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84年,年轻的万历皇帝在极度的盛怒中下了一道诏令,诏令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抄没前首辅张居正的全部家产。

诏令一下,张家所在的地方官府,就奉命将张家所有出口全部堵死,而张家的人,就这样被堵在了家中。

十几天后,负责抄家的锦衣卫“姗姗来迟”,而被困了十几天的张家人,已有十七口被活活饿死在家中。

面对惨剧,锦衣卫不为所动,依然“尽职尽责”地进行着抄家工作,最终,锦衣卫“收获满满”,而张居正的贪官之名也就此盖棺论定。

而此时,距离张居正病逝仅仅过去了两年。

从一代贤臣,到背负骂名,张居正在世人口中的评价,也自此出现两极分化,有人赞许他是国之栋梁,有人则斥责他是私德有亏,那么,张居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又该如何公允的评价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祯帝朱由检在亡国前,曾无限感慨道:“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

他口中的“救时之相”,说的就是张居正。

事实上,张居正确实担得起这个名声,从他踏入官场的那一刻起,就展现出了与常人迥异的抱负与格局。

公元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高中二甲第九名进士,被朝廷授予庶吉士,自此,走上了官场之路。

不过,在他初入官场后,并没有马上平步青云,而是经历了不少挫折。

当时,正值严嵩得势,内阁的斗争也十分激烈,严嵩为了争得内阁首辅之位,不惜向嘉靖帝进谗言,最终将原首辅夏言逼死,自己成了内阁的第一人。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醉心炼丹修道,以至于朝政败腐、边防废弛,整个大明朝,显现出一种极为颓败的末日之像。

眼鉴于此,年轻的张居正以洋洋洒洒的万字《论时政疏》上书嘉靖皇帝,指出当前朝野中的“臃肿痿痹”,并提出改革方案,意图由此唤醒嘉靖帝,来支持他的改革。

可惜的是,张居正的言论,并没有得到嘉靖帝的重视。

对此,张居正颇为心灰意冷,用休假的名义,开始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三年“游玩”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三年里,张居正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同时他也亲眼见到了很多真实的民间疾苦,他将这些看到的问题,都用笔记录了下来。

看到问题不算本事,去思考怎样解决眼前的问题,才是能力的体现,而张居正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那就是重返政坛,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眼前的一切。

但改变谈何容易,多少意图改变眼前局面的先人,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严嵩进谗言而死的首辅夏言,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想战胜恶魔,就要先变成比恶魔更强大的人。

从这一刻起,一个新的张居正,出现在人们面前。

只要能解决问题,达到自己的目标,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

他不在期盼着皇帝能够良心发现,更不奢望皇帝能幡然醒悟,而是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一点一点的改变着大明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达到目的,张居正坚定的与秉笔太监冯保结成同盟,通过两人的配合,十分完美的在隆庆、万历两个皇帝的权力交替之际,赶走了首辅高拱,掌控了内阁的最高权力。

同时,他也借此,成为了万历皇帝最信任的人。

并非是他不择手段,而是要想改变和变革,手中必须掌握有权力,至于权力是如何得来的,张居正不在乎。

而那些闲言碎语,以及对他的攻击,更不会动张居正心神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