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笔似尘钩

史笔似尘钩

网易号

关注
415粉丝
2关注
795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4枚勋章

读书万余卷,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 52岁蓝玉回到应天后随即身亡,朱元璋:灭蓝玉三族,杀尽元勋宿将

    付费
    22小时前
    图片
  • 徐渭:擒汪直、杀徐海,他是抗倭功臣,却杀妻入狱,潦倒一生
    22小时前
    4跟贴
  • 松锦之战:本有机会获胜的明朝,为何成就了皇太极军事生涯巅峰? 袁崇焕时期,明廷为了防卫清兵的进攻,着力构筑关宁锦防线。这个防线分为南北两段,南段为关宁防线,长约100公里,自山海关到宁远;北段为宁锦防线,也长约100公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其中北段主要由赵率教负责修建。
    祖大寿奉命于大凌河筑城保卫锦州,在他修了不到半个月的时候,皇太极大军便兵临城下,将大凌河城包围。城中将士无不惊恐万状,祖大寿作过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金兵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后来祖大寿在要求皇太极对天宣誓,不杀将吏兵民之后,开城投降。 到了明崇祯十三年,皇太极悍然出兵南下,意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劲旅,打通关宁锦防线。当时,满清军队在领袖皇太极的率领下,一路打到锦州城下,遭遇了明朝最会打仗的将领之一,蓟辽总督洪承畴。洪承畴面对满清军队的围困,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跟清军打持久战。他提前在锦州城内存储了大量的粮食,并指挥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成功地撕开了清军的包围圈,甚至还给城内运送了粮草。 1641年,皇太极不顾身体不适仍紧急前往锦州城北的戚家堡,并在松山一带包围了明朝军队,与之展开了决战。在这场战斗中,皇太极下令阿济格袭击塔山,成功抢夺了明军在笔架山的粮草储备,使得明军不得不决定分成两路突围。然而,各路军队争先恐后,导致混乱和踩踏,使得一些总兵逃入了杏山,一些则奔向了塔山。而洪承畴等人未能突围,被困守在松山城中,多次尝试突围,但都失败了。 很快,明军粮草断绝,松山副将夏承德暗中通敌,成为了清军的内应。松山城被攻陷,多位总兵被杀,洪承畴、祖大乐被俘至沈阳。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领部队投降,清军占领了锦州。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用火器攻击杏山城垣,吕品奇率领部队投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座城市全部失陷,这场松锦大战也随着明军的惨败而结束。 松锦大战的失败,是多重原因导致的。当时,崇祯皇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偏信张若麒的轻敌冒进之言,一味催促出战,导致重臣宿将选率骁骑,十万之众,覆没殆尽。此外,洪承畴虽然精通兵家权谋,但由于考虑到个人的得失安危,屈从于陈新甲、张若麒等人的权势,表现出犹豫和动摇,这就必然导致明军失败。更可恶的是,一些明军将领畏死,弃战南逃,如总兵王朴为了自己活命,不顾全军安危,违约先遁,造成明军松山大败。 战争失败后,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兵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关外铁骑被歼灭殆尽,仅剩孤城宁远。松锦之战是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一仗,可以说是皇太极一生军事生涯中最精彩之作,也是中国军事史上围城打援的范例。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 辽国最精锐的部队,驰骋天下二百余年的骁骑,大帐皮室军 辽国,这个历史长河中由契丹人建立的王朝,九位皇帝曾执掌这个帝国。它的繁荣与疆域之广,历时之长,都令人赞叹不已。然而,这个帝国的强大背后,离不开一支精锐之师——大帐皮室军。
    大帐皮室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时期。那时,他选拔了诸部豪健千余人,组成了一支名为“腹心部”的侍卫亲兵。这支小规模的军队在公元913年更名为“皮室军”,由耶律阿保机的心腹耶律老古指挥。皮室,契丹语意为“金刚”,象征着这支军队的坚韧与勇猛。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室军的规模不断扩大。《辽史·百官志二》记载:“太宗选天下精甲三十万为皮室军。”这支军队在辽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逐渐分为大帐皮室军、黄皮室、徒鲁古皮室等几支队伍。其中,大帐皮室军又分为左皮室和右皮室两支军队,它们逐渐成为辽国的核心力量。 自组建之日起,大帐皮室军便承担了辽国皇帝的宿卫任务。据《辽史·耶律屋质传》记载,耶律察割弑杀辽穆宗后,耶律屋质便率领大帐皮室军参与了讨伐叛逆的行动。到了辽景宗应历末年,侍卫小哥、花哥等人谋杀继位者,大帐皮室军也参与了镇压这次叛乱。 除了保护皇帝安全之外,大帐皮室军也多次随同皇帝一起参与作战。《辽史·耶律老古传》记载,大帐皮室军的首任指挥官耶律老古就曾率领大帐皮室军参与了入侵燕赵的作战。随着大帐皮室军的正式成军,其规模也逐步明确,总人数大致在三万人左右。 然而,随着辽国对外战事的逐渐频繁,大帐皮室军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它们从单纯的宿卫及跟随皇帝参战的职能逐渐变成了一支可独立参与战争的野战部队。据《辽史·萧排押传》记载,在辽国统和初年,身为左皮室祥稳的萧排押就曾单独率领大帐皮室军征讨阻卜。这是大帐皮室军第一次单独外出作战,标志着其职能的转变。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大帐皮室军还先后参与了征讨北宋、高丽等一系列战争。 到了辽国咸雍五年(公元1069年),大帐皮室军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从宿卫皇帝的中央禁军变成了野战部队,不仅要承担平定内部叛乱的职能,还要分散驻守在辽国各大边境战略要地。 然而,到了辽国末期,由于金国的崛起和辽国政治的衰败,大帐皮室军也逐渐没落。 关于大帐皮室军的结局,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大帐皮室军可能在辽国灭亡后被金国军队吸收或改编。还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大帐皮室军可能在辽国末年的政治动荡中解散或重组。
  • 《旧唐书》黄巢传记载:“黄巢率军进入泰山,徐率领时溥派遣将领张朋友与尚让的军队逮捕了。到狼虎谷,黄巢的将领林言斩下黄巢和二弟黄邺等七人的脑袋,将他们的妻子儿女都送到徐州”。不仅如此,《旧唐书》的《僖宗纪》、《时溥传》和《资治通鉴》、《桂苑笔耕录》、《北梦琐言》等其他书籍也都有着同样的记载。
    唐末私盐贩子的布局:黄巢到死都想不到,他竟败给了沙陀人李克用
    史笔似尘钩 2跟贴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孙子皇帝,就算再孝顺也难逃爷爷的残忍迫害

