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五名日本武士道高手来华挑战年逾70的孙禄堂,孙禄堂本不想与这些番邦小丑比试,奈何这些家伙纠缠不清。

孙禄堂只好接受挑战,并让这五名日本武士一起上。

孙禄堂像是佛涅槃的姿势卧在地上,让这5名日本武士摁住自己。

这几名日本武士洋洋自得,以为准能置孙禄堂于死地。

等这5名日本武士发力后,孙禄堂一声暴喝,竟拔地而起,让他们瞬间失去了战斗力。

日本人对中国的“武道”、“茶道” 、“医道”,一直都在潜心学习,并且在模仿,但从未超越。他们自以为窃得其精髓,可实际上难窥其径。

中国所有的文化精神,一旦离开了它的土壤,就会失去其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孙禄堂是一个什么来历呢?

1860年,孙禄堂生于河北完县(今顺平县),父亲孙国英是正七品文林郎,以慷慨仗义闻名乡里。

孙禄堂从小聪慧绝人,性情沉勇果干,史载“生而嶷嶷,超绝常儿”。

孙禄堂七岁时,他入私塾读书习字,同时跟随一位姓吴的拳师学习少林拳和弹腿。

文武兼修的童子功,为他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家庭变故,孙禄堂辍学到保定一家毛笔店里做学徒。

13岁的时候,形意拳师李奎元看中了孙禄堂的资质,就把他带到自己门下读书,同时教他形意拳。

在这里,孙禄堂每天勤学苦练,不论寒暑从不间断。

每天早晨起来就站桩,一站就是几个时辰,大冬天就汗流浃背。

李奎元见孙禄堂如此用功,心里很高兴,把自己的一身绝学倾囊相授。

在三年的时间里,孙禄堂武功进步神速,师父李奎元的五行连环、十二形拳、杂式锤、安身炮等都被他心领神会。

李奎元感叹孙禄堂武学上的资质和勤奋,出于爱护之心,怕自己耽误了徒弟的前程,就把他推荐到自己的恩师郭云深门下继续深造。

郭云深曾因行侠仗义入狱,在狱中他练出了半步崩拳的绝技。

凭着这一绝技,他打遍黄河南北无对手。不得不说武学没有止境。

郭云深交友广阔,经常去各地拜访朋友。外出时,郭云深骑马奔驰,孙禄堂奔跑在后,一跑就是十几里,全然不觉疲倦。

到地方后,郭云深与朋友交谈喝茶,孙禄堂就在旁边练习形意拳的基本功三体式。

孙禄堂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他以后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

在郭云深门下,经过八年的苦练,孙禄堂的境界达到了至虚的“化劲”,后来与日本武士就是用“化劲”战胜日本高手的,他与门内外各路高手广泛切磋,他每战必胜,但他胜而不伤人,还谦逊有礼。

孙禄堂还与师父郭云深一道共同整理了形意拳的三步功夫:明劲、暗劲、化劲;三层道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反虚;三种练法:易骨、易筋、易髓。

郭云深赞叹说:“此子真能不辱其师。”

1882年,22岁的孙禄堂在研习11年形意拳后,吧师父郭云深推荐到北京的白西园处,学习《易经》。

中国级的大师们之所以让文武兼备,就是这两种看似相对立的学识,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是阴阳互为转化、融合,既辩证又统一。

《易经》里的那些精髓,对武学的提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北京,孙禄堂一边跟随白西园学习《易经》,一边跟随程庭华学习八卦掌。

程庭华是八卦掌宗师董海川最好的弟子,功夫最接近董海川。

形意拳和八卦掌都以内功为基础,只是技术上各有特点。

形意拳劲力整实,动作简洁;八卦掌身法灵活,手法多变。

孙禄堂在学习八卦掌后,早上练形意拳走刚劲,晚上练八卦掌走柔劲,很快在八卦掌上也颇具造诣。

有一天,一位南方的武师北上京城,专访各派名师较技,所向披靡。

武师访到程庭华处时,程庭华的弟子们与他较量,都不是对手。

为了闭其锋芒,程庭华数日闭门不出。

因为孙禄堂到程庭华那里的时间不长,只是学习了几个月的转掌,程庭华并没有将他列入徒弟的行列,所以并没有让他出手。

可孙禄堂看不下去了,他自愿代替程庭华与这个南方武师一战。

在接下来的比武中,孙禄堂用八卦掌的转掌一出手就将这个武师击出了窗户外。

这一手功夫深深地震住了这个南方武师 也把程庭华给震撼了,仅学几个月的转掌,就能有如此功力,虽然有形意拳的功底在,但要把八卦掌的精髓学到手,还愁不能发扬光大?

