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史淘沙

左史淘沙

关注
2粉丝
0关注
377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历史领域创作者

9枚勋章

以史为鉴,锚定未来

  • 大禹,夏国的奠基者
    17小时前
    3跟贴
  • 五帝之帝尧

    18小时前
    图片
    05:08
  • 为什么孙悟空很多妖怪都打不过,但是神仙们还是很忌惮他的能力?
    其实这些超凡入圣的神仙已经不再抛头露面了,到了他们这种程度都很珍视自己的羽毛。他们不会为了一个小毛孩私闯天宫就轻易出手。 而且到了他们这种程度,更加懂得修的不仅仅是道行还有神际关系。 猴子一开的初衷,为的是得到天庭政府部门的认可,得到一官半职,走仕途走编制这一条路。说到底为的是私利。 只不过猴子无法忍受从基层做起,并且对于授予的弼马温这一职位,感觉受到了深深的侮辱,心理不平衡,所以才大闹天宫。 其实说句公道话,猴子并不占理。谁不是从基层做起,难不成上来就给他当大官?那其他神仙怎么想?心理会平衡吗?那其他妖怪又会怎么想,以猴子为榜样,都走大闹天宫这条路,那不就乱套了? 还有,猴子这一行为的背后仅仅是挑战了一下当权者的权威,他并没有想要改变天庭秩序的想法。 所以,那些大佬并没有感受到威胁,也就没有出场。 猴子一出世便备受关注,这些大佬知道他的来历,以及他的经历。 他的授业老师是谁,别人不知,他们肯定是知道的,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相识,何必互相拆台! 至于那些跟猴子动手的基本都是生瓜蛋子,立功心切。 而太上老君这种老油条也只是碍于情面不得不出手,他只用一个金刚琢就把刀枪不入的孙悟空砸晕。 而忌惮猴子能力的只是那些不太入流的神仙,真正的得道大仙不是忌惮猴子的能力而是不计较猴子的行事作风。 孙悟空虽然行事比较乖张,但是并不傻,知道什么人能动,什么人不能动。不然七仙女去摘蟠桃,猴子也不会只把她们定住,去吃桃了! 至于为什么猴子很多妖怪都打不过,也很正常,因为他已经不是一只猴在战斗了!
    天天杂谈
  • 《三国演义》中袁术称帝后要怎么做才能统一汉末乱世?
    2025-01-04
    27跟贴
  • 《三国演义》里最被低估的三国真实人物是谁?
    毛阶 他曾经对曹操说过这样的话: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毛玠提纲挈领的为曹操的未来做了战略性的规划。 而后来曹操所做的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说句实在话,毛玠这段言论所起到的作用跟诸葛亮的隆中对起着同样的重要性。 首先是政治方面 东汉末年,汉室微弱,即便如此,汉帝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存在代表着正统。“宜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可以让曹操在政治上获得极大的优势,他可以打着天子的旗号作事,他能够以维护汉室,让自己出师有名,名正言顺。 另外他还能打着汉帝的旗号吸引人才,而这一点更让曹操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曹营是三国之中人才储备最后雄厚的一方。 经济方面 “修耕植,畜军资”不仅可以让乱世中的老百姓有一口饭吃,还能让那些流离失所、无处安身的老百姓有地方可以存身,这样荒地就有人种,军队有粮食吃,部队也有足够的兵源。经济得到改善,政权也能够稳固。 虽然提出了建议,如何去实施呢? “修耕植”以屯田的方式来实现。 而如何奉天子,这就需要契机了,几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96年,终于等来了机会,曹操也及时的抓住了机会,迎汉献帝到许都!
    煮酒论史
  • 历史上,刘禅的“乐不思蜀”是真的吗?