    1天前
    图片
  • 1393年,蓝玉以手指天、大骂朱元璋后随即被杀,学者:他死得不冤

    付费
    1天前
    图片
  • 52岁蓝玉回到应天后随即身亡,朱元璋:灭蓝玉三族,杀尽元勋宿将

    付费
    1天前
    图片
    大明人物传记
    进入专栏
  • 纵横大明百年的四大特务机构,它们是如何建立、兴盛以及灭亡的呢
    1天前
  • 著名菜式左宗棠鸡是彭长贵于1952年“海军总司令”梁序昭宴请美国时任海军上将阿瑟·威廉·雷德福时(另说70年代招待蒋经国时)发明,当客人问菜名时,彭因为自己是湖南人,希望菜名响亮又能与湖南有点关系,就随口回答“左宗棠鸡”。20世纪70年代,彭长贵赴美开办“彭园”餐馆,因媒体报道一次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彭园”品尝“左宗棠鸡”之事,这道菜名气大震,逐渐成为美国人眼里中餐“第一菜”。
    1875年左宗棠上书收复新疆,李鸿章却批评道:化外之地,不如不收
    史笔似尘钩 219跟贴
  • 北宋六贼之一,“隐相”梁师成,他是怎么死的? 梁师成,北宋时期的宠臣,因其出众的书法和善于迎合上意的性格而受到宋徽宗的极度宠信。他曾主持诏令的起草和发布,逐渐掌握了极大的权柄。
    早年聪慧、熟习文法的梁师成,虽然文章写得并不出色,但他的书法却颇受人称赞。最初,他在贾详的书艺局任职,贾详去世后,他接管了睿思殿文字外库,负责传递皇帝的旨意。 宋徽宗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文艺皇帝,他不仅自己书法出色,还欣赏同样优秀的书法家。梁师成因为一手好字,在政和年间被宋徽宗赐同等进士出身。 由于得到宋徽宗的青睐,梁师成的仕途一帆风顺,很快便升迁为晋州观察使、兴德军留后,后来成为明堂修建都监。明堂完成后,他因功被拜为节度使,并兼任中太一、神霄宫使。此后,他历任护国、镇东、河东三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被拜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调任淮南节度使。 尽管梁师成出身并不高,也没有真正的才学,但宋徽宗一开始还是非常欣赏他。然而,梁师成在得到皇帝的宠信后,开始干预朝政。他找来一些擅长书法的小官,模仿宋徽宗的字体书写诏书,掺杂在皇帝的诏令中发布,使得朝官们无法辨别真伪。通过这种方法,他逐渐左右了官员的升迁。许多想要升官的朝臣都纷纷向他献媚讨好,甚至蔡京父子也对梁师成阿谀奉承。 梁师成除了干预朝政外,还经常在宋徽宗身边侍奉,并左右皇帝的想法。在北宋末年,梁师成不仅有权提拔大小官员,而且还有能量干预科举,并从中“益通贿谢”。找他来求科场功名的人须先“入钱数百万”,梁师成拿了钱,便“以献颂上书”为名令其赴廷应试。 考试结束后宣布名次的“唱第之日”,梁师成“侍于帝前,嗫嚅升降”。在他的“美言”之下,行贿者不愁不能中第。在梁师成的破坏下,北宋末年科举及第者越来越滥,《宋史·选举志》载: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礼部试进士“万五千人”——跟今天人们调侃说“往大街上扔块石头就能砸中个博士”的情景差不多,正式“奏名赐第”者八百余人,因上书献颂“直令赴试者”超过百人。 由于梁师成手下像储宏一类的小吏“皆赐之第”,这一年的科场创下“自设科以来”历年之盛,此后“杂流阉宦,俱玷选举,而祖宗之良法荡然矣”。梁师成把持科场考试大权,为自己纳贿招财。每年科举考试之时,各地学子跋山涉水,云集汴京,梁府此时便车马盈门。有的带着珍奇珠宝,有的挟着古玩字画,有的身背布袋,所装不下七八千,名曰请梁师成指点,实际是行贿求官。 因此,他在宋徽宗时期还有个绰号,被人称为“隐相”。与其他奸诈大臣一起把持朝政,将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梁师成虽然对宋钦宗继位有功,但他的结局却十分悲惨。多年与奸臣勾结、侵吞百姓财产、以权谋私的行为引发了民愤。御史弹劾他被贬谪。 最后,宋钦宗在群臣的强烈要求下,贬他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在押往途中被开封府吏缢杀并报告朝廷说他是暴死的。后来朝廷查抄梁师成府邸并将他的财物全部充公。
