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向嘉靖皇帝直言进谏,虽致龙颜大怒,但最终得以赦免,一篇《治安疏》令嘉靖开始反思己过,临终前在儿子裕王面前称海瑞为“国之神剑”。

这不由让人想起在本剧开头的时候,同样有一位大胆对嘉靖皇帝进行死谏的人,此人便是钦天监监正周云逸,被嘉靖授意冯保将其杖毙。

同样是对皇帝直言进谏,为什么周云逸与海瑞得到的结果大不相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瑞与周云逸直谏的时机不同,此一时彼一时,大环境已然发生了变化。且两人身份不同,立场不同,发心不同,直谏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

周云逸进谏时的朝堂背景复杂。彼时严嵩为内阁首辅,严党一派把持朝政多年,党羽甚多,贪墨无数,导致国库亏空。以裕王为首的一派,则是朝廷清流,对严党深恶痛绝。两派明争暗斗,暗流汹涌。

其年天下大旱,腊月无雪。周云逸站出来说,腊月之所以不降雪,是因为朝廷开支无度,官府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此话致使龙颜大怒,周云逸受庭杖之刑,被活活打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云逸的职位是钦天监的监正,监正的职责是观察天象、颁布历法,就相当于如今国家天文台、气象局的工作。

他并非言官,向皇帝谏言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但对于“腊月未降雪”,他一个观天象的,却解释为“天怒人怨”。

嘉靖帝不同于其他帝王,他沉迷于修道,平日里不穿龙袍,只穿着道袍。

内阁阁老徐阶曾写青词恭维嘉靖道:“离九霄而膺天命,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苍生,心为之伤。”

这马屁拍到了嘉靖帝的心巴上,所以他大赞这句写得妙语天成。

因嘉靖帝自诩是“上膺天命”的仙人,来到凡世间做了这真命天子。

周云逸一个观天象的却说“天怒人怨”,上天的旨意由你一个钦天监的监正来说,那把嘉靖放在哪里?

是可忍孰不可忍,嘉靖只能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层,周云逸其实是受裕王一派指使,才向皇帝进谏的。

其时嘉靖依然抱着“旧衣服穿着贴身,老人用着舒心”这样的心态,还没有要动严嵩的意思。

用严嵩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能帮嘉靖敛财。

嘉靖知道周云逸是倒严一派推出来的马前卒,自然也不留情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等到海瑞“死谏”的时候,严党已经倒了,朝廷由徐阶为代表的“清流”一派把持。

战事耗资颇巨,赋税加重,民生维艰,再加上天灾频发,饥荒四起,饿殍遍野。

查抄严党家产之后得到的银钱,内阁商议,对这批款项进行了分配。一部分用作军资,一部分用来赈灾救济灾民,一部分用来补发朝廷欠官员的俸禄,最后留了两百万两给宫中以及给嘉靖帝修道观。

但嘉靖帝嫌给自己的钱少了,前面几项的票拟都批了红,独独给宫里的款项没有批。

徐阶等内阁大臣明白,这一项不批红,那么前面批了也是白搭。

于是,各部开始各自匀出五六十万两银子的预算,硬是挤出了一百五十万两,加上之间的预算,凑够300万两给嘉靖修道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导致了边军的军需告急,年末给各级官员的俸禄也发不出来了,于是有了官员闹事,尚礼监的掌印太监陈洪,下令殴打了百官。

待到万寿宫建成,嘉靖即将乔迁新居之时,百官心有怨言,竟无一人上贺表。嘉靖非常生气,负气写了一封名为自我检讨、实则敲打百官的圣谕。

群臣惶恐,内阁首席徐阶更是下了死命令,让各部头目负责收贺表,在任京官全都得写。

百官贺表很快收了上来,独独户部缺了一名官员的,这位官员便是海瑞。

于是,徐阶命户部尚书赵贞吉去催收海瑞的贺表,紧赶慢赶地给送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打开贺表一看,震怒,这哪是贺表,这简直把嘉靖痛骂了一顿。

这在当时的社会,詈骂君父,可谓是大逆不道之举。

海瑞批嘉靖一意玄修,侈兴土木,加重赋税,民不聊生,直言天下人都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嘉靖在大臣面前称,海瑞把他骂得一无是处,这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海瑞在奏疏说了:“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

这样一位身边人人都要揣测圣意、小心翼翼奉承着的帝王,无端看到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胆敢指着他鼻子骂,第一反应当然是震怒。

这与周云逸直谏时情形一样,一国之君,有人敢骂,怎么都会龙颜大怒。

海瑞这一次“死谏”,嘉靖暴怒,比周云逸那时更甚,因为海瑞字字句句都骂在点子上,在在处处都戳中嘉靖的痛处。

嘉靖一向推崇汉文帝,常常致敬汉文帝,而海瑞却在奏疏里直言,说嘉靖“不及汉文帝远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不服,还亲自跑到监狱里,跟海瑞当面对峙,但没说过海瑞,气得发病。

临走时斥海瑞“无君无父,弃国弃家”。

群臣们都说“天下无不是的君父”,而海瑞偏要出来跟君父正面刚,偏偏嘉靖还刚不过他。

嘉靖自然也会第一时间怀疑,是谁指使他的?

当年周云逸直谏,是受清流一派人的指使,涉嫌党派之争,而海瑞这一次,真的是无党无派无私,在朝中几乎不跟任何人来往,进谏之前,送走了家人,给自己买好了棺材。他是真正的死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震怒之后,嘉靖把这道奏疏读了有上百遍,他的心态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海瑞虽然胆子大,极刚极阳,但他也不是一介莽夫,在奏疏里也是用了技巧的,不是一上来就指着鼻子骂,而是先扬后抑,夸了嘉靖一通,比如说什么“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

“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对嘉靖早期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褒扬。

先夸,做个铺垫,转而狠狠地批了他,指出弊病所在,还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本也是要杀海瑞的,他对海瑞的杀意太明显了。想杀海瑞不假,但同时嘉靖的内心也是深受震动。

相比于之前周云逸的“天怒人怨”,显然海瑞的劝谏有技巧多了,他说“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

把天下比作一家,而嘉靖则是一家之长,但他没有当好这个家,随后鼓励嘉靖,说一切都在陛下一振作之间,“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铲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复兴矣,而陛下何不行之?”

在海瑞的天下第一疏面前,嘉靖被说服了,他是想要悔过,重整朝纲的,但无奈此时他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了。因此嘉靖把江山社稷交给了裕王,把海瑞这柄“国之利器”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因此,海瑞的“死谏”,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置之死地而后生了,而周云逸当年的死谏,时机不成熟,人与方式均不对,只能成了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