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光化四年(901年),李茂贞被唐昭宗封为岐王。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李茂贞继续使用唐朝年号以示对抗。

李茂贞设立岐王府,设置百官,仿效皇帝仪式,称帝野心昭然若揭,只是实力不允许,只能蹭蹭,图个“瘾”。

由于实力减弱,李茂贞屡次被后梁和前蜀击败,疆域逐渐缩小。岐国严格来说只是半独立政权,未在十国之列。

923年,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李茂贞在次年向后唐称臣,李存勖则将李茂贞改封秦王,岐王国因此消失,数月后李茂贞去世。

前蜀(907年-925年)由王建建立,疆域涵盖今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王建早在891年就统治了全川,907年正式建国号“蜀”,定都成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蜀初期,由于王建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所以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发展迅速。

但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导致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溃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原文赏析:

西有岐,
史略:光启初李茂贞为扈跸都将,从幸兴元。三年,领武定节度使,平叛帅李昌符,因授凤翔节度。景福初并有山南西道,明年合静难兵犯阙,诏授凤翔兼山南西道节度,于是尽有秦、陇、梁、洋诸州地。乾宁初取阆州,二年复合静难、镇国两军犯阙,李克用入援,乃还凤翔。茂贞徉为归顺,归罪于王行瑜,克用乃灭行瑜而还。既而骄横如故,河西州县多为所据。

【译文】唐末各地擅自割据的政权中,西边有岐国。

史略记载:光启初年(885年),李茂贞担任神策军扈跸都将,跟随皇帝前往兴元(陕西汉中)。

光启三年(887年),他领任武定节度使,平定了叛乱的李昌符,因此被授予凤翔节度使。

景福初年(892年),他兼并了山南西道,次年联合静难军进犯唐廷,唐廷下诏授予他凤翔兼山南西道节度使,这样李茂贞就占据了秦、陇、梁、洋等各州的地盘。

乾宁初年(894年),他攻取了阆州,次年又联合静难、镇国两军进犯唐廷,李克用前来救援,他才退回凤翔。

李茂贞假装归顺,把罪责推给王行瑜,李克用消灭了王行瑜后返回。此后,李茂贞依旧骄横,河西州县大多被他占据。

三年复犯阙,上幸华州,光化初乃还长安。是时关中州镇大抵皆为茂贞所有。天复初进爵岐王。既而其党共劫车驾幸凤翔,于是朱全忠引兵而西,尽取其关中州镇,王建引兵而北,悉取其山南地,茂贞危困,因求和于全忠,车驾复入长安。天佑初驾迁洛阳,李继徽复以静难合于茂贞。

【译文】乾宁三年(896年),他再次进犯唐廷,唐昭宗前往华州避难,光化初年(898年)才返回长安。此时关中州镇大都被李茂贞占据。

天复初年(901年),他进爵为岐王。不久,他的党羽共同劫持唐昭宗前往凤翔,朱全忠(朱温)率兵向西进攻,夺取了他关中的全部州镇;

王建率兵向北进攻,夺取了他山南的全部地盘,李茂贞陷入危困,因此向朱全忠求和,唐昭宗的车驾再次进入长安。

天佑初年(904年),唐昭宗迁都洛阳,李继徽(李茂贞养子)联合静难军投靠李茂贞。

三年率保塞、保大、彰义、凤翔兵攻夏州,为汴将刘知俊等所败,邠岐自是不振。天佑四年,全忠篡位,茂贞寻复取鄜、延诸州,既而诸州皆附梁。朱梁乾化初,蜀又取陇右诸州,自是岐所有者,岐、陇、泾、原、渭、武、乾七州而已。后唐同光初改封秦王。卒,子继曮嗣,授凤翔节度使,自是同于羣藩矣。

【译文】天佑三年(906年),他率领保塞、保大、彰义、凤翔的军队攻打夏州,被汴将刘知俊等人击败,李茂贞从此一蹶不振。

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篡位,李茂贞不久夺取鄜、延等各州,但没多久这些州都归附了后梁。

后梁乾化初年(911年),前蜀又夺取了陇右各州,从此岐国所拥有的,只有岐、陇、泾、原、渭、武、乾七州而已。

后唐同光初年(923年),他改封为秦王。他去世后,儿子李继曮继位,被授予凤翔节度使,从此与其他藩镇没什么两样了。

蜀,
史略:光启二年,以神策军使王建为利州刺史。 三年取阆州,自称防御使。 会田令孜召建诣西川,西川帅陈敬瑄拒之。 建怒,入鹿头关, 拔汉州,攻成都不克,还屯汉州,与敬瑄相持。 既而请邛州于朝,诏分邛、蜀、黎、雅为永平军,授建为节度使。 寻以敬瑄拒命,诏建讨之。

