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748期。王明是党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红军时期曾一度掌握中央最高权力,过远大于功。1937年全面抗战的局面形成后,王明从苏联回国,又企图和毛主席“掰手腕”。跟王明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康生、陈云等干部。11月29日当天,毛主席出于维护大局和礼节考虑,带着周总理、朱老总等人迎候王明的专机,并对王明一行归国表示了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明一直有政治野心,这次回国又带着苏联和斯大林方面的“尚方宝剑”,不久之后他就对毛主席开炮了。中央政治局的“十二月会议”上,他指出毛主席的独立自主作战和山地运动战方针不正确,要八路军服从统一战线,意思是将军事主导权交给国民党方面,我们要顾全大局、“服从领导”。这种提法不光错误,还很幼稚,遭到了与会干部的一致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明需要援军,便示意自己的“小弟”康生补充发言。康生是一个政治敏锐度很高的人,在苏联期间,他看好王明的地位及政治前途,对其言听计从,甚至喊出过“王明万岁”的奉承口号,得到了对方的信任。然而康生又非常狡猾,善于投机。不管真实立场如何,康生结合回国后自己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认为党内风气和客观形势已非多年前可比。红军长征期间,毛主席的正确决策挽救了人民军队和中国革命,1937年他在延安的地位已不可撼动,王明刚一回国就公开叫板,只不过是以卵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生没有按照王明的意图讲话,反而扶了扶眼镜,低声说道:王明同志,我劝你少讲几句吧,不要反对毛泽东同志。王明大感意外,本来是要为自己帮腔的人,竟然在会议现场倒戈了。这令王明既尴尬,又生气,还不好当场发作。康生进一步说:红军关键时期,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我们今天可能都没机会坐在这里开会,历史已经证明了他的正确性。事实上王明回国后,最终也没能取代谁。经过长征的磨炼,组织比之前的任何阶段都更加团结,不是别有用心之人能轻易破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康生之所以临阵倒戈,是因为他断定王明无法挑战毛主席,无论个人水平还是实际地位,这两人都相去甚远:在毛主席面前,王明显得像一个只会说嘴说舌的小学生,段位差得太多。王明在冒险主义和投降主义之间横跳,不光难成大器,还会危害组织。而凭借自己聪明灵活的头脑和八面玲珑的处事风格,康生此后则逐步获得升迁,建国后一度成为正国级干部,官至中央政治局常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太聪明的人,有时过于突出自己的所谓“优势”,投机过度导致犯下大错。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康生参与迫害了大批革命元勋和领导干部,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康生去世之后,罪行被组织查实,给予开除党籍处理,连骨灰都被移出八宝山革命公墓。此人生前的荣耀和死后的待遇,形成了强烈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