陛下如果能以皇后所生的嫡长公主,嫁给冒顿做妻子,给予丰厚的嫁妆,冒顿一定爱慕,立为阏氏,生子,一定立为太子。 陛下再以汉朝过剩而匈奴短缺的东西,经常派使节送去,馈赠问安,并且派辩士去教谕礼节。冒顿在,他是您的女婿;冒顿死,则是您的外孙为单于,哪有外孙敢兴兵攻打外公的呢?这样,就可以不战,而逐渐让匈奴臣服。不过,陛下一定要嫁皇后所生的长公主,不能令宗室或后宫女子诈称公主。如果被他发现有假,不以为贵,不肯接近,那没有什么好处。” 刘邦说:“善!”于是想嫁长公主。吕后日夜哭泣,说:“我就一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 刘邦也不忍心,只能作罢。 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 刘邦物色了一位普通人家的女子,宣称她就是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为妻,派刘敬前往匈奴缔结和亲盟约。 司马光说 刘敬说冒顿是残暴之贼,不可以仁义相说,却要和他结为婚姻之好,为何前后如此矛盾!上世帝王抵御夷狄,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没听说过跟他们结婚的!况且那冒顿,把自己的父亲都当禽兽一样射杀,他还管什么岳父! 刘敬的计策,实在是太不严密,况且鲁元公主已经是赵王的王后,还能把她夺回来吗? 但解读《资治通鉴》的华衫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刘敬的和亲之计,是开创性的战略。而且看一个问题,不是只看到眼前,而是看到子孙万代之利。和亲政策,稳定了西汉边境,带来了和平发展的环境。和亲政策,不仅是以婚姻换和平,而且是长远的文化渗透,同化战略,后世到了唐朝,更往后的清朝,将和亲政策发挥到极致,周边邻国,全是皇亲国戚。 和亲政策,是皇上牺牲自己的女儿,为国家换来和平。 所以刘敬说他有一计,“然恐陛下不能为”,可见刘邦君臣的沟通是光明磊落的。 吕后哭泣不舍,但是她也没有恨刘敬出馊主意。换一个皇后,恐怕会说:打主意打到我女儿头上,先把他斩了!
  • 刘邦不听忠言被匈奴套路,陈平用计搞定了单于老婆,刘邦才逃脱 刘邦在晋阳,听说匈奴单于冒顿在代谷,想要攻打他,派人去探虚实。
    冒顿把他的壮士、肥马都藏匿起来,使者去了十几拨,都只看到老弱残兵,马匹牲畜都骨瘦如柴。 所以使者们回报,都说匈奴可击。 刘邦又派刘敬再去确认一次,刘敬还没回来,汉军三十二万大军就已开拔,越过了句注山。 刘敬回来,汇报说:“两国交兵,都相互亮肌肉,耀武扬威。这次我去,看见的全是老弱病残,这显然是故意示弱,埋伏奇兵,引诱我们去。我认为匈奴不可攻击!” 这时候,汉军大军已经行动起来,刘邦大怒,骂刘敬说:“你这个齐国佬,凭借口舌得到了我的官位,如今又以妄言来乱我军心!”即刻将刘敬逮捕下狱,关押在广武。 刘邦先到平城,大军还未全部抵达,冒顿就率精兵四十万人,将刘邦在白登包围了七天。 汉军内外断绝,危在旦夕。刘邦用陈平密计,派使者偷偷去见冒顿的老婆阏氏,重金贿赂买通了她。 阏氏对冒顿说:“两国之主,不应该互相围困,如今就算得了汉的土地,也不适合咱们匈奴人居住。而且汉主能得天下,他也是有神灵相助的!希望您仔细考虑!” 冒顿与王黄、赵利约定了会师攻击刘邦的日期,但是两人没来,冒顿也怀疑他俩和汉有阴谋,于是解开包围圈的一角。 正好天降大雾,汉军派人往来,匈奴也没人察觉。 陈平命卫士用强弓劲弩,弦上还多加一支箭,箭朝外御敌,从解围的那一角悄悄地溜出去。 刘邦出了包围圈,到了平城,汉军主力也到了,匈奴骑兵于是解围而去。汉军也撤军,留下樊哙平定代地。 刘邦到了广武,马上释放刘敬,说:“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被困平城,我已经将之前告诉我匈奴可击的十几个家伙斩了!” 于是封刘敬一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 缘分是一个很玄的事,其实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因果!

