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71年,林彪坠机身亡。

其麾下号称“四大金刚”的黄永胜等人也被捕,在未接受审判的情况下被关押数年,后来又转到了“中国第一监狱”。

针对他们的审判,直到1981年才到来,而在被判处18年有期徒刑后,黄永胜悔恨的说道:

“如果罗帅走得没这么早,我不见得会这样”。

从开国上将到阶下囚,黄永胜究竟经历了什么?

他和罗荣桓又有何关系,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少年曾许凌云志,行差踏错入牢头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我党正值低谷。

不少意志不坚者皆退党返乡,却有个17岁少年“逆流而上”,在白色恐怖中加入我党,他就是黄永胜。

凭借智慧和勇武,黄永胜很快成长起来,短短数年时间,他就从一名大头兵做到了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威震一方。

解放战争期间,他更是成为了林彪的左膀右臂。

在东北战区所向披靡,后来还打出东北,参加了辽沈和平津战役,积累了不少功勋。

再加上他在抗美援朝期间,带领19兵团出征的功绩,1955年授衔的时候,他直接被授予上将军衔,还一度担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

如此受到信重,黄永胜本该懂得感恩知足。

只可惜他被权欲蒙蔽了双眼,跟着林彪做了不少错事,以至于最终惹得天怒人怨,身陷囹圄。

与他情况相似的,还有邱会作、李作鹏以及吴法宪等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三事件”爆发后,这四人非但不主动向中央坦白交代问题,反而还开始私下活动,销毁证据,明显就是抱有侥幸心理。

殊不知,当时周总理早就布置好了一切,只等时机成熟就把他们逮捕。

而这个时机就在1971年9月24日,也就是李先念去越南访问的当天。

李先念前脚刚走,周总理就与这四人说道,“九点到福建厅开会”

黄永胜等人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先后抵达了人民大会堂,他们刚刚到齐坐下,周总理就站了起来,面容冷峻的说道:

“经中央决定,将对你们4人进行隔离审查,希望你们积极交代问题。”

黄永胜等人一下就慌了,先是惶恐的面面相觑,紧接着纷纷耷拉着脑袋,坐在那里一声不吭,任由工作人员把他们全部抓了起来。

他们以为自己会迅速受审,可实际上只并没有,反倒是被关在了北京卫戍区的不同地方。

直到1976年江青等人落网,才被一同送到了秦城监狱

那么这个秦城监狱到底是什么地方?黄永胜等人在这座“中国第一监狱”里,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二 、“中国第一监”的生活

秦城监狱刚修建之时,其实只有4栋三层的白色楼房,后来虽然加了6栋,但是占地面积仍旧不算大。

之所以能被称为中国第一监狱,有两个原因。

首先,被关押在那里的犯人大多身份非凡,一般囚犯根本没资格进去。

从1958年算起,秦城监狱关押的犯人大致可以分为四批,第一批是五六十年代关押的达官显贵,包括国民党高官以及日本高级战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批是六七十年代被关押的我党干部,这些人大多都是蒙冤受罪,而刽子手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黄永胜等人;

第三批就是黄永胜以及江青等人,他们野心勃勃,多行恶事,殊不知天道好轮回,他们自己也成为了秦城监狱中的一份子。

至于第四批,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贪腐官员,有些人至今还被关押。

其次,秦城监狱是我国唯一一所直接隶属于公安部的监狱,说是中国第一监狱也不夸张。

无论犯人在入狱前是何等身份,只要进了秦城监狱,就得接受统一管理,根据犯人的综合情况和案情的进展,犯人还会得到高低不同的待遇。

比如说黄永胜等人,一开始得到的就是低级待遇。

正餐只有一菜一汤,菜多半是素菜,少有油水,有时候早餐只有窝窝头混上拇指大的咸菜。

后来毛主席得知了这件事,考虑到他们在战争年代的贡献,最终给他们提高了待遇,让他们住进了高级监区。

这一区域的犯人,正餐为三菜一汤,其中菜是两荤一素,偶尔还会搭配水果和牛奶。

在70年代,他们每个月的伙食费就已经达到了60元。

后来我国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监狱里的众人伙食费也有所提高。

总的来说高级监区的伙食还是令人满意的,对此黄永胜等人后来也有所提及。

不过,让黄永胜等人印象更深刻的,还是秦城监狱的“放风制度”。

一般的监狱都是到点了大家一起放风,可是秦城监狱放风时却是轮流来,一块地被划分为两个不联通的“放风圈”,同时可有2人放风。

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秦城监狱的犯人身份都比较特殊,要尽可能避免他们出现意外。

为此监狱里的凳子都是圆鼓状,室内的棱角处也被打磨过。

矮床、课桌、洗衣机,再加上配有脚踏式冲水的坐式马桶,这就占据了20平米监室的大半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居住条件上来看,他们似乎过得也不错。

可实际情况远没有大家想得这么简单,黄永胜等人虽然不用从事重体力劳动,但是也要干活,比如说编草帽、做火柴盒等等。

工作之余,他们只能呆在监室里发呆,昏暗的灯挂在3.5米的天花板上,散发出微弱的光,这让黄永胜等人在无数个夜里悔恨落泪。

黄永胜等人被孤独折磨,却又无法解脱,只能积极认罪,痛哭忏悔。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81年的审判来临了。

三 、1981年的审判

其实,在1971~1981年间,黄永胜等人虽然没有被审判,但是针对他们的调查,从未停止过。

1971年,中央就成立了专案组,调查他们的罪行;

