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片剂、缓释剂、控释剂、胶囊、肠溶剂的区别
片剂药有的可以掰开服用,但有的却不可以掰开,片剂分为普通片、缓释片、控释片,通过特殊工艺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药物释放速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普通片>缓释片>控释片。
普通片,是短效制剂,口服起效快,有明显的药物释放高峰,血药浓度(药物在血里的浓度)波动范围大,所以副作用可能也明显。
缓释片,是缓慢释放,这类药起效慢,但作用时间长,相比普通片剂,药物的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小,作用平稳,对胃肠道刺激小。
控释片,多见于治疗心血管方面的药物,药物进入体内后释放速度近恒速,也就是说比缓释片更稳定,因此起效较缓释片更慢,但血药浓度保持恒定,作用平稳,一般每天只需服用1次,更易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依从性的意思就是患者容易遵医嘱)。
胶囊的优点有两个,一是可以把苦涩的药粉放到胶囊中,然后直接吞下,这样就能减少服药过程的不适;二是有些药物要在肠道进行消化,胶囊能保护药物不在胃部就被胃酸腐蚀掉。此外,胶囊还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放药物,可以避免部分人服药后,恶心、厌食、呕吐等不良反应。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胶囊那么好,都制成胶囊不就好了?想法是好的,可是胶囊成本高啊,贵。
肠溶片,就是在普通片剂外面穿了一层名叫肠溶衣的防护服,可以保护他们顺利的通过酸性胃液而不被腐蚀,当到达偏碱性的肠液中,这层防护服在小肠液的作用下破裂,药片崩解吸收从而发挥药效。
制成肠溶片主要有两个目的,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保证药物的稳定性。
比如常用的胃药奥美拉唑,它属于弱碱性药物,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遇到胃酸后其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易被破坏分解,降低了药物的有效性。为了保证药物稳定地被吸收,常将其制成肠溶片。这样吃了昌荣片也不会在胃内吸收,等到达小肠的碱性环境时,药物释放被吸收进入血液,随人体的血液循环再将其输送到胃粘膜起到护胃作用。
最后请注意,除一些说明书另有规定外,一般肠溶片、控释片、缓释片/胶囊均不可掰开服用;如果掰开服用,就会加快药物体内释放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急剧上升,不利于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