    2024-04-16
    图片
    01:09
  • 光绪大婚,为何不肯入洞房? 娶媳妇的光绪帝为何不肯入洞房?光绪皇帝上位后,慈禧为了笼络住他,效仿清初的孝庄太后,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这个皇后就是隆裕皇后。
    光绪并不是慈禧亲生,是慈禧妹妹叶赫那拉氏的儿子,从娘家来说,光绪又是慈禧的外甥。而隆裕是慈禧哥哥桂祥的女儿。 这样来说,光绪和隆裕是姑表兄妹。 但光绪帝做得有些窝囊,慈禧太后的权力欲望太强了,可以堪比西汉的吕雉和盛唐的武则天。 这三个女人能称得上历史的“吉祥三宝”。 光绪面对专权的慈禧也只能认命。现在慈禧要把姐姐嫁给自己了,这让光绪真难以接受。 婚前关系不错的表兄妹,咋就成了夫妻?隆裕作为姐姐,对光绪帝特别照顾,就像是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 可是突然之间,慈禧就把自己的姐姐指给了自己做皇后,光绪帝实在难以接受。 但是为了服从慈禧,也为了讨好慈禧,光绪帝不得不这么做。 慈禧把隆裕嫁给光绪做皇后的同时,还选了瑾妃和珍妃给光绪帝做妃子。 光绪帝一生也就只有这一后二妃,是清朝皇帝中后妃最少皇帝,也是成婚最晚的皇帝。 慈禧太后这样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目的就是要把朝政交给光绪帝红,慈禧还能利用皇后来操作光绪帝,最起码可以监视和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已经成熟的光绪帝心里很郁闷,在大婚的当晚甚至还扑倒在隆裕皇后的怀里大哭说:“姐姐,我永远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为难啊。” 另外,隆裕皇后长相丑陋,身材瘦弱还有些驼背,这也让光绪帝十分不满。 心里不痛快的光绪帝自然就不肯与皇后同床了。
  • “窃财大盗”李鸿章有多富? “窃财大盗”李鸿章有多富?说出来令人唏嘘!
    作为清朝后期“中兴四臣”之一的李鸿章,可以说在历史上褒贬不一。 就连曾经的日本首相伊藤薄文都曾经称赞说:“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也称他为“东方俾斯麦”。 李鸿章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完全就是太平天国赐予的,差一点闹翻大清的太平天国成全了李鸿章。 1853年,太平军攻克安庆。李鸿章和他的安徽老乡吕贤基在老家组建团练抵抗太平军。 1860年,太平军攻破了以八旗子弟为主的江南大营,上海成为孤岛,此时炙手可热的曾国藩派李鸿章组建淮军,然后东进救援上海。 李鸿章利用父亲和自己的影响召集旧交,很快完成了任务。 随后,李鸿章率领自己组建而成的9000“李家军”与1862能2月驰援上海。 虽然开始不被上海的官绅待见,但李鸿章却狠话不多打了这些人的耳光,三战三胜,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闭上了嘴。 因为李鸿章的战功,他也填补了曾国藩去世后朝廷无人的空白。 如此,李鸿章开始坐上了“直升飞机”,1862年,他被授予江苏巡抚;1864年,朝廷又封她为一等伯,赏双眼花翎;1865年,李鸿章出仁两江总督;1867年,李鸿章又升为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1870年,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洋务派首领,意思清朝八位封疆大吏之首。 才48岁的李鸿章便走进了清廷的权力中心。 在人生的快车道上他刹不住车了,接下来的李鸿章开始变了,曾经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他,变成了当年的万户侯。 1862年,淮军刚到上海十,每顿饭吃的只有糙米和咸菜。直到打了胜仗后,抢到的“晋钗银保堆案,高数尺”。 此时的淮军可以用“富得流油”来形容,他们不在乎军饷有多少,反正有的是门路。 不论多少战利品,每个士兵都要给上级军官一份“孝敬”,每个军官又会给李鸿章已“孝敬”,大家有钱一起赚。 真应了元朝诗人张养浩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话。 在李鸿章的的纵容下,淮军上下都成了富豪。 这还不算,对平民的屠杀,才是李鸿章最大的恶。 淮军攻破江阴后,李鸿章手下的张树声派士兵把守四座城门,占据城内的财富和房产。 如果有百姓回到自己的房子,士兵们会说:“现在归我了,我卖给你。” 老百姓无可奈何,对这些兵痞们,谁敢不低头! 🉑当百姓买回自己的房子后,士兵们只愿意让处一张床的位置。说道:你住了,让兵大爷住哪? 人性的恶一旦爆发,那么就毫无人性了。 