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大多数女孩子来说,婚姻都是一辈子的事,你选择了一位什么样的丈夫,其实也相当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人这一生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婚姻就是其中最紧要的一步之一,对于女孩子来说,嫁人,是影响她一辈子是否幸福的关键。

1936年在陕北,就有一位16岁的小姑娘坚决要嫁给一位34岁的老红军战士,小姑娘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两人后来结果如何呢?

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时期,由于战争太过于频繁,所以在很多年轻军人的眼中,结婚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一旦上了战场, 负伤和牺牲的威胁会一直常伴身边,如果牺牲了,那岂不是对不住妻子?

所以,很多红军战士们自从参加革命后,就没有思考过结婚的问题,当然了,他们也并非是不想结婚,而是想要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完成结婚。

张令彬就是这些红军战士中的一位,说起他来,他的资历可是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2年,张令彬出生在湖南平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内,幼年时期, 由于父亲早逝,他们的日子更不好过,年纪轻轻,就吃了不少的苦头。

当时的中国兵荒马乱,想要谋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张令彬生来善良,他也不愿意去做有损于别人,有利于自己的事。

大革命时期,随着全国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的进行,张令彬看到了希望,那就是由共产党人领导的队伍,是一支完全为穷苦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

那一刻,张令彬非常激动,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因此,在1926年他24岁时,他正式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革命,张令彬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张令彬当时虽然是一名普通战士,但是他的内心尤其愤怒,同年9月,带着一腔热血,他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声势浩大,但是最终由于各种原因惨遭失败,部队前往井冈山途中,许多战士们也主动离队,一时间,对于革命,很多人都失去了信心。

张令彬倒是队伍中的“另类”,他坚定的相信毛委员,相信革命,他认为革命一定会成功,所以,他无论如何也没有离开革命队伍,而是一直跟着毛主席坚持了下去。

张令彬的坚定,让毛主席非常感慨,毛主席记住了他的名字。

为革命立下大功,毛主席称他劳苦功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队伍抵达井冈山后,为了提高战士们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毛主席提议创办了一个以下级军官为主的教导队,来到这里学习的学生,大多都是加入部队的人。

为了表示对教导队的重视,毛主席亲自点名黄埔军校毕业的吕赤担任教导队长,毛主席也没有忘了张令彬,而是将他任命为了教导队的区队长。

在教导队没工作多久,随着敌人“围剿”的开始,张令彬重新调动了工作,担任了第一兵站医院院长兼政委,自此,张令彬从“台前”转到了“幕后”

尽管没有再领兵打仗,但是张令彬却是对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连毛主席都说他“劳苦功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长征时,张令彬是红九军团后勤部部长,战士们转移,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是吃饭问题,张令彬知道战争频繁,敌人也不会给我们留任何补给,所以,他为了给战士筹集粮食,简直是费尽了心血。

在此期间,有战士汇报在一个山洞中探寻到土司私藏的金稞麦、腊肉、牛油、布匹等物资。

按照道理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有这些东西的人,必定是位土财主,我军打土豪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红军也有规定,不准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所以,张令彬决定将东西拿走,但是留给这位地主钱财,算是一场“买卖”

张令彬的做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同时他的做法也向老百姓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队伍纪律是严明的,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好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时期,虽然国共两党已经合作,但是蒋介石并没有真心抗日,而是想方设法的削弱我军力量,他还下令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和经济封锁。

面对蒋介石的做法,毛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在此关键时刻,时任军委后勤部经济建设部长的张令彬积极响应,提出了很多有利于大生产的口号和行动。

1942年春节前,毛主席到经济部去视察工作,张令彬一直陪同在身边,中午时,毛主席准备离开,张令彬坚持要毛主席留下来吃饭。

这次饭桌上,张令彬知道毛主席为了抗战很累,所以就请他喝啤酒解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的延安,啤酒可是一个稀罕的东西,毛主席喝了几口后,笑着对张令彬说:“令彬啊,这东西不错哟,来,我敬你一杯,你劳苦功高啊!”

张令彬赶忙摆手,饭后,张令彬告诉后勤伙食人员,饭菜多出的钱,特别是啤酒要从自己的津贴扣。

毛主席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知道张令彬的津贴也不多,就嘱咐谭政:“从我的津贴里给令彬支点,否则,他肯定又自己掏腰包了。”

张令彬得知毛主席的话后,非常感动,此后,他更是在革命工作中努力。

16岁小姑娘坚持嫁给34岁的科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令彬自从参加革命后,一直就用心于革命事业,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个人婚姻问题,但是到1936年时,他已经是34岁,年龄不算小,而此时红军三大主力也已经会师,全军欣喜高兴时,有同志便劝张令彬该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了。

此时张令彬的职务是总部四局管理科长。

张令彬为人和蔼,善良,讲起话来也是轻声,看着白白净净,妇女班的班长刘清晨对张令彬革命的信念非常佩服,但是她也明白,张令彬一直单身也不是事,所以她主动为张令彬搭了线,将他介绍给了一个叫李玉兰的女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玉兰是四川人,1920年出生在一个非常贫苦的家庭,在家中她排行老二,由于家贫,李玉兰日子过得很苦,后来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扩大革命根据地,李玉兰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参加了红军。

在刘清晨看来,张令彬与李玉兰是非常合适的一对,尽管两人年龄差距较大,但是在战争年代里,这些都是小问题,甚至可以说不是问题,只要信仰相同就行。

而当刘清晨将李玉兰的情况告诉给张令彬时,张令彬当场拒绝:“革命还没成功,我不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清晨劝道:“有了妻子,两人可以一起革命嘛,”张令彬再次摇摇头:“小姑娘才16岁,我们的年龄差距太大了。”

刘清晨拍拍胸脯:“你答应就行,我去做李玉兰的工作。”

后来,刘清晨将张令彬的照片拿给了李玉兰看,李玉兰觉得他长相高大,炯炯有神,是个不错的人,所以之后在经过刘清晨的撮合后,她同意嫁给张令彬。

李玉兰在照片上见到过张令彬,觉得他长相高大,炯炯有神,是个不错的人,除此之外,当李玉兰知道张令彬的见到革命信仰后,她更加心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岁的李玉兰要嫁给34岁的老红军科长张令彬,这件事一经传出,很多人都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笑话他们。

李玉兰得知后,只是淡淡地说:“我嫁人,你操的什么心呀,关你什么事?再说我们俩的事情是组织批准同意的,他年龄大怎么了,那是因为他一心只顾着革命。”

事实证明,李玉兰是非常具有眼光的,她与张令彬结婚后两人恩爱有加,除此之外,在革命事业上,张令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于1955年时,被授予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