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共选10方,都以湿滞体表为其施治对象,都用祛风除湿药物体现祛风宣痹法则,是其相同点。但因各方主治略有不同,结构也就稍有差异,从而展示了各具特色的配伍形式。
1、防风汤(《济生方》):防风60g,独活、秦艽、当归、赤芍、赤茯苓、黄芩各30g,桂心(不见火)、杏仁、炙甘草各15g。
此方为血痹的皮肤不仁而设。究其皮肤不仁之机,则因风湿痹阻经络使然。所以祛风通络也就成为此方主体。
4、鸡鸣散(《朱氏集验方》):槟榔12g,陈皮15g,桔梗9g,紫苏9g,生姜9g,吴茱萸6g,木瓜15g。
以治足胫肿痛见长,属于寒湿浸淫、津气痹阻的湿脚气。此方能够疏畅三焦,宣化湿浊。治湿而以调气为主,是配伍上的第一特点;调气兼顾肺脾肝,是配伍上的第二特点;调气而兼舒筋,是配伍上的第三特点。
5、薏苡仁汤(《明医指掌》):当归30g,芍药(炒)30g,薏苡仁30g,麻黄30g,肉桂30g,炙甘草30g,苍术(米泔水浸,炒)30g。
以一身尽疼为主症,属于寒湿痹阻经络机理。此方由仲景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加减而成,反映了二方温通经络、除湿宣痹法,是与其他方剂不同处。
8、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独活15g,防风9g,细辛6g,秦艽10g,桑寄生24g,杜仲15g,牛膝15g,桂心9g,当归9g,川芎9g,芍药30g,干地黄18g,人参、茯苓各12g,甘草6g。是营卫不足、肝肾两虚、风寒湿痹、腰膝重痛而设,体现补虚宣痹之法。补虚兼顾营卫肝肾,反映了以补为主、宣痹为辅的配伍形式。
9、三气饮(《景岳全书》):当归、枸杞子、杜仲各6g,熟地黄9-15g,牛膝、茯苓、芍药(酒炒)、肉桂、北细辛(或代以
本方是治风寒湿痹而见关节肿胀、走注疼痛、肢体麻木的验方。体现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法则。此方配伍虽不新奇,但亦有特点。可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是其特色之一;配伍草药和虫类药是其特色之二。
提示:文中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九节风
【性味】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软坚,活血。主治跌打损伤,骨癌,骨折。
蓼子草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微辣,无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散寒活血。治麻疹,羊毛疔,跌损后受寒,阴寒及陈寒。"
麻黄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细辛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白芷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髀、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羌活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独活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
乌梢蛇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蜈蚣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川芎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