    首先,看一下这句话的出处。 “乐不思蜀” 这一典故最早源自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的记载。《汉晋春秋》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撰写的一部史书。这本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视为正史或野史。 陈寿生活的年代是三国蜀汉至西晋,公元233年~297年,习凿齿生活年代是东晋,公元317年~384年。 其实从可靠性来说陈寿比习凿齿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陈寿在《三国志》中并没有写关于刘禅“乐不思蜀”的事情,当然这也无法证明其存在的可能性。 单单从史书上,很难判断刘禅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 接下来,再从刘禅的心态来看。 刘禅于公元263年向邓艾军投降,蜀汉灭亡。 到公元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以此来看,刘禅如果没有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他也不会安安稳稳的在晋朝统治下又优哉游哉的又活了将近8年。 在三国时期,能够活到六十五岁就已经可以看做长寿了! 对于一个亡国之君竟然还能活这么久,也是一种能耐!一种生存智慧! 而与他一样当亡国奴的孙皓在投降后活了四年,于公元284年因病去世,死时四十二岁。在这四年间,孙皓在洛阳的生活并不顺利,他锋芒毕露的性格使他不受待见,生活得较为艰辛。‌ 两相对比就可以看出心态决定命运。 很多人嘲笑刘禅。 但是,活的最通透的反而是刘禅! 曹操厉害吧,孙权厉害吧,曹丕厉害吧,刘备厉害吧,诸葛亮厉害吧... ...结果呢!一统三国的是司马家! 打来打去,我方唱罢你登场!到最后不过还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煮酒论史
  • 为什么古代皇帝要杀害功臣?
    一、担心皇帝的宝座 有功之人必定会有极高的威望,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他们在朝堂和民间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换做谁当皇帝都会担心他们会凭借威望和势力,会在有朝一日篡夺皇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皇帝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和后代子孙皇位能够继承,往往会选择除去这些可能的威胁。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尤其是那些桀骜不驯,功高盖主还不知道收敛的大臣,更是打击的对象,因为他们会恃功而骄,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而一旦老皇帝死掉,很难有人能压制住他们。而且稍微作为违逆他们的事情,就很可能会激起这些人的对立情绪,给帝国埋下祸根。 二、要平衡朝堂的势力 皇帝需要平衡各方势力来维持统治的稳定。在打天下的时候,皇帝需要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而这些不同势力的加入往往也抱有不同的政治目的,而且他们还会进行结盟或者结姻亲来巩固这种关系。夺取天下之后,皇帝与各方势力之间对于政治目的以及诉求的矛盾会随着战争的结束,凸显出来。 这个时候,皇帝需要培植自己的势力去压制那些与自己意见不相吻合的功臣,防止尾大不掉,同时还不能激起他们的反扑,他需要在不断分化中各个击破,然后再把那些被孤立的功臣杀鸡儆猴! 最后一点,其实那些功臣如果能够跟萧何一样可以自污,能像郭子仪一样随遇而安。可能也不会被杀。
    煮酒论史
  • 禹—罪人之子的命运之思
    2024-12-31
    6跟贴
  • 汉武帝不是都把匈奴打崩了嘛,怎么后面还有王昭君和亲的事情?
    谁说把匈奴打崩了? 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势均力敌。 当然霍去病的偷袭,以及呼韩邪单于的投降对于匈奴的打击以及伤害比较大。但是匈奴也没有到了崩盘的地步。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怪圈,民族自豪感要有,但是也应该对其他民族抱有同样的敬畏之心。 在匈奴陷入危机的时候,汉朝同样也不好过,因为长期的对外战争,战时经济以掠夺为主,这也导致了国内经济的紊乱,以及国内民生的凋零。 双方不约而同的转入战略防守阶段,同时也是为了缓解各自因为战争引发的国内矛盾。 在汉朝稳定国内情绪的时候,匈奴也进行着同样的恢复生产以及恢复实力的工作。 只是我们的历史有文字记载,匈奴没有文字记载罢了。 从后期的情形来看,匈奴的恢复要比想象的更加的快速。 随着卫青霍去病等一众优秀将领的陨落,汉武帝后期对匈奴的战争再也没有往昔的辉煌。 天汉二年(前 99 年) 汉武帝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 3 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一开始取得了斩首虏万余级的战果,后被驰援的右贤王包围,汉军突围而出,汉军士卒死亡者什六七,损失惨重。其实这也说明卫青正面对抗敌,霍去病奇兵出击的战略优势。单军作战很容易陷入被围,即使是霍去病也不能例外。 天汉四年(前 97 年) 李广利率领 6 万骑兵、7 万步兵,出朔方,与路博德等将领分路出击匈奴,匈奴单于自率 10 万匈奴军队在余吾水南岸与李广利军接战。作战不利,退兵。 征和三年(前 90 年) 汉武帝命李广利率 7 万人出五原击匈奴,由于君臣出现不和,导致李广利兵败投降,七万精锐损失殆尽。 随着匈奴出现内乱,再加上汉朝本身也无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对匈奴的战役,和亲再次成为双方达成政治默契的手段。
    煮酒论史
  • 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对我们有哪些借鉴?
