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医蔷薇

铅医蔷薇

网易号

关注
699粉丝
0关注
467被推荐
IP属地: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外科医生

12枚勋章

血管外科医生

  • 全麻后成植物人

    2024-06-13
    40跟贴
    图片
  • #女子炫了一斤杨梅被送进ICU# 省流量: 这个人有肾功能不全,因为杨梅的含钾量太高,吃完以后肾不能把钾排出去,钾在体内升高,引起高钾血症,比较危险,所以只能通过透析,把大量的钾离子给弄出去。
    健康人其实不用担心,虽然吃杨梅含钾量高,但是健康人肾功能是正常的,可以通过尿液把钾排出去。 以下是钾的相关知识❗ 一般在医院会抽血查一个电解质,最主要的有四个叫,钾钠氯钙。钾在人体的范围一般是3.5~5.5毫摩每升之间,无论是高还是低都不太好,有可能会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导致心跳骤停,这种心跳骤停抢救效果也不太好。 有的人钾低了,可能需要输液补钾,还有口服补钾,输液里如果有钾的话,会特别的疼,估计很多人都体验过。输液补钾的时候,有严格的速度和浓度限制,千万不能自己随意调快输液速度,因为局部钾浓度过高,有心跳骤停的风险。 一般钾主要的从人体排出方式就是尿液,也会通过一些汗液排出。它从人体低了,说白了就是摄入的少了,或者是排出的多了。 摄入的少了,其实就是吃的少了,也就是可能挑食,甚至不吃饭引起。排出的多了,也就是大量的喝水,大量的出汗引起,比如一些因为心衰要长期吃利尿药呋塞米的人,钾都从尿里排出来了,就有可能会导致低钾。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钾从细胞外进入到了细胞内,因为平常抽血查的钾是血液里细胞外的钾。当人体血糖特别高的时候,降糖用胰岛素,就有可能导致细胞外的钾进入细胞内,然后人体血液中的钾就降低了。 钾高或者低了,一半会有腹胀,四肢无力麻木等表现。 总之,一般正常吃饭,能尿尿。一个健康人很少会引起钾高或者低的问题
  • 为什么患上尿毒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2024-06-05
    11跟贴
    图片
  • 肾衰竭-糖尿病肾病

    2024-03-31
    2跟贴
    图片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1-2岁婴幼儿)。
    潜伏期多为2-10天,以发热和手、口腔、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主要传播途径是肠道病毒通过胃肠道,也就是粪-口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 还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者黏膜、疱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 大部分患病都是轻的,但是少数如果累及到脑部、肺部、心脏的时候,表现严重而无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该疫苗可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对其它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感染没有保护效力
  • 下肢静脉血栓,经济舱综合征

