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我军很多指挥员都配有多支手枪。当时最常见的战斗用手枪,就是各型驳壳枪,已经成为在前方指挥战斗的指挥员的标配了。
而当时最为常见的,就是“撸子护匣子”,即随身带一支驳壳枪战斗用,再带一支撸子手枪用于近战快速拔枪对敌。有的高级指挥员,往往还带第三支的隐藏护身手枪。
以东北抗联的杨靖宇将军为例,他随身就是带一支大镜面匣子枪、一支柯尔特撸子手枪、一支柯尔特掌心雷自卫手枪。
而当时的冀中军区六分区的王长江司令员,随身也是带三把枪,:一支驳壳枪、一支勃朗宁撸子手枪、一支左轮手枪。从武器配置来说,同样也是标准的“撸子护匣子”。
不过相比之下,王司令员的第三把自卫手枪,却是不常见的六发左轮手枪,而且这把枪才是他最喜欢的,据他回忆,左轮手枪作战时可以一手拿枪、一手抓很多子弹,可以边射击边补充子弹,不像一般手枪还要换弹匣,会耽误时间而且造成射击中断。
另外左轮枪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不怕瞎火,万一打不响的话,可以直接转动轮子进行下一次射击。这对于当年子弹极少、多数还是复装子弹的八路军,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优点。
不过在手枪之中,王长江司令员最为深恶痛绝的,却是日本鬼子的“王八盒子”手枪。
该枪除了罪行累累之外,还有个缺点是容易卡壳和走火。当时的二十二团团长左叶和警卫员,就曾经遭遇过两个人三把王八盒子同时卡壳的情况,要不是旁边的小战士机警来救,那就真的要糟糕了。
而王长江司令员讨厌王八盒子,却是因为一次惨痛的事故。
当年王司令员在晋绥的时候,下面部队曾经送给他一支缴获的王八盒子手枪。他的大儿子王京生,当时担任延安中学的组织科长,因为要回老家,就随身带着这支枪防身。
结果他刚骑车到家,在用脚踢自行车支撑的时候,这把王八盒子掉在了地上。结果该枪的保险机打滑,子弹直接走火,导致了王京生的牺牲。
所以从那之后,王司令员一直后悔不该给大儿子那支枪,并且严禁子女们再碰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