    要知人! 尤其是管仲! 他把自己的弱点充分暴露在了鲍叔牙面前。 但凡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中伤他,哪怕是说几句坏话,也足以断送管仲的政治生涯,甚至性命。当然管仲之前的污点,如果被政敌利用,也足以对管仲造成致命的伤害。 “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能够包容一个人的污点,而发挥这个人的优点,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我们普通人很容易被晕轮效应所左右,往往会根据初步印象来推论该人的其他特质,造成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往往还乐此不疲,以为自己厉害的很,以致影响别人的决策。 管仲是幸运的,他有一个了解他,并值得他信任的鲍叔牙。 鲍叔牙能包容他的污点,并且还拥有一颗想要齐国变得强大的赤子之心。他并不会因为管仲某些小污点就否定他的大才。很难得,这需要很大的胸襟、气度以及不凡的识人能力! 而当管仲临死前不推荐鲍叔牙做宰相,鲍叔牙的反应再次令人钦佩,他不仅有识人之心,还有知己之明!这更是圣人一般的存在! 相比于识人,知己更加困难。 鲍叔牙甘当绿叶,让管仲发光发彩,令齐国称王称霸! 当然,能够像管鲍之交的太少了,因为人心隔肚皮!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中的王导和周顗,就因为王导对周顗的错误理解,导致了周顗的间接被杀。
    煮酒论史
  • 如果刘邦用韩信去讨伐匈奴,会早一百年打败匈奴吗?
    刘邦:韩信,朕派你去攻打匈奴,你一定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这个大毒瘤。 韩信:给我多少兵? 刘邦:十万! 韩信:骑兵,步兵? 刘邦:韩信,你应该知道,现在国家刚刚结束动乱,经济基础薄弱,再说经过长期的战乱,战马消耗殆尽,我出巡的时候都凑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骏马,老萧和老曹都是坐牛车上朝。 韩信:... ... 刘邦:十万步兵,消灭匈奴!我看好你吆! 韩信:陛下应该知道匈奴是游牧民族,军事优势主要体现在骑兵的机动性上,他们的骑兵来去如风,能够快速集结和分散,并且对广袤的草原和大漠环境非常熟悉。匈奴军队的战术灵活多样,擅长长途奔袭和突然袭击。到时候,我们撵也撵不上,跑也跑不了。 刘邦:你可以用计谋取胜,十面埋伏。 韩信:十万人?十面埋伏?一面一万?我担心匈奴会凭借骑兵机动的优势迅速集结优势兵力,寻求各个击破。而且我们更本来不及救援,就是我们及时救援了,他们已经去另辟突破口了。 刘邦:你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可以背水一战! 韩信:... ... 刘邦:我可以再给你十万,二十万兵力消灭匈奴! 韩信:钱谁出?不是,后勤如何保障? 刘邦:砸锅卖铁我也供你! 韩信:我们深入敌境,需要建立漫长的补给线,而且这条补给线也将会时时受到匈奴的袭击。 刘邦:那我再派人保护这条补给线! 韩信:我还需要了解匈奴的兵力部署、将帅信息、大漠舆图... ... 在韩信侃侃而谈的时候,张良悄悄拉了拉刘邦的衣角,悄声说:给他二十万人,一个齐王可满足不了他了! 刘邦:... ... 萧何:没钱,也没那么多锅。 刘邦:... ...
    煮酒论史
  • 董卓要是有政治眼光,入洛阳出榜安民,与民约三事,结果如何?