    煮酒论史
  • 汉景帝为什么要杀周亚夫?真的是因为刻薄寡恩吗? 汉景帝刘启,在历代史书中,常常被描绘为一代明君。然而,他的性格却有着明显的缺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刻薄寡恩。
    在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吴王刘濞派他的世子刘贤来长安拜见。当时,刘启和刘贤同为太子,辈分相同,年龄也相仿。然而,就在一次玩耍中,刘贤因为不同意刘启悔棋的要求,结果被刘启用棋盘砸死。这件往事,无疑显示了汉景帝的刻薄和寡恩。 汉景帝即位后,为了削减藩国的权力,采纳了御史大夫的建议开始削藩。然而,此举引发了藩国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在这场叛乱中,吴王刘濞是领头者,他打出的是“诛晁错”的口号。这时,大臣袁盎建议汉景帝杀掉晁错以平息叛乱。然而,汉景帝在权衡之后,竟然真的把曾经信赖的晁错杀了。然而,这并没有平息叛乱。 此时,一位年轻的将军周亚夫站了出来,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七国之乱,挽救了汉景帝的江山。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已崭露头角。汉文帝曾到周亚夫的军营巡查,看到士兵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周亚夫走出营帐拜见文帝,没有跪地参拜,而是行了军礼,同时说道:“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文帝大为感慨,称赞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深受文帝赏识,又为景帝立下赫赫功勋的将军,最终却被汉景帝逼死了。 周亚夫的性格直率,不善交际,在朝廷中得罪了一些人,包括梁王刘武。刘武是汉文帝的亲弟弟,备受母亲窦太后疼爱,一度被窦太后提议为皇位继承人。 在“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周亚夫变得骄横傲慢,功高震主,这引起了汉景帝的猜忌和担忧。为了维护自己的皇位和稳定朝政,因此需要消除周亚夫的威胁。汉景帝把天下兵马大权从周亚夫手指收回,让他做一个太子太傅的职位,这个职位看似很高,却没实权。 为了试探周亚夫的脾性,特别安排了一场特别的宴席。在宴席上,周亚夫发现自己的案几之上是一大盘切碎的肉片,而更和别的臣子不同的是,他的面前竟然没有一双筷子! 与此同时,汉景帝听了梁王的谗言后,决定治周亚夫的罪。他下诏削去周亚夫的爵位,并把他投入监狱。周亚夫在狱中绝食五天,呕血而死。 当然,汉景帝逼死周亚夫的原因并非全然是因为他的刻薄寡恩。其中也有现实的考虑。当时周亚夫功高震主,手握重兵,已经有一些骄横之气。汉景帝活着的时候还能压住他,但一旦他死了,他的儿子能否压住周亚夫呢?这是汉景帝最大的顾虑。所以,他最终给周亚夫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把他逼死了。
    煮酒论史
  • 27岁朱允炆焚烧皇宫后随即消失不见,朱棣:不要放过他的兄弟子侄