    2024-02-23
    3跟贴
    图片
  • 看到有网友说,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会伤肝,可以用塞肛的栓剂,不经过人体代谢就没副作用了。
    其实,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栓剂吸收的部位在直肠。 吸收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以后,药物达到相应的部位发挥作用,然后被血液循环送到人的肝脏代谢,就是平常老百姓说的肝脏解毒作用。 所以,通过栓剂吸收进来的药物最终也需要肝脏代谢解毒,因此超出剂量或者过量使用栓剂同样会伤肝。 一般口服片剂服用最为方便,适用于吞咽能力正常的各年龄段的人群。临床上治疗儿童发烧,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剂常常是首选的剂型,只有当儿童由于恶心、呕吐、或者哭闹等原因不能口服药物时,会使用栓剂作为替代。
    热点情报所
  • 一张图带你看懂体检报告,读懂你身体的健康信号! ​
    热点情报所
  • 提醒: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西药(图一)以及中成药(图二)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多种复方感冒药(无论西药或中成药)时,一定要查看药物成分,应尽量避免合并使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阿司匹林等)的药品,以避免药物过量或导致毒性协同作用。 吃药之前,一定要养成看说明书的习惯,首先要看适应症❓也就是说这个药主要管哪些症状。 然后要看用法用量❓也就是说这个药应该怎么吃,吃多少。 然后还要看这个药的成分是什么❓因为有一些药很多厂家都在生产,每个厂家都会给他起一个不一样的商品名,但药品名是统一的,里面的成分都一样。很容易吃重复。比如大多数方面感冒药里都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 然后还要看一下这个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不良反应就是吃了这个药以后会有哪些不舒服。还有禁忌,就是说哪些人不能用。 至于其他的什么药理,毒理之类可以不看,这是给专业人员看的
    热点情报所
  • 这段时间,北京启动对重点人群实施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符合接种人群条件的人员,在最近一次接种3个月后或最近一次感染6个月后,可接种1针XBB疫苗。如果既接种过疫苗也感染过新冠病毒,需要判断哪个时间距现在最近,以时间最近的一次为准。
    热点情报所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传染吗❓
    不会。不会通过皮肤接触、咳嗽等途径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 叫系统性,是因为可以累及到全身各个系统,都可能会有临床表现。 最典型的特征是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过去人们觉得这像被狼咬伤所致,“狼疮”由此得名。 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多为15至45岁女性,女性:男性=9:1。 风湿免疫科就诊
    热点情报所
  • 猝死包括心源性猝死、肺源性猝死、中风性猝死等,常见的为心源性猝死。大约80%的猝死都跟心脏疾病直接相关。
    比如,因为急性的心肌梗死引发的呼吸心跳骤停,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这种可能性不大。 比如,主动脉夹层,因为运动量大,血压增高,心率增快,有可能会引起夹层的破裂,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对于年轻的大学生,大都有先天性的原因在内。 比如,因为有先天的脑血管畸形,像脑动脉瘤。因为运动血压升高,脑动脉瘤破,出血量大,呼吸心跳骤停,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还有,肥厚性心肌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50%患者有家族史,本病为青少年猝死的常见原因,漏诊率较高,建议存在猝死家族史者进行超声心动图筛查。 还有,致命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均可导致心脏向脑组织和全身输出的血液不足,出现休克和晕厥,若心脏停跳持续5分钟可引起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和死亡。致命性心律失常是青少年猝死的重要原因。 还有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如果活动不当,导致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也有可能短时间内死亡,前几天我刚遇到一个。 还有,爆发性心肌炎。早期病死率极高,是导致儿童和青壮年心源性猝死的另一重要原因。心肌炎的早期症状和普通感冒很类似,仅仅是“有点不舒服”,很难引起家长和周围人的重视
    热点情报所