在晚清最热门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还是有眼光的。 1863年,李鸿章委托英国人马格里在上海创办洋炮局,这是他一生创办洋务的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中国近代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其中的三个。 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中国第一见近代化煤矿;中国第一家电报总局——天津电报局;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唐胥铁路;还有上海机器织布句、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等民用企业。 如果李鸿章能用公心,不违背他当年的初心,他的历史贡献是可圈可点的,可作为国家重臣的他,利用职务之便,侵蚀国家资产,侵占国家利益,如此祸心,就让人愤恨了。 有人给李鸿章算过一笔账:“家资逾千万,其兄弟子侄私财又千万余元。” 李鸿章去世前后,清朝财政收入近亿两,而他家族的财富是清朝一年收入的百分之二十。 梁启超在写《李鸿章传》时考察过:“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他的股份就很多。”甚至南京、上海等地点当铺、银号 ,也大部分是李鸿章的家产。 他所办企业中重要职位都由亲信担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秉承李鸿章的意思。 李鸿章在这些企业中到底拿了多少分红,永远不可被人知道了。他的长自李经方在1933年写了一份遗嘱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吾自少至老陆续存入一银行之款不计其数,数十年来本李未尝计算,亦不知若千万。” 李鸿章的女儿嫁给张佩纶时,李鸿章随手给了她一些嫁妆,有字画、古玩、金银珠宝等,后来这些嫁妆供养了张家几十年。 聚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回忆:“至少在1935年 自己的父亲张佩纶在虹口还有八幢洋房。” 李鸿章不但敛财买洋房,他们兄弟在合肥还有将近60万亩土地。 李鸿章是既当财主又当地主。 李鸿章在其位不谋其政,有能力不尽责,掌大权而谋私利,也是让人惋惜了! 说他是“窃财大盗”一点也不为过!
    煮酒论史
  • 中国的“风水宝地”——关中

    2024-04-12
    图片
  • 慈禧上厕所,有多奢侈? 慈禧上厕所,看看有多奢侈!
    一个把大清作践、祸祸完的女人,慈禧太后留下了许多笑谈。 宫廷中的嫔妃们,虽然身份高贵,但总要和普通人一样吃喝拉撒,史料中只有她们生活的奢靡,但如何上厕所,史料记载的很少。 我们从一些零星的记载中关于慈禧“出恭”来看,她的豪华程度也是难以想象的。 慈禧太后每天的生活十分规律,她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梳洗完毕后开始用早膳。 餐后,开始吸足烟,等这些都做完之后再由宫女帮忙穿戴整齐,去养心殿接见王公大臣,两个小时后再回到自己的寝宫。 这时候的慈禧一般换过衣服,吃过点心后,去厕所。 慈禧的马桶叫作“官房”,虽然和普通百姓的一样是用来如厕的,但慈禧的官房做工精致,极其豪华。 慈禧的官房使用的是上等檀木为原料。官房被雕刻成一只大壁虎的形象,动作像是要捕捉猎物,这支壁虎雕刻得栩栩如生。 壁虎的头往后扭着,两只镶着红宝石的眼向上注视着骑在自己背上的人,嘴微微张开一条缝,缝内恰好衔着手纸;壁虎的脊背上正中间的位置是个盖子,盖子上卧着一条螭虎,作为提手,只要打开这个盖子,慈禧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 为了防止异味,壁虎的肚子里放上香木的蓬松细摸末。 慈禧从养心殿回来之后,管官房的太监就要一直待命。这名太监要用绣云龙黄布裹着的“官房”顶在头↑送到慈禧太后的寝宫门外,在给慈禧请过安后,将官房从黄布中取出来,由宫女捧进净房。就是专门为慈禧便溺准备的房间。 这时候,慈禧已经脱完衣物。宫女迅速把油布铺在地上,然后将官房放在油布上,再把特制的手纸放进壁虎嘴里,把准备工作做完之后,慈禧就安心出恭了。 就是一个上厕所,搞得这么麻烦,也难怪这个女人让大清完蛋了。 历史上也有记载上厕所奢侈的人,西晋时期的富豪石崇,厕所装修的富丽堂皇,还有两个美女伺候,并且上一次厕所就要换一身衣服。 五代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用的小便盆竟然镶着七宝! 不过慈禧太后、石崇、孟昶三人都有一个特点——很快就败亡了!