    付费
    2023-12-06
    图片
    大明人物传记
    进入专栏
  • 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到京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是自己便宜行事而已。
    建兴十三年(235年),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诽谤,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最终杨仪自杀,他的妻儿老小回到蜀地。
    54岁诸葛亮回到五丈原后随即身亡,杨仪:将他制成木雕,秘不发丧
    史笔似尘钩 5跟贴
  • 诸葛亮人生对曹魏发动五次北伐,这五次北伐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前两次是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和第五次北伐则具有特殊的意义。第四次北伐是一场中型区域战争,而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则是小型局部战争。
    在演义小说中,大部分人认为诸葛亮最大的敌人是司马懿。然而,事实上,司马懿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才开始与诸葛亮对战。那么,在司马懿之前,力挫诸葛亮北伐的人又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曹真,他是曹魏宗室的一员。尽管他的出身并不平凡,但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智慧,在乱世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勤练武艺,有一次在射猎时被虎在后面追逐,他回马射虎,虎应声而倒。曹操看到他的表现之后,把他放在自己最精锐的虎豹骑部队进行历练。曹真也不负曹操的期望,他在讨伐灵丘时表现上佳,立下赫赫军功,被曹操封为灵寿亭侯。这时候的曹真在曹操的三个养子中已是最成才的一位,较之只会涂脂抹粉、谈玄说理的何晏,及低调谨慎、籍籍无名的秦朗,曹真的能力要强得多。 然而,曹真并未止步于此。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领蜀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来抢占汉中,曹真再次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他在下辨击败了马超、张飞等人,并且斩杀刘备别将吴兰,在阳平关战死。在曹操援军到达之前,曹真以征蜀护军的身份,一度担任汉中战场的前敌总指挥,率领张郃等人击败蜀将高翔,稳住汉中阵线,避免在曹操到来之前全线崩盘。 曹丕代汉建魏后,曹真历任镇西将军、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公元221年,诸胡联军在河西发动叛乱,骚扰凉州,形势危急,曹真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率军重创诸胡联军,一举平定河西,并重新打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恢复在该地的统治权。西域之路自汉末以来断绝数十年,曹真一战得以复通,凉州商贸大兴,日益繁荣。西域诸国也纷纷遣使朝拜。 讨平河西后的第二年,曹魏兵分三路南下伐吴,曹真奉命与夏侯尚、徐晃攻击江陵,曹真绕道江陵城南,派张郃击破吴将孙盛的一万兵马,占据江陵中洲,得以将江陵城团团包围。此后,他负责打援,击退孙权的援军。曹真则率军挖土山、凿地道、建楼橹,日夜攻城。虽然吴将朱然守御有方,毅力非凡,但也面临着粮谷将尽,城破在望。但在这时候曹丕患病,重新遣使纳贡,战争才宣告结束。 曹丕驾崩之后,曹真在军事生涯中最光辉的成就便是力挫诸葛亮。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魏国无备而一路势如破竹。不过,在阻击魏国援军的蜀将马谡处置失当的情况下,丢战略要地街亭后,诸葛亮为免与优势曹魏过早决战,率军撤回。这一次魏军的主帅是大将军曹真,他成功击退了马谡。 同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陈仓道口直插关中,不过由于魏将郭淮的援军及时赶到而逼退了蜀军。 次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派兵攻陷武都、阴平二郡,并在祁山方向进军阻截魏国的援军。不过,这次诸葛亮并未遇到主力魏军,所以严格来讲不算出祁山。 这次北伐跟司马懿也没有什么关系,但《三国演义》里又增加了司马懿跟曹真赌蜀军必出,而曹真不信,结果吃亏的情节,反衬司马懿的伟光正,并且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强调司马懿与诸葛亮两名英杰对垒的激烈而将曹真成功击退诸葛亮两次北伐的功绩转记予司马懿,曹真的实力被大大弱化,面对诸葛亮,最后更在征蜀失败后因为诸葛亮的信活活气死。