1976年江青等人被抓后,中央又成立了反党罪行专案组,将这些人联合调查。

黄永胜和江青等人的案件被并在一起,俗称“两案”,而针对两案的定义和审判,一直都是十分令人为难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两桩案件太复杂了。

既有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又有敌我矛盾性质问题,无论是1971年还是1976年,都不是审判的好时机。

直到1979年,邓小平给两案定性,陈云又正式召开了中纪委会议,“两案”才被判定为刑事案件,正式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审判。

彭真作为负责人,和江华、黄火青、赵苍璧及王鹤寿等人一同负责审理。

这些人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以及中纪委联系了起来,由此可见我国在审理这种案件时,态度是何等的坚定。

从1979年邓小平表态,到1980年法院正式审理,中间隔的时间,这并不是众人无法加快脚步,而是有意“慢慢来”。

就像彭真所说:

“会上的方案,谁提出,谁负责,谁拍板,这些都要搞得清清楚楚,要有证据,要有预审,要有适当程序把关,离开的事实,谁说话也不算数!”
“不能有一点纰漏,我们要把这个案子办成铁案,千秋万代不能翻。”

也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关于两案的审理,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不过,眼看着最终审判即将到来,有一个抉择却横亘在大家面前——

针对黄永胜等人的审判,究竟是该秘密进行,还是该公开举办?

秘密进行固然能减小风波,公开举办更能展现出同志们的坦荡,最终还是彭真提出:

我们有证据,也要以法律的手段来办,那就应该公开!

最终,众人认可了彭真的说法,成立特别法庭,对黄永胜等人公开审判。

当时被列上起诉书的主犯有16人,只不过6人已经死亡,因此实际上接受审判的只有10人,而这10人的审判结果也有所不同。

像黄永胜、李作鹏等6人,因为过往功勋,所以只被判处有期徒刑16~18年,至于江青4人的判罚结果就要重得多。

姚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王洪文被判处无期徒刑,江青和张春桥更是直接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当然这几人后来也减刑了。

不过,纵然张春桥等人后来也出狱了,那也是老老实实服完刑才出去的;

可是黄永胜等人却不同,他们在1981年被审判后,没多久就保外就医了,甚至还回归到了正常人的生活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四 、回忆往昔是泪,岁月匆匆不回头

其实,黄永胜等人会被保外就医,无非两个原因,其一是他们革命年代有功绩,可酌情宽恕;

其二是被审判前他们已坐了10年牢,也算是赎罪了。

在上个世纪风波中,不少无辜的人被殃及,如果一味追求“冤冤相报”,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产生很大妨碍。

与其如此,倒不如牢记教训,建立法治,以法律为准绳,按宪法来办事,这才是对避免悲剧重演的最大保障。

事实上,黄永胜等人也的确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过去怀有沉重的懊悔之心,这一点从他们四人出版的回忆录中就能看得出来。

李作鹏觉得对昔日同志有所亏欠,所以直接改掉名字,化名李明,不再以李作鹏这个名字示人;

邱会作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平日里非常低调,不接受采访,但是却十分关心时事,有时候会向左邻右舍借报纸来读,恰似村头老人;

吴法宪和李作鹏一样改了名字,和家人一同到济南生活,他年轻时忙于革命,四处打仗,十分缺乏生活常识,连烧水做饭都不会。

保外就医后,吴法宪时常思索自己过去的错误,也致力于从头开始。

他不仅学会了烧饭做菜,而且还努力钻研书法,重拾书本与知识,修身养性。

吴法宪的一幅墨宝,甚至卖出过50万日元的高价,由此可见其书法造诣,不过他自己不以为意,甚至时常自嘲,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

最后要说的就是黄永胜了,他是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将军,就连白刃都说:

“他嘴上都是粗话,但肚子里确有风雅,在诗词一道也算精通。”

能够得到著名作家如此评价,可见黄永胜的才能。

只可惜他并没有将这份才能用向正途,一步行差踏错,半生都陷于遗憾落寞之中。

去世之前,黄永胜还喃喃自语:

“如果罗帅没走得这么早,我不见得会这样……”

这里的罗帅,指的自然是罗荣桓,当年秋收起义的时候,两人就是战友,甚至连黄永胜入党都是罗荣桓亲自主持的。

与林彪相比,黄永胜与罗荣桓更加亲近,因为后者对黄永胜来说,既像兄长又像老师。

如果不是罗荣桓在战争年代受伤太多,1963年就不幸病逝,以他的刚直秉性,是绝不可能看着黄永胜误入歧途的。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罗荣桓的离世让黄永胜失去了敬畏,再加上权力的飞速膨胀,林彪等人的不断唆使,黄永胜最终误入歧途,越走越远。

我们很难想象,像黄永胜、李作鹏这种从战场上走下来的铁血战将,在去世之前,会因为满怀愧疚而痛哭流涕。

黄永胜的眼前出现了三大战役的场景,他于无意识中喃喃;

李作鹏更是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上,将邻居当作战友,呼喊他们作战……

如果不是野心膨胀,误入歧途,他们本该受人景仰。

可一步踏错,人生就发生了翻转,临了抱着愧疚之情郁郁而终。

由此,我们也不禁感慨,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底线,千万不能因为一时顺遂而失去敬畏之心,更不能触及法律、危害他人。

否则必将迎来法律制裁,长久地活在悔恨之中。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