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前言

他真的不是第二代兴王吗?

当一个人被官方正式确定为某个职位的接班人,却在上任前突然去世,他能否被视为这一职位的合法继承人呢?

这就是明朝王朱祐杬的嫡长子朱厚熜面临的问题。1521年,明武宗批准他预袭封兴王,然而就在5天后,武宗驾崩,大明王朝这艘大船需要新掌舵人。此时,朱厚熜作为兴王合法嗣子,以“兄终弟及”的身份入继大统——但他终其一生,都未真正袭封兴王。

那么,这位亲自继承皇位的“兴王长子”,他真的不能被视为明朝第二代兴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最有希望成为兴王的王子

1507年8月,在今日湖北钟祥一座庄严典雅的王府内,兴献王朱祐杬迎来了自己的长子。此子生来聪慧,两岁便能说话,三岁能诵诗文,极得父王喜爱。兴王为他取名“厚熜”,意为“渊博详密”,希望他长大后学问渊博,能承父业,正式袭封兴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料之中的嫡长子

在众兄弟中,朱厚熜是兴王最看重的儿子。他从小体质虚弱,兴王便嘱咐他若想身体强健,必须刻苦读书。于是,朱厚熜潜心向学,博览群书,炉火纯青。他性情温和端方,得体大方,深得民心。兴王见他年满十岁,按照祖训应该袭封世子,遂上书明武宗,请求预早册封朱厚熜为世子。

1517年,武宗巡游南方而不在京城。直到次年武宗返京,兴献王才得以面圣请命。然而武宗南巡期间积压的政务太多,来不及过问藩王家事,这一册封也就被搁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19年,兴献王朱祐杬去世,享年仅44岁。臣民们无不为这位明君痛惜!朱厚熜尽孝于父丧,并暂时摄理王府事务。明武宗赐他赡米三千石,以示优待。按照规定,新王必须在父王三年丧期结束后,才能正式袭封。朱厚熜成为了有合法嗣位权而尚未袭王的“兴王嗣子”。

母后力争之国安陆

三年过后,兴献王妃蒋氏注意到,每逢祭祀,朱厚熜都只能以常服而非王服行礼。她上书武宗请求,不如让朱厚熜提前袭封兴王,以维护家族威仪。武宗欣然批准,这无疑预示着朱厚熜很快就能加冕为第二代兴王!

谁知武宗此举竟成了一纸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五日功亏一篑的悲剧

1521年3月9日,武宗批准朱厚熜预袭封兴王。蒋氏欣喜若狂,朱厚熜也在王府中兴奋地准备袭封大典。

就在5天后,明武宗在北京紫禁城豹房内驾崩!时年仅3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宗驾崩,王位再无悬念

武宗并无子嗣,群臣讨论后,决定由兴献王嫡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众人皆知,武宗生前已有此心,今非他人可以替代。于是派使者迎朱厚熜入京,登基为帝。

一时间,兴王袭封的喜讯被朱厚熜即位的消息完全盖过。说他是兴王,抑或直称他为明世宗,似乎更为恰当。

朱厚熜最终未能以兴王的身份继承大统,但他依然以兴献王嫡长子的合法地位称帝。兴王之位,成为他登基后一桩未了的心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实为兴王?命运的诘问

追封还是实授?

世宗于登基之初,曾想过追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兴睿宗,并追溯册封自己为第二代兴王。然而当时正值“大礼议”风波,刚刚平定,世宗不愿再生波折,只得作罢。

但倘若世宗当真先袭兴王,再登大宝,兴献王是否就能称兴睿宗?朱厚熜是否就可名正言顺成为第二代兴王?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倘若世宗在3月14日武宗驾崩前去世,以他当时的身份,武宗最多也就追封他为兴王,实际上仍无从谈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先例映照现实

在此我们不妨举一极端例子佐证。永乐时期,高氏被明成祖选为河南南阳藩王——唐定靖王朱琼烃的王妃。然而成祖还未来得及为高氏发布册命,唐王就于宣德元年(1426年)黄泉路上与高氏撞个正着。高氏终其一生未嫁唐王,但根据其自裁明志,宣宗还是追封她为唐王妃。

朱厚熜也是类似的情况。虽然有袭封王位的合法地位,但正式册封整个过程没有完成,只能说他是“变相的兴王”,而武宗驾崩后再无兴王这个称号的实际意义。

所以他是否真能成第二代兴王,至今仍值得我们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他对兴王之位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