  • 刘邦的帝王之术 刘邦的帝王之术:一用一杀,彰显了他的高明!
    刘邦虽出身一般,但他却是难得的皇帝,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尽被他掌握。 当初跟随项羽的季布,在战场上数次碾压刘邦,让刘邦很难堪,好几回都差点被季布追杀掉,以至于刘邦心理上都有了“恐季症”。 因此,在消灭项羽后,刘邦悬赏千金通缉季布,并对收留季布的诛灭三族。 为了躲避刘邦的通缉,季布剃光头发,脖子上挂上草绳来出卖自己。 鲁地的朱家把他买了去。 朱家知道这个人是季布,但假装不知道,把他安排在田地的宅子里,来看管庄稼。 朱老大就到洛阳,找到腾公夏侯婴,对他说:“季布有什么罪?不过就是各为其主罢了,他尽职尽责做自己的事,这不是忠臣吗?难道要把项羽的手下都杀了不成! 如今皇上刚得了天下,却因为私人恩怨去追杀一个人,心胸也太不宽广了!况且以季布的贤能,他要是北投匈奴,或南走百越,把壮士逼走他乡,这不是当年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打其尸的原因吗?夏侯婴,你咋不给皇上提醒一下呢!” 夏侯婴觉得有理,于是按照朱家老大的话抽空给刘邦说了,刘邦听了后,心结一下子打开了,便召来季布,拜为郎中。 别以为朱家这样做是为了让季布感恩致谢,朱老大办好这件事后,竟再也不见季布了。 能放过当初差一点要了自己命的季布,还让他做官,足见刘邦能够知人善任,不拘小节。 如果你这么认为就错了,接下来同样的人和事,刘邦却用不同的处置方式。 季布的兄弟丁公,开始也跟着项羽打工,有一次,丁公领着人在彭城西追击刘邦,都已经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了,眼看就危险了。 刘邦着急地对丁公喊道:“你我都是贤才,为什么不能相容呢?” 不得不说刘邦的脸皮是厚,把自己归纳为贤才,有这样的贤才吗?年轻时喝酒都不给人家酒钱。 可丁公一听“敌人”刘邦称自己是“贤才”,便放过了刘邦,带兵回去了。 毕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吗! 可丁公想多了,他哥哥季布身上发生的好事,竟在他身上不灵了。 丁公很快就与刘邦相见了,项羽死后,丁公满怀喜悦地来谒见刘邦,有哥哥的事比着,丁公又对刘邦有不杀之恩,他认为起码也会和哥哥一样,弄个郎中做,甚至封侯拜相也是有可能的。 结果却令他失望了。 刘邦在军中就把他斩首示众,并且告诫将士们说:“丁公为项王臣不忠,让项羽失去天下的就是这个人,你们以后不要学他!” 要官不成,丢了性命不说,反而成了反面典型。 为什么刘邦升季布的官,却杀丁公呢? 季布是非常时期归来的,并且是有人“引荐”的,当时刘邦正是用人之际,而等刘邦坐了天下,变成了守城之主,他就反对那些不顾道义而背叛自己主人的“叛臣”,毕竟他担心要是后来再出现“楚汉之争”时,手下的那些臣子,要是有样学样,去投降对手,那他的子孙就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 所以,刘邦杀丁公,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 和珅有多富?竟顶得上40个路易十四! 和珅有多富?竟能顶四十个法国路易十四皇帝!