  •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很常见的一个严重的、急性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这样人体的糖代谢、利用就发生了障碍。
    人体不能利用糖供应能量,就会分解脂肪,脂肪被大量分解,就会产生酮体,酮体在人体大量的堆积,就造成了酸中毒,也就是酮症酸中毒,可危及生生命。 糖尿病有很多种分类,比如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人,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就是一型和二型。 一个是1型糖尿病,一个是2型糖尿病。啥区别呢❓ 人体降血糖的只有胰岛素一个东西,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绝对不足,啥意思呢?就是说人体不能分泌胰岛素了,类似于工厂倒闭了,不能生产出胰岛素这个产品了。所以只有终身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血糖稳定病情。 二型糖尿病的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就是说人体还可以分泌一些胰岛素,但是很多都是歪瓜裂枣,不能用,或者是虽然分泌了,但是人体利用胰岛素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这种情形,就类似于工厂还存在,但是生产使用等环节出了一些问题,于是我们可以派不同的专家(药物)对各个出问题的环节进行修理,尽量使整个工厂的运转步入正轨。 当然了,如果你不修理,直接用胰岛素也不是不行,工厂干脆也不修了,直接进货那也是可以的。二型糖尿病也可以一边修一边进货,也就是说降糖药物和胰岛素联合应用
    热点情报所
  • 糖尿病啥情况下会烂脚❓
    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组织长期的高糖环境,就会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就会让人变得感觉迟钝,甚至没有感觉,其实人有感觉知道疼痛是一个保护机制。比如一个正常人光脚走在地上踩到玻璃碴子,知道疼就躲开了。如果是糖尿病人被划破了,还没有感觉,是不是就很危险? 周围血管病变会让一些小动脉的血管内膜受损伤,会让血管闭塞,就会导致组织的缺血,严重了可能会导致缺血坏死。 当受了伤以后,因为组织的血糖比较高,这个高糖环境是细菌最喜欢的,所以就会造成感染,因为一些小动脉的闭塞,造成组织的缺血,愈合就比较困难。再加上感染,就有可能导致坏死逐渐加重。 为什么主要发生在足部?因为足离心脏比较远,都是小血管。 如果得了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好还会烂脚吗?也不能说绝对的不会,但是可以大大的降低概率。 其实除了糖尿病足,还有比如糖尿病肾病,有的到后期尿毒症,就得靠透析维持生命,还有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甚至有的就会失明。 糖尿病各种并发症,重在预防。
    热点情报所
  • 前几天给一个大师看糖尿病足,他是某个寺院的师傅。从开始接诊,到最后给他治好,断断续续大约有两个月的时间。在此之前他自己用偏方搞了有快一年了,脚也没有好。
    到最后治好出院的时候,大师说,“你比佛祖厉害”。 把我吓坏了,这么说,折寿啊
    热点情报所
  • 肺CT报告里,出现率比较高的名词有肺结节、肺占位、胸部阴影、肺气肿、纤维条索、钙化灶等,都是啥意思呢?
    肺结节❓ 肺结节本身不是一种病,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有直径≤3cm的阴影都叫结节,其中<1cm的叫小结节,直径<0.5cm叫微小结节。 例如结节为高密度伴钙化而且边界清晰,那么大概率是良性;如果密度低,形状不规则、有毛刺,那么恶性的概率更大。只有少部分查出肺结节之后通过手术明确是肺癌,绝大部分人还是可以与结节长期共存。其实大多数结节还是善良的,可能是普通炎症引起的或者是结核感染引起的肉芽肿,并不代表得了肿瘤。 肺部占位❓ 指在肺组织里的病变,当肺内出现>3cm、密度大于肺部组织的实性阴影时,在报告中可能会看到肿物、占位或软组织影。影像对占位有提示作用,但无法作为确诊的金标准。 当发现了肺部占位,必须引起重视,积极听取医生建议,完善相关检查,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非常多,只要积极检查,一般都能明确其性质,根据检查结果,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 当然,有些患者可能是因为感染,也有可能是结核,只要确诊了,就可以针对性的治疗,不会耽误病情。 胸部阴影❓ 常见的阴影包括高密度、低密度和水样密度阴影,高或低密度影是以正常组织作为标准来对比的。比如,高密度影是指病灶密度高于正常组织密度,通常可能是钙化、出血、实性肿块引起的。反之,低密度影是指比正常组织密度低的病灶,代表渗出性改变或炎性改变,一般可能是感染引起的,或与心脏疾患有关。水样密度阴影可能为支气管囊肿、胸腔积液等病变。 肺气肿❓ 我们把肺里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比做成气球,是有通气和换气功能的气球,当气球的颈部(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由于炎症等原因,导致变窄了或者堵住了,气球里的气体不能有效排出去,这气球就持续性扩大、壁变得越来越薄,然后Boom,有时会见到多个“气球”破裂后融合在一起。