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后期,君主可谓一代比一代奇葩。

孝武帝刘骏登基后,为了保证帝位稳固,他大肆屠戮皇室,诛杀亲族,通过流血漂杵的方式,基本扫清了一切威胁自己皇位的隐患。而到他的儿子刘子业登基后,后者的残暴嗜杀程度与其父相比更是不遑多让……

刘子业在位仅仅一年多,就被他的叔叔刘彧弑杀篡位了,而这位绰号叫“猪王”的刘彧登基后,他更是一位结合了前人“特长”的一个集大成者——他在任内不仅杀害了孝武帝的十多个儿子,而且还杀掉自己的四个弟弟,残忍变态至极……一时之间,朝野内外的臣民们无不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明帝刘彧,他以残暴嗜杀而闻名

尽管刘彧生前把对宗室的嗜血残暴发挥到了极致,但却还是有一个人幸运地逃脱了他的魔爪,成为了这场大屠杀中的漏网之鱼,而这个人,正是刘彧的弟弟——当时还不怎么引人注意的桂阳王:刘休范。

刘彧之所以不杀弟弟刘休范,不是因为他马虎大意,也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因为在他眼里,刘休范实在是平平无奇、碌碌无为,和其他出类拔萃的兄弟亲王相比,后者要才华没才华,要威望没威望,甚至连基本品德也不能和自己相比,这种人压根构不成任何威胁……

“谨涩无才能,不为物情所向。”

——《宋书·桂阳王休范传》

然而,正是这个平庸得让刘彧连小试屠刀都没有兴趣的人,却在他死后掀起了一场针对他儿子刘昱的叛乱,史称刘休范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休范在当时人的眼里最为平平无奇

刘休范之所以要造反,嫌弃自己受冷落、没有好的待遇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他自认为此时自己在皇室中资历最高,论资排辈无人可与他匹敌。再加上被哥哥刘彧压着的这几年神经紧绷,总是担心自己哪天也被杀掉,直到此时才终于扬眉吐气,造自己一个才区区十来岁的小侄子的反,不是很轻而易举的吗?

刘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五月,刘休范正式起兵,与朝廷分庭抗礼。他手下的步兵两万、骑兵五百从大本营寻阳出发,昼夜不停地向首都建康奔袭而来……

造反的消息一经传出,朝廷上下顿时陷入一片惶恐和混乱之中,毕竟这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突发事件,没有谁有过应对叛乱的心理准备。包括小皇帝刘昱在内,朝堂上下的人鸡一嘴,鸭一嘴,无人能拿出应对办法。

危急之下,小皇帝手下的右卫将军、侍中萧道成站了出来,他镇住了众人的口舌,挺身而出,决意自己带一支部队,驻守建康前沿的新亭,抵御刘休范的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变历史进程的萧道成

此时的刘休范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率水军先行到达了建康西南二十里的新林渡口,此时的他猛然发现,萧道成早已拦截在自己面前,趁自己立足未稳之际,主动向自己发起了进攻!

刘休范水军受到冲击,伤亡惨重,他立即意识到:和朝廷硬耗是不行的。他决意登陆作战,并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亲自带领,去攻打萧道成所在的新亭;一路交给自己的心腹大将,直接进攻皇帝所在的建康中心——台城!

这一下,萧道成有点招架不住了。

新亭的防御力本来就不强,萧道成刚到的时候,也只是草草整修了一小段城防工事,因此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官军迎战得相当吃力。在刘休仁一遍遍排山倒海的攻势过后,官军逐渐招架不住了,开始退却。

萧道成把这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没有神通广大的法术,让汹涌的敌军直接从物理上消失,只能顿足长叹,又考虑不出计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的手下校尉张敬儿为他献上了一条阴狠的毒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影响历史进程的小人物:张敬儿

第二天,张敬儿和另一位同僚黄回一道离开了新亭,出城向南,他们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高呼投降,直接投奔了刘休范的军队!

大战未启,敌军来降,刘休范特别兴奋,他心想:这天命看来注定在我身上!他马上召见了张敬儿、黄回,当得知对方是替萧道成代为传达投降消息的信使后,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为了表示对萧道成的信任,他居然下令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去萧道成处充当人质。同时他还下令镐赏张、黄二人,并与他们把酒言欢,在一番不知所以中,刘休范喝得酩酊大醉,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看到刘休范如此情态,黄回和张敬儿内心都暗自发笑。直至天色暮沉,刘休范身边的卫士渐渐散开后,黄回便向张敬儿使了个眼色,张敬儿也心领神会,他直接夺过了刘休范的随身佩刀,趁其熟睡之际,将后者直接斩首!