    嘉庆为什么要处死和珅?就是因为“他太富有了”。 细细看来我们会发现,在清朝有一个不成文的游戏规则! 大清王朝自入关以来,每一次皇帝易主,新皇帝总会对前一朝的重臣进行清洗,这成了惯例。 顺治皇帝曾经对付多尔衮,康熙帝除鳌拜而煞费心机,雍正皇帝也赐死了他的大舅哥年羹尧,乾隆则密谋弄死了讷亲。 虽然这些帝王们这样做,但他们总是找个理由来为自己洗白,不得不让后人们觉得这些“乱臣贼子”就应该“死”! 这让他们的前任老爹情何以堪,难道前任皇帝没有眼光,错用了奸臣? 等到了嘉庆皇帝,也不例外,他将剑锋对准了和珅。 就在乾隆驾崩的当天晚上,嘉庆皇帝就下诏让和珅留在宫中为乾隆守灵,并且还“不得任自出入”。 这等于限制了和珅的自由。 暴风雨来的太突然了!让和珅都来不及反应。 嘉庆早就瞧和珅不爽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报复计划了,作为天下新主,嘉庆采取雷廷手段打压和珅,有两个原因:一是和珅位高权重,党羽众多,如果不铲除,怕后患无穷,不能控制他;二是和珅家大业大,家财无数,而国库却一穷二白。 宠幸和珅的乾隆已死,急于解决财政危机的嘉庆皇帝只能把和珅的家财拿来贴补国用。 和珅作为大清帝国的摇钱树,嘉庆并没有直接杀他,而是让他在牢中自尽,算是对他网开一面。 和珅一死,嘉庆就迫不及待地全权接受了他的家产,那份天大的财富粗略计算大概有八万万两白银。 天上掉馅饼的事,让嘉庆很兴奋。这也是嘉庆办和珅的主要原因。 在《清稗类钞·讥讽》中说:“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令自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道,嘉庆吃饱。’” “八百兆”,便是8亿两白银,清代的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人民币五六十元,算下来,和珅的家产总值应该也40亿至50亿元人民币。 而在《杌近志·和珅之家财》中,将和珅的家财说得更详尽:“其家财先后抄出凡百有九号,就中估价哲二十六号,已值二百二十三兆两有奇。 未估者尚八十三号,论哲谓以比例算之,又当八百兆两有奇。 甲午、庚子两次赔偿金总额,仅和珅一人之家产,足以当之。 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宰查,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之半额而强。 虽以法国路易第十四,其私产亦不过两千余万,四十倍之,犹不足当一大清国之宰相云。” 和珅真厉害!相当于宰相的和珅其财产顶得上四十个法国皇帝路易十四! 和珅真正诠释了“人为财死”的俗语。
  • 历史上所说的“山东”,是指今天的山东省吗?

    2024-04-07
    图片
  • 吊打日本5名日本高手的孙禄堂,是怎么练成“神功”的?

    2024-04-06
    1跟贴
    图片
  • 东汉的外戚与太监之争,一念之差满盘皆输! 窦氏是东汉的顶级豪门,自东汉开国以来,窦家就是开国功臣,此后窦家又一直往宫里送窦家的女儿,因此他家出现过很多后妃、大臣、将军。
    到了汉桓帝的时候,窦武的女儿成为皇后,窦武进一步得到了重用。 不过,中国历史有个规律,往往荣显的时候,便是种下危机的时刻,窦武也不例外,这也与他缺乏杀伐果敢的性格有关系。 汉桓帝死后,女儿窦妙成为皇太后,窦武更是一跃成为大将军,和女儿窦太后一起执掌朝政。 此时的窦武瞧着同样掌握朝政的太监们不爽了,他想夺走太监们的权力,然后组建自己的势力。 如此一来,窦武和朝中的大臣们有了共同的目标。他们打算一举铲除太监势力,来重新洗牌,瓜分东汉的利益。 被王勃《滕王阁序》中称为“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中的陈蕃,已经80岁了,他曾被太监骂作老不死的。 在汉桓帝时期任太尉的陈蕃曾因反对桓帝逮捕党人而被免职。168年,窦太后又让陈蕃出任太傅,让他和大将军窦武、司徒胡广一起录尚书事。让他们成立朝廷三人组来管理朝政。 这几个人首先做的是,迎奉12岁的刘宏为皇帝,也就是汉灵帝。接着他们又给党人平反,把被贬的李膺等人全部接回朝廷。 窦武和陈蕃都想打败并遏制太监。这一举措让太监们觉出了危急,眼看君子临朝,大汉的太平盛世又要重现。 窦武给女儿窦太后说:“太监都不是好东西,赶紧杀了他们,就能利国、利民、大吉大利。” 窦太后不同意,说:“不行,太监掌权是汉家制度,不能废。” 窦武三番两次劝窦太后杀了太监,可女儿就是不同意。 这事让太监们知道了,太监们很惊恐。 窦武见女儿指望不上,就和陈蕃商量,他们把司隶校尉、河南尹、洛阳令全部换成了自己人,以此保证后方稳固。 然后他们开始大肆抓人。 陈蕃说:“抓到了人就赶紧杀,不要留着,以免后患。” 窦武说:“不急。” 窦武优柔寡断的性格直接导致了他的灭亡。 他不急,可太监们急啊! 