当气球撑到1cm以上叫肺大泡。 肺气肿与肺大泡均不稳定,因为肺泡(“气球”)壁已破坏,肺气肿没有肺泡之间的相互挤压,而呼吸时肺又在不断运动,这时不断吸入气体,就有几率出现肺气肿扩大、肺大泡破裂形成气胸,引起呼吸功能下降、胸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肺钙化灶❓ 是指病理性钙化,局部发生钙盐沉淀,可以有多种形态,有点状、条状、结节状的钙化。钙化可能是代谢产物,或是感染或发炎后的痕迹或是肿瘤发展过程中因为坏死或者炎症反应形成的组织变化。钙化一般意味着疾病的愈合或者是结核的病变,和肿瘤关联性相对较小。 纤维条索❓ 慢性炎症或原有疾病恢复之后留下的残影,一般不需要担心。有些条索就像飞机飞过留下的尾迹云,会渐渐消散。当报告中提示比之前新发了条索或面积较前增大了,需要去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诊,确认是否有新发炎症或其他可能。 胸部CT能清晰地看到肺部内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但都反映的是当下情况,在一些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来对病变做一个动态监测,比如肿瘤或一些炎症。复查时保存好每次的结果,方便对比分析,尤其换个医院
    热点情报所
  • 手指头断了,一般要在六个小时以内接上比较好,超过六个小时以后,成活概率会降低。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值班的医生在做其他的手术,病人的病情耽误不得,只能是转院。 还有一种就是,为了利益,懂得都懂。 当然,可能两种都存在。正好值班医生在忙,恰巧有个理由让病人转院,还有利益输送。
    热点情报所
  • 燕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旦诞和上级大夫罗雷霆刚做完手术回来,已经到晚上8点了。
    这个病人是做了一台介入手术,术中用了很多造影剂,所以术后常规应该补液利尿,尽快的让造影剂排出,减少对肾脏的影响。 补液的意思就是输液,一般输葡萄糖,盐水这些。利尿就是用上促进排尿的药物,这样才可以让造影剂尽快的排出。 手术回来,王旦诞问了一句,“罗老师,这个病补多少液?” 罗雷霆说,“不用补了”。 王旦诞怕听错了,又问了一遍,,“罗老师,刚手术回来的这个病人还需要补液吗?” 罗雷霆说,“不用补了,给支利尿剂就行了”。 王旦诞就没有下输液的医嘱,只给了一支利尿剂。 晚上10点点,护士打电话说病人的血压有点低,高压(收缩压)维持在70多,80左右,心率也有点快。 一般收缩压低于90,心率有点快,可能提示患者存在休克。 正好是罗雷霆值班,罗雷霆比较担心,怕是有出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紧急查了血常规,也怕是患者突发的心肌梗死引起的低血压,也查了心电图。 血常规的目的是为了看一下血红蛋白是不是低,判断是不是有出血。查心电图的目的是看一下有没有心梗。 但都没有什么问题,偏偏血压有点低。 考虑再三,罗雷霆发现原来是患者没有补液,只给了利尿剂,患者尿量增多,然后造成血容量不足,所以引起的低血压。 第二天查房,罗雷霆说,“作为住院医生,术后患者应该用什么药,医嘱这些小事就不要让我操心了,术后患者常规的补液,利尿”。 罗雷霆批评了王旦诞。 查房回来,罗雷霆在办公室又单独跟王旦诞说,“以后患者没有特殊情况,术后回来都得补液,这是最基本的管病人知识。如果有拿捏不准的,问我一下,不要自己做主”。 王旦诞嗯了一声,没有说话…
    热点情报所
  • 哪些人需要筛查结肠癌❓
    第一,50-75岁的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该筛查。 第二,有症状特别是报警症状(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的个体,不做年龄限制,都应该筛查。 排便习惯改变的意思是,比如平常大便两天一次,突然变成一周一次了,或者突然一天两次了,或者是平常大便挺好,突然开始便秘了或者是腹泻了等。 这里的体重下降,指的是没有刻意的减少饮食和运动锻炼,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第三,高危人群(如图一,可以确定是不是高危人群) 筛查的方法包括粪便的潜血实验,粪便的DNA检测,以及肠镜等,肠镜最靠谱。
    热点情报所
  • 有时候沟通确实比较重要,规范也很重要,临床中的矛盾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来的,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比如,
    老王做了手术,从手术室推出来时,主刀医生告诉老王,24小时不能下地,要卧床。 主任查房,作为大佬,心比较大,也有把握,告诉老王,6个小时以后没不舒服,就可以下地活动了。 晚上,值班医生根据经验,对老王说,12小时后就可以下地活动了。这也是平常的规范。 12小时一般是常规要求,这也是值班医生说12小时的根据。主刀医生为了保险,要求病人卧床24小时。主任作为大佬,有经验,有把握,说6个小时就可以活动了。 就这样,矛盾就来了,老王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家属生气了,投诉,谁应该担责任?当然是年资最小的那一个
    热点情报所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