于是程庭华将八卦掌的理法及招式倾囊相授。

孙禄堂潜心学习了几个月,感悟到形意拳与八卦掌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之间的道理都是相同的。

怎样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个字——练!用心练。

佛家有云:心能生万法,心能容万物。这就是心的含量,要放弃一切的舒适与享受,抛弃一切杂念,让整个世界都为之让陆,只留下拳道。

世间任何事何尝不是如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禄堂在学无止境地磨炼后,已经融会贯通了形意拳与八卦掌,与人较量,整个黄河南北没人是他的对手,孙禄堂将目光投向了整个中国。

1885年,他从北京出发,开始在全国寻求技艺高超的习武者,向他们学习比试,从中琢磨自己的拳有什么不足,别人的拳有什么优点,彼此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经过这样反复地对比,他对武学的积累一天比一天深厚。

这次“巡游”,途径河北、河南、湖北、四川等十一个省,他访少林、朝武当、上峨眉,听闻哪里有技艺高超的人,就不辞辛苦前去拜访,有因不服气而比武都,他都能赢得胜利。

有一次在四川高山峻岭间,孙禄堂遇见一个云游道士,两人相谈甚欢,于是把各自技艺互相切磋、验证。

孙禄堂收获颇丰,道士教给孙禄堂一则修心养气的方法,这个功法要是练好了,能够自然辟谷,清净腹藏气血中的杂物。

兼容、吸收,是一个体系不断发扬光大的基础。

孙禄堂把这则功法融入形意、八卦之中,最终达到了腾身走凌空、慧剑射神光的境界。

经过一番壮游南北、独会群雄,孙禄堂功夫大筋,形意、八卦也融会贯通,功臻造极之境,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道。

孙禄堂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但他谦虚谨慎,即便是他在弱冠之年就达到了“行住坐卧周身各处节能触之即发、仆人于丈外无时不然的境地”,但他并不满足,仍能虚心求教,听从内功深厚的宋史形意拳宗亲宋世荣的指点,进一步追求“有若无、实若虚”的境地。

近代武侠小说家向恺然说:“他有兼人的能力,能练兼人的武艺,这一切都是因为好学不倦得来的。”

学习是陪伴一生的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就能贯通古今,不断提升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就是因为这种好学精神,孙禄堂在形意八卦都登峰造极的时候,还能甘愿像孩子一样伺候生病卧床的太极拳家郝王祯,只是为了能够在他病好之后教自己太极拳。

郝为祯被孙禄堂这份真情及好学精神所感动,在病好后把自己一身太极功夫全部教给了孙禄堂。

这时候,孙禄堂已经52岁了。孙禄堂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箴言。

多年好,孙禄堂早已成了大宗师,能够独步江湖,他还在不停地刻苦学习。

孙禄堂一通百通,在深悟拳理的同时也悟透了易理,及释之佛理,道之天理,以及经史子集的儒学精华。

他的文化修养不逊于名儒。

在功夫有成后,他于1888年返回保定。

这时他的名声已经传遍大江南北,江湖险恶,因为有了名声,嫉妒者有之,不服者有之,想拿他立威者也有之。

一天,孙禄堂去茶馆喝茶,刚掀开帘子进去,早已埋伏好的二十几个人突然从门内外冲过来围攻他,这是干什么?难道想训练训练孙禄堂!

俗话说“好拳难敌四手”,但孙禄堂已经达到了一个至高境界,她“感而遂通,若电光击人,使前后偷袭者皆昏扑于地”。

能成功避险,这是多年努力的积累,这一次事件使孙禄堂的形象更加高大,众人“皆疑为天神”,前来学艺者络绎不绝。

鉴于此,孙禄堂创办了蒲阳拳社,“每日潜心玩位深不可测之功用,研究易经黄老奇门遁甲等学,并兼教乡人文武两道”。

不断重复、叠加,就能练有所成

人生成功基点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在一个行业做久了,必定能吃透他的规律,所谓“三年能成为行家,七年能成为专家”,那么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辈子呢?

武学也是这个规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获得成功的。

在孙禄堂弟子中练拳最刻苦的要属齐公博了。

齐公博自幼嗜武,曾拜在孙禄堂门下学习了一年,但没什么成果,以为内家拳不适合自己,就前往沧州拜名师,学了几个也没练出什么功夫来,这才又回到孙禄堂门下,只求能学一技之长。

孙禄堂见齐公博回来,也没多说什么,就教他站三体式,每天就让他只练这个。

齐公博很是疑惑,因为他原来在这里就学过这个,没发现有什么新奇之处。

孙禄堂说:“你知道你愚钝吗?”