这便是张敬儿向萧道成所献的计谋:诈降。实施过程是如此地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回与张敬儿共同让敌寇献首

事发突然,刘休范的近卫们个个被吓得目瞪口呆,只能四散而去,而张敬儿也就顺势带着刘休范的人头,快马加鞭地赶往新亭向萧道成报功……

一块巨大的石头已落地,萧道成无比愉悦,也顾不得军事部署了,他先是斩杀了刘休范的两个儿子,然后直接派人向朝廷报捷,这场叛乱看似就这么波澜不惊地结束了。

历朝历代的战争,都讲究个擒贼先擒王,如果连核心大佬都被杀了,一方军队势必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并导致军心涣散、走向败亡。但是,历史总是喜欢开玩笑,一段小插曲的出现,为南朝的宋齐鼎革之势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萧道成在拿到刘休范的人头以后,命令一位手下军官陈灵宝提着它,前去告知正在攻打台城的叛军,一旦叛军看到了主帅的人头,军心势必彻底瓦解。但好巧不巧的是,这位陈灵宝居然在路上把人头弄丢了!

虽然陈灵宝已经抵达叛军阵前,并大声呼喊,告诉叛军刘休范业已伏法,但是仍然无人相信,叛军仍然没有放松自己的战事。在战场上,最不能错过的是稍纵即逝的战机,一旦相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岂不陷自己于万丈深渊?

各种影视剧里都不敢编的魔幻剧情,就这样在1500多年前的刘宋王朝真实地上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云诡谲的南朝时代

叛军在不知道老大已死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攻城拔寨,还差点打赢了。

萧道成所在的新亭,一直在受到叛军的轮番猛攻,战况胶着,险些不保,好在最终勉强顶住了敌军的攻势。这帮群龙无首的叛军一看萧道成是个硬骨头,便掉头放弃新亭,转而参与了对台城的进攻。

叛军两军合围,而且气势正盛,台城方面的守将都有点感到心虚了,逐渐丧失了抵抗意志。在双方两极的士气影响下,叛军愈战愈勇,连斩官军的主将和统帅,杀进台城,国家首都就这样,陷落到了叛军手里……

一幕滑天下之大稽的闹剧,就这样上演了:全天下人都知道朝廷打了败仗,叛军攻入了建康,而叛军的主谋却早已被斩杀,一支群龙无首的军队居然成为了战场的胜利者!

一时之间,建康内外人心大乱,皇太后认为天下已经丢失,拉着小皇帝刘昱的手痛哭不止。城内大部分人则趋利避害,都在为刘休范的到来作出新的规划。而得胜“还朝”的叛军则经过一番耀武扬威后,总算想起了老大刘休范,然而人却找不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康城内已经人心惶惶

也就在这时,刘休范已死的消息才真正开始在叛军士兵里扩散。

为了压制士兵中可能存在的恐慌情绪,以导致事态蔓延,使得城里人尽皆知,一位叛军将领便伪造证据,谎称刘休范仍然安然无恙地待在新亭。

于是,更匪夷所思的一幕又出现了:城里大多数想巴结刘休范的人由于无法向他当面示好,便不断向新亭投寄名帖书信,赶紧巴结这位“未来的皇帝”。

事已至此,真相也该揭开了,再完美的谎言,即使比墙还厚,也最终会像窗户纸一样被一根针捅破。

这一根针,就是此时新亭城里的主人公、还在孤军坚守的主帅:萧道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骑马行进的南朝人物画作

萧道成看到这么多写给敌首的书信,哭笑不得,只好将它们付之一炬。直到过了一段时间,他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赶紧登上了新亭城的北门,而这里,正好可以俯瞰台城内所有的叛军。

萧道成清了清嗓子,对台城里的人大声喊道:“刘休范父子因为叛乱已被斩杀,尸体就扔在南冈下面!新亭目前安然无恙,你们好好看看,我是大将军萧道成!你们送给叛贼的书信我都烧了,大家不必担心害怕!”

萧道成的一嗓子,成为彻底压垮叛军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本来就担心传言成真的叛军士兵人心离散。而萧道成则从容部署,重新整顿大军向叛军发起反击,不到一天时间,官军终于拿下了最终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

纵观刘休范的整个行动过程,只能用啼笑皆非来形容。一支没有统帅的部队近乎造反成功,这本来就是很滑稽的一幕。而更让人耐人寻味的是,刘仁范的部队战斗力原本不弱,甚至不用他指挥,都可以把一切搞定。而他这个平平无奇的统帅,却由于过于大意自得,而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贻笑千古,难怪他的哥哥刘彧在位时都不愿意杀他!

笔者最后顺便再提一下此役中的英雄人物萧道成。战争结束后,萧道成率大军凯歌还朝,受到了建康百姓的夹道欢迎,之后他被朝廷论功行赏,成为大权在握的中枢机要“四贵”之一。经过不断的权力斗争,萧道成最终篡夺了刘宋的皇权,成为了南齐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他和他的齐王朝,即将让江南百姓摆脱几十年的内战杀戮之苦,迎来十多年难得的太平治世。

参考资料:《宋书》《南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