    如果他能够出榜安民,与民约三事的话,可以暂时稳定洛阳的局势,令老百姓减少因为十常侍之乱后一系列动荡引起的恐慌情绪。 还可以向洛阳的世家大族和官僚阶层传达一种积极的信号。这会使一些原本对董卓心存疑虑的世家大族,重新考虑与其合作。 还能改善董卓自身形象,他本是地方军阀,带兵入京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擅权行为。通过出榜安民和与民约三事,他可以改善自己在民众和其他诸侯眼中的形象。 虽然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暂时获得一定的好处,但是依旧无法改变他的结局。 因为他挑战的是,政治秩序! 他主要得罪的是利益既得者! 这是精英阶层不能接受的! 说句比较残酷一点儿的话,杀几个或者几十、几百个老百姓除了被杀的老百姓及其家人会对董卓这个畜生进行咒骂和诅咒,其他的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而如果得罪精英阶层,那他就完了,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尤其是那些士族大家,他的门阀旧吏,他们世代所编织的权力网络不是一个刚到洛阳的边镇将领能够比的。 他们会结盟,会制造舆论,以为民请命为名,裹挟正义,为其服务。 所以,安民只是暂时稳定一下局势,还要看后续董卓要施行哪些措施,如果能够再保证既得利益者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把他们逐渐化解对立,他才可能获得长治久安!
    煮酒论史
  • 舜的崛起与功绩
    2024-12-24
    5跟贴
  • 刘邦最先进去咸阳,为什么没有称帝?
    楚怀王为了为激励各路将领推翻秦朝统治,便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可在关中称王。即“先入咸阳者为王”。可没有说称帝的事儿。 虽然刘邦最先攻入咸阳,但是,他当王都得看人家的眼色,居然还敢称帝。这是要死,活的不耐烦了! 他如果这个时候胆敢称帝,那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真到了那种境地,别说项羽了,其他的诸侯也都会群起而攻之,何况此时的项羽还没有跟其他诸侯交恶。 咱不说其他诸侯,单单一个项羽军事力量就十分强大,项羽拥有四十万军队,而刘邦军队仅有十万左右,而且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望,成为各路反秦诸侯的实际领袖,刘邦在实力上远逊于项羽,他敢称帝吗? 刘邦出身低微,起义初期势力较弱,进入咸阳后,其政治影响力和号召力远无法与项羽相比,况且秦朝虽灭,但各地诸侯势力割据,局势动荡,刘邦缺乏稳固的政治根基和广泛的支持,称帝条件显然不成熟。 刘邦虽然有时会头脑发热,但是他可不是傻子,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当自己势力弱小的时候更需要讲道理,虽然别人不一定听,但是可以争取到报团取暖的人。当自己足够强大,可以无视规则,才是真正称帝的时候。 再说,即使刘邦想要称帝,他的谋士集团如张良、萧何等人,肯定深知此时称帝的风险,一定会劝刘邦隐忍等待时机,保存实力,先争取有利的政治地位和发展空间,再图大业。
    煮酒论史
  • 把诸葛亮换成韩信,大汉能匡扶么?
    不能! 韩信是谁?汉初三杰之一,被称为 “兵仙”,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卓越,在楚汉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谋略与指挥艺术。 他擅长运用奇谋,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出人意料的战术迅速突破敌军防线,为刘邦打开局面,还在井陉之战中背水一战,以少胜多击败赵军等,创造了多个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很明显韩信比谨慎的诸葛亮拥有更果敢的作风和军事谋虑,面对曹魏的军队,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多出其不意的战机,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战术,增加战胜曹魏的可能性。 但是韩信本身的政治才能相对较弱,很容易陷入功高震主的怪圈,同时由于其不善于处理君臣关系,很难能够像诸葛亮那样能够处理好蜀汉的内部关系,以及与东吴的外部关系。 韩信极有可能再次遭受猜忌而被诛杀。 又或者,在其取得诸多辉煌战绩后,韩信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与威望自立为王,如此一来,三国鼎立的格局将被打破,历史的长河或许会改道,演变成四国相互征伐、制衡的局面! 更何况他也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对刘备尽忠。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韩信:“好的!” 刘备:“... ...” 另外,蜀国的经济基础以及人才储备相对来说都比较薄弱,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在国内政治治理中足以胜任的人才,蜀汉很难保持稳定和发展。 所以,在韩信的搅和下,天下大势将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的命运也会随之充满更多变数与未知,历史会朝着更加不确定的方向发展。
    煮酒论史
  •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董卓?
