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毛瑟军用手枪大显身手,实战中的杰出表现也确立了该枪数十年的“江湖地位”。

北伐期间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一个团2000多人只有几挺重机枪,十几把花机关枪(德国造MP18冲锋枪),毛瑟军用手枪成了独立团敢死队的标志性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6年10月10日,叶挺独立团的战士们登上武昌城头,先头部队手中的武器就是一支毛瑟军用手枪和几枚手榴弹。

当时,军阀部队最害怕的就是北伐军的毛瑟军用手枪。当时机枪很少,步枪发射速度慢,叶挺团的每个连装备有9把毛瑟军用手枪,可以半自动发射,装弹量也比步枪多一倍,打得敌人狼狈不堪。

抗战中,日军的王八盒子手枪,无论任何一个方面,都完全不是盒子炮的对手。而盒子炮又成为对付擅长肉搏的日寇的利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近距离的拼刺作战中,盒子炮发挥了巨大威力。10发装弹的盒子炮操作得法,一次就可以击毙四五个拿着刺刀的日寇。

如果是20发装弹的盒子炮更是厉害,它可以像冲锋枪一样采用全自动射击,将20发子弹猛烈地扫射进日军冲锋的人群中。

日军老兵东史郎回忆,在一次遭遇战中,一个中国军官手持盒子炮,连续击毙击伤了他们12个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39年12月的昆仑关战役中,桂军的敢死队由于没有冲锋枪可用,于是每个士兵手持两把老式毛瑟军用手枪作战。

在实战中,拿步枪在山地丛林中冲锋完全属于半自杀行为,而毛瑟军用手枪火力强,装弹多,可以压制几倍于己方的敌人。

结果,这支敢死队虽然伤亡惨重,但凭借着这种代替冲锋枪的盒子炮,还是击毙了大批日军,完成了战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