齐公博点点头。

孙禄堂又说:“知道自己笨就好。三体式是变化人体气质的总机关,需要站到胸腹松口、手足相通才能体会到妙处。到了这一步,劲可由拙换整,身可由滞化灵,心可由塞达能,意可由昧至明。”

从此齐公博每天就只练三体式,就这么过了三年,齐公博练的“内气鼓荡、衣襟抖擞、意发神扬”。

孙禄堂说:“功成了。”开始教他形意拳的各种招式,一年红,齐公博在形意拳上面的造诣大增,在同门中鲜有敌手了。

更神奇的是,向来讨厌读书的齐公博,因为练拳有成而身心通悟了,每天与书为伴,气质与从前截然不同了。

练三体式这种基础功,竟然能改变习性,让一个脾气刚烈,性情率猛的人变得柔和起来,看来武文之道是相通的。

民国年间,齐公博到江苏国术馆仁教,与孙振川、胡凤山、马承志等八人被誉为江苏国术馆的“八大金刚”,与内外各派高手切磋时,“使犯者无不一触急扑”,齐公博被称为“活电瓶”。

返回北方后,齐公博又不是聘为河北打雪的国术教授。

昔日的愚钝老农,竟然因武学成为大学教授,可见孙禄堂教学的成功,这也是中国国粹的教化功能。

武至极而文

1907年,清政府设立东三省总督,任命徐世昌为总督。

当时东北大地秩序混乱,土匪横行,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徐世昌亲自登门拜访孙禄堂,邀请他跟随自己一起去东北。

孙禄堂一向钦佩徐世昌的学问和人品,于是欣然前往。

这份差事断断续续做了15年,直到1922年徐世昌卸任大总统为止。

看着徐世昌儒雅的风度,孙禄堂想:天下大道相通,拳理完全可用儒释道的道理阐释,用中国文化把武学的道理讲述出来是一种责任。

武至极而文

孙禄堂深入总结、提炼,于1915你出版《形意拳学》一书,这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形意拳专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参儒道两学,合丹经、易理重构形意法理,建立了形意拳的理论及技术体系,提出“中和为用,和之中智勇生焉”的理论。

1916能,孙禄堂撰写并出版了《八卦拳学》一书,这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八卦拳专著。

在这本书中,孙禄堂提出“一以贯之、纯以神行”的道理,并发明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相结合的技术和理论系统,授以“天人合一,神化不测”的功用,创立了八卦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1919年,他出版《太极拳学》一书,这又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太极拳专著。

在书中,孙禄堂说:“太极拳的本质不过是研求一气伸缩之道。”

形意拳、八卦掌也是如此。一气者,即中和真一之气,由无极而生。故拳法莫不是自虚而始,复还于虚,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用法不同,各有侧中,但它们道理是一样的。

平着几十年的勤学苦练和文武两道的深入研究,孙禄堂终于不用再学拳了,因为他把拳都学完了。

接下来,他要形成自己的流派,创拳。

“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经洗髓两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行,取河洛之理,依先后易之数,融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真谛,系统创立孙氏太极拳。”

以至于形意拳大师宋世荣赞叹说:“禄堂仁棣,学于后,空于前,后来居上。独续先宗绝学。”

这才是中国传统的大道。传承、吸收、融会,集多家之长形成更完美的结合。现在有很多西洋拳战胜中国的传统武术,那不过是学习了一些“三脚猫”功夫的人,真正的中国功夫是深厚的,浓重的,高人从来不会去玩什么“打架”。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孙禄堂仙逝,能预知时至!

1933年,孙禄堂预言了自己的驾鹤之日。孙禄堂竟能达到只有佛、道修行高人才有的“神通”,神了!

他这预言让夫人大惊失色,赶紧让女儿带他去德国医院做全面的体检。

孙禄堂笑着说:“吾身体无恙,去何医院。只是到时将有仙佛接引,吾欲一游尔。”

心之所诚,感应道交,此时孙禄堂依然不是凡间之人了。

家人坚持要带他去做检查。孙禄堂只好由小女儿陪着去做体检。

德国医生史蒂夫说:“孙先生的身体无任何不良迹象,比年轻人的身体还要好。”

回家后,夫人又请名医孔伯华来家中为他把脉。

孔伯华说:“孙先生六脉调和,无一丝微瑕,这么好的脉象,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至此,家里人才安心。

1933年秋天,孙禄堂突然返回家乡,并且不吃不喝,每天只是练拳习字,这种状态持续了半个多月。

12月16日早上,他对家人说:“仙佛来接引了。”

并且督促家人快去烧纸,迎接人家他自己则面朝东南、背靠西北,端坐在炕上,嘱咐家人不要哭,还说:“吾视生死如游戏耳。”

小女儿问他:“父亲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孙禄堂说了一个字:“练。”

说完,一笑而逝。

哭着来,而笑着走,这一定是修行人。

通向大道的方法有很多,孙禄堂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世间的认知常规,脱离世间法的束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我们祖宗留下的那些经典、学问、技艺、数术,甚至武术皆有来处,如果我们选择一门适应自己的、正确的去精进,那么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