    2024-12-21
    7跟贴
  • 为什么自古黑道供关羽,青楼供吕洞宾、太监供岳飞、盗墓供曹操?
    黑道供关羽 一方面是因为关羽的高尚品质——忠义。黑道组织因为从事的是违法活动,所以他们内部更加强调成员之间的忠诚。 关羽对刘备的忠诚不二,在黑道的观念里,这种忠诚可以被引申为帮派成员之间要相互忠诚,不能背叛。 另一方面关羽还有万夫不当之勇,其形象威猛无比,号称“武圣”。 最后,关羽还是武财神,所以不管是从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关羽都是不二之选! 青楼供吕洞宾 这个可能有些异议。 青楼的祖师爷是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春秋初期,管仲首先在齐国都城临淄开了七家官办的“女闾”也就是后来的妓院或者叫青楼。他开设青楼的目的除了满足齐桓公的私欲外,还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等原因。 而所谓的青楼供吕洞宾,应该是青楼女子的个人行为。风流倜傥的吕洞宾不仅是八仙之一,还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故事。吕洞宾的形象给了青楼女子一种寄托以及对拥有美好生活的希望。 太监供岳飞 太监跟岳飞之间没有太多的内在联系,我个人认为了为了表演给皇帝看,也是“忠诚”的一种表现。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想要来生能够像岳飞一样能够堂堂正正做一个大丈夫! 盗墓供曹操 这个就跟曹操建的“摸金校尉”有关系了。 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中写道: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遇隳突,无骸不露。”
    煮酒论史
  • 关羽荆州丢了,手下的大将士兵也都死光了,就算不被杀,就他一个光杆司令对刘备还有用处么?
    关羽即使把荆州丢了,手下的大将士兵也都死光了,刘备还会用他。 刘备手下本来就是人才稀少,能够带兵打仗的更是不多。培养一个人才,尤其是能够带兵打仗太难了。更何况关羽在当时威名赫赫。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一辉煌战绩让他成为了蜀汉集团在军事威望方面的代表人物。即使失去了荆州的军队,关羽的个人威望依然能够对曹魏和东吴产生威慑。刘备可以利用关羽的威望在外交和军事战略布局上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让曹魏和东吴不敢轻易对蜀汉发动全面进攻。 另外,从个人感情方面刘备很难割舍与关羽的感情,关羽忠义名闻天下,与刘备情同手足。面对曹操的优厚待遇和拉拢,他不为所动,“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在曹操处斩颜良后毅然回到刘备身边,他的存在可以使蜀汉政权内部诸多将士和文臣都以关羽的忠义为榜样。 再说关羽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他熟悉兵法,擅长指挥作战,无论是陆战还是水战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可以为刘备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帮助刘备重新审视战略部署和军事指挥系统。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真正能够做到百战百胜的将军,虽然历史上有,但不多。 如果失败一次就不再使用,那郭子仪在邺城之战中“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这般程度的失利,也是大败之例。如果此时不用郭子唐朝的基业又将如何得以维系与传承?
    煮酒论史
  • 为什么曹操的纪念馆比刘备的多?
    虽然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仁义”的人设,但是这种人设却被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光环所掩盖。 而曹操则相反,他多疑猜忌,“梦中杀人”,威慑身边人。他奸诈狡猾,官渡之战,面对许攸询问粮草的情况,他四改其口。从一年、半年、三月再到一月,到最后都没有说实话。他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冷酷残忍,屠徐州,杀吕伯奢一家。他又豁达大度,俘获写文章骂他祖宗三代的陈琳而不杀。他唯才是举,身边郭嘉、张辽等人才比比皆是。总体来说曹操的人物形象复杂且具有争议性,这种争议性反而增加了人们对他的关注和研究兴趣。 在文学方面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磅礴大气的艺术构思和深沉内敛的情感抒发,成为建安文学的灵魂人物。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整首诗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被鲁迅成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许劭的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更是让曹操名闻天下。 所以三国中除了被吹上神坛的人物外,很少有能出曹操右者!
    煮酒论史
  • 五帝之舜—原生家庭之殇
    2024-12-17
    5跟贴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