  • 秦、楚蓝田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它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呢? 蓝田之战,一场改变秦楚两国命运的生死决战
    在秦国的欺诈与楚怀王的轻信之间,一场因误解而引发的战争在公元前312年爆发。张仪的狡猾与楚怀王的固执,共同演绎了这场名为“丹阳之战”的历史大戏。 张仪的狡猾与许下的六百里土地承诺,使楚怀王误以为秦国愿意割让土地,因此他决定与齐国断交。然而,当楚怀王发现张仪的承诺只是六里土地时,他感到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的愤怒如同烈火般燃烧,决定向秦国发起报复。 于是,公元前312年的秦楚丹阳之战打响了。在这场战争中,秦军俘虏了楚军大将军屈辱和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并成功夺取了汉中郡。然而,楚军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们倾全国之兵,誓要找回面子,与秦军在蓝田展开决战。 蓝田之战的过程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和出乎意料的转折。尽管楚军在初战中失利,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相反,他们集结了最精锐的部队,准备发动一场决定性的攻击。 秦国君臣在初战胜利后,可能有些大意了。他们没有预料到楚国会如此坚决地反击,也没有料到战争会演变成如此大规模的生死决战。 当楚军逼近咸阳时,秦国君臣压力巨大。他们一方面从各地调集军队,一方面动用外交手段请韩、魏两国出兵进攻楚国后方。然而,此时的楚军士气高昂,连续击败秦军,步步逼近咸阳。 在蓝田前线,秦军也集结了强大的军队。秦王亲自督战,与诸公子、丞相张仪、大将魏章等一同前往前线。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中,双方都拼尽了全力。 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陷入胶着状态。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韩国和魏国的联军突然越过楚方城,攻克宛城,直逼邓城。这个消息对楚军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们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不得不秘密撤退。 尽管楚军撤退得十分紧急,但他们的行动仍然井然有序。他们连夜拔营撤退,狂奔数百里,回到安全地带。尽管这场战争没有分出胜负,但楚怀王无奈之下只能向秦国割地求和。 蓝田之战的结局是两败俱伤。尽管楚军未能取得胜利,但他们的英勇抵抗仍然给秦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场战争也使得秦国意识到,征服楚国将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战斗。尽管他们在此后的几年中继续发动攻击,但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楚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地位。
  • 勾践:兵败被擒的屈辱经历,造就了卧薪尝胆的胜利一生
    2023-12-06
  • 唐末私盐贩子的布局:黄巢到死都想不到,他竟败给了沙陀人李克用
    2023-12-05
    2跟贴
  • 败走海南岛后,56岁的薛岳为何软禁台湾?蒋介石冷笑:他反蒋上瘾

    付费
    2023-12-05
    图片
    民国高官的最后结局
    进入专栏
  • 象戏之称,始见于南北朝末期之北周。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北周武帝所创,详细规则、棋具皆不详,并与大臣共同编写《象经》,并由王褒作《象戏经序》、庾信作《进象经赋表》、《象戏赋》,献给周武帝。《北史·朗茂传》:“周武帝为《象经》,隋文从容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乱法,何以致人?’”隋文帝对朗茂表达厌恶北周象戏,认为多乱法。
    北周象戏到初唐已无人能解并失传。唐太宗尝览《三局象经》,不能看懂,有人说蔡允恭能懂,蔡则向唐太宗表示“少通其略,老乃忘”,后问吕才才知。
    宇文邕病重身亡,太子宇文赟屠尽满朝文武,杨坚:杀光宇文氏全族
    史笔似尘钩 40跟贴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