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和彭德怀都是著名的开国元帅,在早期的革命活动中,两人并没有交集,直到1936年红军在陕北会师后才得以相识。在此之后,两人曾因为某些事情而产生了隔阂,以至于在后期的合作中,双方的关系都较为紧张,彭德怀甚至还曾主动要求撤换贺龙的职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老总和贺老总都是优秀的革命将领,一直在为国家和民族而战,虽然发展的领域并不冲突,但两人的关系从始至终都不太好。究其原因,是源于当初段德昌被错杀的那件事。段德昌是彭老总好友,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在1933年“肃反”运动中被错杀,令人扼腕叹息。

彭老总认为,段德昌是贺龙的部下,他明明知道段德昌不应该死,却还是眼睁睁看着他被杀,实在难辞其咎,因此对贺龙产生了一定的成见。之后两人各自为战,到了抗战时期才真正开始合作,而且彭老总还成为了贺龙的上级。贺龙虽然指挥过南昌起义,也多次建立了根据地,但由于活动区域有限,导致他的战绩并不那么出众,队伍发展得也比较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时期,彭老总的话语权显然比较大,抗战时期,在延安的一次会议上,他曾提出要换掉贺龙的师长职务,让他去苏联学习,这让众人十分震惊。其实大家都知道贺龙这个人,虽然功绩尚不突出,但能力不小,担任八路军主力师长并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当时处于全面抗战时期,突然换掉师长很容易引起内部矛盾,从而影响党内团结,于是主席拒绝了这样的建议。

对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认为彭老总是故意找茬,只因和贺龙关系不好,所以才想着换掉他。不可否认,彭老总对贺龙有意见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初段德昌的事情,他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贺龙的为人有问题。

此外,他也看不惯贺龙身上的旧军阀气息,认为他在部队里过于不拘小节,总是和别人称兄道弟,就连毛主席也不放在眼里。而且相比较而言,贺龙之前的战绩确实不是很出色,为此彭老总才想要换人。但毛主席对贺龙十分看好,于是出面保住了贺龙,让他得以继续留在一线部队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的性格确实大大咧咧,当初段德昌是受到了“肃反”的波及,并非是他的错误,他自认为没有对不起段德昌,还在他临死前送了断头饭,已经是仁至义尽。但他不知道彭老总一直耿耿于怀,因此也没有好好解释,导致这件事情成为了两人的隔阂。

而他在听说了彭老总想要换掉他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和彭老总的关系已经如此紧张了。按照他以前的暴脾气,贺龙势必得找对方问问清楚,但在红军部队带兵多年,他已经逐渐收敛了性格,因此并没有过多的去理论。虽然当下觉得十分气愤,但他也只是不停地抽烟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短短几分钟就抽完了两袋烟,可见他确实气得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小插曲之后,彭老总和贺龙便再次投入到了抗战中,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革命家,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还是选择将个人情绪放在一边。然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部队进行了重编,贺龙的嫡系部队也被编到了彭老总的队伍中。对此,贺龙并没有任何的意见,而是大方地让出了部队的指挥权,他相信以彭老总的军事能力,一定会带领好队伍。

虽然贺龙没有意见,但是他的老部下意见却不小,尤其是廖汉生和贺炳炎,多次和彭老总产生冲突。知道此事后,贺龙亲自去部队教育了这两人一番,让他们一定要好好服从首长的命令,在他的调和之下,双方的关系才逐渐得以缓和。之后,贺龙主动到后方工作,将前线指挥交给了彭老总,两人通力合作,才让西北战场取得了一次次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之后,彭、贺两位元帅的关系有所缓和,虽然没有一起共事,但时常会记挂对方。其实在革命期间,将领们之间有小摩擦并不少见,毕竟本事都不小,谁还没点小脾气。但不管怎么有意见,他们都不会影响工作,这才是一位优秀的革命将领该有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