【译文】唐末各地擅自割据的政权中,有前蜀国。

史略记载:光启二年(886年),唐廷任命神策军使王建为利州刺史。光启三年(887年),王建攻取阆州,自称防御使。

当时田令孜召王建到西川,但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拒绝了。王建愤怒之下,进入鹿头关,攻占汉州,进攻成都没得逞,就返回汉州,与陈敬瑄相持。

后来王建向唐廷请求划分邛州,唐廷下诏将邛州、蜀州、黎州、雅州合并为永平军,任命王建为节度使。接着因陈敬瑄拒绝朝命,唐廷下诏命王建讨伐他。

时邛州亦为敬瑄守,建留兵攻围,还兵向成都,于是眉、资、简、嘉、戎、雅诸州次第归附,邛州亦下,又取蜀州。 二年,成都降,建自称西川留后。 乾宁初又克彭州,绵州来降,寻取龙州及果州。 四年取渝、泸诸州,攻梓州拔之,遂并东川地。 光化初奏分东川地别为一镇。

【译文】当时邛州也被陈敬瑄所守,王建留下部分兵力围攻邛州,自己率兵进攻成都。

之后眉州、资州、简州等州相继归附王建,邛州也被攻下,接着王建又攻取了蜀州。

大顺二年(891年),成都投降,王建自称西川留后。乾宁初年(894年),王建又攻下了彭州,绵州也投降,还攻取了龙州和果州。

乾宁四年(897年),王建攻取渝州、泸州等州,再攻下梓州,占据了东川地区。

光化初年(898年),王建上奏唐廷请求将东川地区立为一镇。

天复二年举兵勤王,因取山南西诸州镇。 三年,进爵蜀王,遣兵下峡取荆南夔、忠、万、施四州。 天佑二年,又取金州。 朱梁开平初称帝,国号蜀。 乾化二年侵岐取文州,既又取秦、阶、成、凤四州。 贞明二年改国号曰汉,四年复称蜀。 子衍嗣位,后唐同光三年为唐所灭。 盖其地西界吐蕃,南邻南诏,东据峡江,北距陇坻,有州六十四。

【译文】天复二年(902年),王建以起兵勤王为由,趁机攻取了山南西道各州镇。

天复三年(903年),王建进爵为蜀王,派遣军队顺长江而下攻取了荆南的夔州、忠州、万州、施州四州。天佑二年(905年),王建又攻取金州。

后梁开平初年(907年),王建称帝,国号为蜀。乾化二年(912年),王建攻取了岐国的文州,接着又攻取了秦州、阶州、成州、凤州四州。

贞明二年(916年),王建改国号为汉,贞明四年(918年)又恢复为蜀。

同年王建的儿子王衍继位,到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蜀国被后唐所灭。

蜀国的疆域西界吐蕃,南邻南诏,东据长江三峡,北距陇山,共有64个州。

端倪解析:

李茂贞(856年—924年),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河北蠡县)人。

他在唐末至五代时期成为了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岐王。

他的政权,史称岐国,存在于公元887年至923年,其实就是唐末五代时期割据在凤翔(陕西)的藩镇而已

李茂贞的"岐国"辖山南、兴州、凤州、岐州、陇州等十五个州郡,他在这些地区分别设置了凤翔镇节度使、保胜军节度使、泾原军节度使、静难军节度使和保大军节度使五镇。

还设置了亲军镇国军和匡国军,控制范围内大约在今天陕西大部、宁夏南部、甘肃西部和四川北部一带。

李茂贞的政权在唐朝灭亡后,未向后梁称臣。后唐建立后,李茂贞心怀不安,上表庄宗李存勖,向后唐称臣,李存勖因其是旧朝老臣,不加怪罪,改封为秦王。

李茂贞的政权实力相对较弱,无法与当时的其他割据政权相抗衡。他的政权也没有得到其他割据政权的广泛承认,因此,他的岐国并未被列入五代十国之中。

王建能勤于政事,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你想不到的是,王建少年时为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乡里称为“贼王八”。

黄巢起事后王建投效唐朝军队,长安沦陷时他护驾有功,被唐僖宗封为西川节度使、壁州刺史,田令孜也收他为养子。

天祐四年(907年)唐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皇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他在位的12年里,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蜀中大治。

王建出身卑微,用人方面就不介意出身,招募了一大批有才能、有知识、有能力的寒门子弟。

前蜀后主王衍是王建第十一子,十分荒淫腐朽的皇帝,迷恋美色,对后唐的攻击不闻不问,导致前蜀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好像是在等待举国投降的一天。

岐国(887年-923年)和前蜀(907年-925年)都活跃在唐末至五代初。

岐国主要割据在凤翔(陕西),而前蜀则建立在四川。

在唐朝灭亡后,这两个政权都没有立即承认后梁的统治,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独立的立场。

岐国和前蜀最终都被后唐所灭,在五代十国的混乱局势中,各个割据政权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政权实力不够后期就难以独立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