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历史中,有一位名声不大,却又深刻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将军,他一生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叛离南昌起义;二是领导淞沪抗战;三是发动福建事变;”

这位将军就是国民党内的边缘化人物蔡廷锴,蔡廷锴是一位有“反共前科”的人物,我党一些领导人就曾评价他说:

“如果要与蔡廷锴握手,那么握手的那一刻,就要先骂他是反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另有打算、叛离起义

蔡廷锴其人之所以饱受非议,主要就是因为他在历史紧要关头,拒绝与共产党人合作,选择了叛离南昌起义。

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派兵征讨蒋介石,叶挺和蔡廷锴都是军中的师长,而且两人还是同乡。

部队行至江西九江时,叶挺私下对蔡廷锴说:

“即便我们真的占领南京,也是自相残杀,于革命无益,不如你我一同返回广东休养……”

蔡廷锴认为叶挺的话有道理,就同意了这项提议,然而,叶挺并不知道,蔡廷锴心中还有另一番盘算。

在蔡廷锴看来,叶挺是共产党人,与自己的信仰不同,主张也存在差异,可以先同意叶挺的意见,然后等待时机再作打算。

南昌起义爆发时,蔡廷锴本想到部队中去了解情况,结果发现部队已经被叶挺、贺龙控制,只能被迫参加南昌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叶挺的推荐下,蔡廷锴还在起义军中担任了军事委员会委员这样的重要职务,起义部队准备南下之际,蔡廷锴对心腹说:

“叶、贺二人是共党,我与他们不会合作到底,为今之计,应该尽快与他们脱离关系,另谋打算……”

为了保证叛离计划顺利进行,蔡廷锴在军中搞了一场“分共”行动,他将部队中的共产党人集中到一起,并发表了演讲,要求共产党人的部队提前南下。

蔡廷锴将共产党人全部“送走”后,带着剩下的5000多人转进福建,并接受了蒋介石的改编。

蔡廷锴的叛离,给南昌起义军造成了重大打击,就连周总理听说此事时,都倍感震惊,没有人会想到蔡廷锴叛投蒋介石。

实际上,蔡廷锴之所以选择与共产党人分道扬镳,是要到蒋介石的麾下参加军阀混战,帮助蒋介石完成“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诈降取胜、坚决抗日

然而,蔡廷锴在蒋介石的手下干得并不“顺心”,前两次反“围剿”战争中,蔡廷锴甚至连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

面对蒋介石的批评,蔡廷锴只能无奈地对属下说:

“地方群众都是共党的,没有人站在我们这边,我们想雇一个挑夫都找不到人,剿共数月,实在惨苦。”

到了三次反“围剿”战役,蔡廷锴采取诈降的办法,给予了红军一定的打击,在给蒋介石的“邀功”信中,蔡廷锴写道:

“各军剿匪均有损失,惟有我军获得了破天荒的胜利。”

蒋介石非常高兴,直接赏了蔡廷锴十万国币,还给他记大功一次,蔡廷锴一时风光无限,成了受蒋介石器重的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蔡廷锴奉命率领19路军前往上海驻防,在此期间,日军要求19路军后撤30公里,蒋介石决定委曲求全,就命令蔡廷锴后撤,可是蔡廷锴坚决不肯。

何应钦和蒋介石的老师张静江先后来劝说蔡廷锴,蔡廷锴始终不为所动,反而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商讨对日作战的部署。

1932年1月底,日军悍然向闸北发起攻击,一二八事变爆发,蔡廷锴向全国人民发出通电:

“守土有责,不能放弃尺寸土地,为救国家而抗日,我等战至最后一人,也决不会投降。”

三天的激战中,19路军以损失上万人的代价,重创了日军,迫使日军四次更换主帅,如果不是国民政府坚持不增兵,蔡廷锴和19路军还能进一步扩大战果。

经此一战,日军再无法继续发动进攻,只能在英、美的斡旋下,与国民政府签订和平条约。

一二八事变平息后,蒋介石担心19路军再与日军发生冲突,就将蔡廷锴和19路军调到了福建,蒋介石还命令蔡廷锴继续“围剿”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反蒋失败、回到原点

这一次,蔡廷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围剿”红军的过程中,19路军损兵折将,蔡廷锴这才明白蒋介石是要他与红军两败俱伤。

为此,蔡廷锴暗中停止“围剿”红军,并与红军高级将领进行和谈,双方很快商定了“联合反蒋抗日”的协定。

没了红军的隐患,蔡廷锴率在1933年11月下旬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福建事变”的消息传到蒋介石的耳中时,蒋介石神色大变,他担心蔡廷锴与红军联合会导致第五次“围剿”战役失败,于是每天都会对参谋本部负责人说:

“是否有19路军与共军联系的情报?一定要密切注意这方面的动向,多派飞机过去侦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证第五次“围剿”战役成功,蒋介石亲自飞到福建,指挥部队进攻围19路军,19路不敌,最终战败解体。

尽管蔡廷锴发动的“福建事变”失败了,但是他却为中央红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不久后的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中央红军得以保存实力撤出中央苏区。

19路军的解散,让蔡廷锴被迫踏上了前往欧美视察的旅途,抗战全面爆发之际,蔡廷锴再度加入抗日队伍中,成为十六集团军总司令。

解放战争爆发初期,蔡廷锴愤然离开蒋介石,前往香港定居下来,后来在友人的劝说,投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怀抱。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考虑到蔡廷锴曾为抗日战争立过功勋,特意任命他为第三和第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时,蔡廷锴进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成为了贺龙元帅的下属,时隔25年,蔡廷锴与贺龙再次走到一起“共事”,两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