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手札

老友手札

网易号

关注
110粉丝
1关注
131被推荐
IP属地:河南

心理咨询师

1枚勋章

心理咨询师

  • 如果语言、情绪里的刺,都能轻易把你打败,那你“想要生活一切向好”的期待,基本也就实现不了了。
  • 用心是能感觉到的,就好像淘宝比你的另一半,更了解你的喜好。
  • 所谓的自我保护,并不是指对方说了句让我们不开心的话,我们立刻就怼回去。而是对方讲出来这些,我的内心既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也不会抓着不放。
  • 发生好事儿,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或因为好事儿太小,接着很快就忘却;发生不好的事儿,我们因为接受不了或不愿意承受损失,而始终抓着不放。接着,不开心会增加,我们也会因为抓着不放带来的“坏事怎么越来越多”这个错觉,开始抱怨人生。
  • 没有缺点,也就没了真实;没了真实,也就丢了自我。
  • 未被表达或消化的情绪,其实从未消失,它们会一直埋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不断沉淀,并最终以更丑恶、更强烈的方式显露出来。
  •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保护,不是让孩子不经历风雨,而是让孩子有能力一定程度的抵御和应对风险。
  • 感性虽然能带来愉悦,但其制造问题和麻烦的能力非常强;理性虽然刻板和缺乏人情味,但却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带给人安全和稳定。
  •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边渴求着别人对我们的理解,一边又不去理解对方。
  • 虽然都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行为比语言更能透露出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少看他人怎么说,多看他人怎么做。
  • 单纯使用讲道理、说教和打骂,那对孩子产生的只有负面作用;当且仅当在搭配父母的身体力行、尊重、理解、尺度与接纳时,它们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 只有付出该付出的代价、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与风险之后,人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 所谓“生活”,既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也是“如何分配时间、精力与金钱”的结果。
  • 被保护的越好,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就越高。
  • 在人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条路的瞬间,外界的纷扰与聒噪,便退出了他的生活。
  • 辛苦也好、顺遂也罢,人要做的事情其实始终只有“让自己的生活持续向前”这一件。
  •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最棘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教育好家长。
  • 曾经在打水的时候被蛇咬过,那么,随后再次去打水的时候,我就会联想到此前被咬的经历,这个时候我的认知里有两句话:打水的地方有蛇与我可能被蛇咬;
    被咬的经历结合有蛇的可能,又诞生出了“我想要避免自己被咬”的初始动机,于是在动机的支配下,我们开始努力避免被咬,接着又诞生了“怕井绳”。 但如果此前我30来年打水的经历中,从来没有被蛇咬过的话,那他人因为自己被蛇咬过,而跟我说的“那里有蛇”的可能性,就会被我直接否定掉。 因为相对于他人说的话,我们更相信自己的人生经历。 那么,在我们跟成年人大谈特谈“学习很重要”的时候,大多数成年人都能表示出认同与支持,因为正承担家庭重担的他们,已经在相应经历的支持下,认识到了“学习确实很重要”这一点; 但当我们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说出来的话,孩子虽然能够理解,但是他缺乏与“学习很重要”相关的经历,这使得他往往只是听听,并不会被这句话束缚; 这时候又衍生出另外一个有趣的点,也就是:父母和成年人活在“学习真的很重要”的信息茧房里、孩子因为经历匮乏,始终理解不了“学习重要在哪儿”,然后父母努力的想要让孩子“明白”、孩子慢慢的开始厌恶,并远离“父母”,并且父母觉得孩子不懂事,不理解自己、孩子也觉得父母不重视,不理解自己。 跟缺乏相关经历的人谈论道理与经验,这本身就是行不通的;而努力把孩子束缚在学校和家里的努力,又怎能让孩子拥有与“学习很重要”相关的、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人生经历呢? 家长不是灌输、不是说教、不是控制,而是为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经历该经历的,然后陪着孩子一起探索、思考和经历
    天天开心圈
  • 你的经历决定了你的认知,你的认知决定了你怎么看世界,怎么看世界决定了你的情绪,情绪又衍生出了个人的好恶,个人好恶影响了人的判断和选择,判断与选择敲定了人的生存范围,人在生存范围内的一切经历,又反过来再次影响认知。
  • 人生后半段,考验的是一个人能不能经营好手中的东西,尤其是能不能经营好自己。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