一天,窦武月末休班,太监们发现了他留下的奏折,太监们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放纵不法的人自然该杀,可我们有什么罪,竟然要被灭族?” 太监们为了生存,当天晚上17个大太监就歃血为盟,发誓要杀窦武。 接着开始了紧急的布署。 大太监曹节挟持汉灵帝坐镇,身边带着玉玺和印信,以保证行动的合法性。 黄门令王甫劫持窦太后,并且关闭宫门,然后再派宫中虎贲、羽林军去窦武家抓人。 陈蕃发现事情不对头,带着80多名文职人员闯进承明宫,想和太监们一决高下。 陈蕃是老糊涂了,这不明显是去送死吗! 结果当即被抓,第二天就都杀掉了。 窦武的侄子是步兵校尉,他打算利用军队和太监对抗,但没有其合法性。 王甫带着一千多宫中护卫精锐来到步兵营门,矫诏说:“窦武谋反,先投降者有赏。” 一会儿工夫窦武的军队就跑光了,第二天窦武的脑袋就挂在了洛阳城头,窦氏亲信、宾客全部被灭族。 唉!这也是外戚当权的悲哀,东汉当权的外戚几乎没有一个善终的,是他们太贪婪权势了! 吾生虽有涯,而吾欲却无涯。 随后太监们尽除天下士人,士人们谋划了几年的铲除太监计划,在一顿饭的工夫就被打得七零八落。 东汉王权虽然得到了巩固,可天下精英尽失,东汉也到了风烛残年。 这都怪窦武太懈怠,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外戚,怎么能有能力掌控全局呢?
  • 欧阳修为何诬陷一代名将狄青? 欧阳修为什么诋毁狄青?狄青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奇才,他身先士卒、运筹帷幄,为北宋王朝建立了卓越功勋。
    就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功臣却含冤而死,在酿成这一悲剧的过程中,当时的著名文坛领袖欧阳修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欧阳修曾三次上疏以种种污蔑之辞诋毁狄青,对狄青被贬乃至其死亡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一代名臣无端陷害一代名将,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从史料来看,欧阳修曾经在宋仁宗至和三年所上的《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这一年的七月他又《上仁宗论水灾》第一状及同月《上仁宗论水灾》第二状,这三次上书中,欧阳修对狄青极尽污蔑陷害之词,言语上多有藐视和不敬,究竟是私人恩怨还是另有原因使他对狄青如此深恶痛绝呢? 作为一个朝中重臣,屡次上疏污蔑,导致北宋朝廷自毁长城,这一做法无疑是造成北宋后来衰败的原因。 一个国家如果重文轻武,肯定会危机四伏,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北宋的国策就变成了重文抑武,这种“恐武症”一直持续,以及后来随着宋朝宋辽、宋夏关系的演化,花钱就能买平安,使得整个朝野全力防范武将逐渐成为所有士大夫及最高统治集团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下,北宋的武将无论立下什么丰功伟绩,也不能摆脱文官的藐视和反感。 但这一现象,在宋仁宗时期得到了改善,仁宗对狄青十分青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宋仁宗统治期间,军事弊端已经显露无遗,战场上武将怯战避战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狄青却表现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与战争智慧,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第二,狄青不仅功勋卓著,还对宋王朝忠心耿耿,宰相文彦博说他“忠谨有素”。 行武出身的狄青在短短十几年间一跃成为枢密使,得到皇帝的宠爱,可是,这一事实与文臣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严重冲突,最终,狄青成为文臣们的眼中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欧阳修在奏疏中频频使用卑鄙言辞诬陷狄青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畸形的价值观,就连欧阳修如此聪明通达的人也不能摆脱,看来真的是环境造就观念。 以至于酿成狄青的人生悲剧,更造就了北宋孱弱的军事实力。 时代之悲,我们读史就是要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