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求学期间,《金文编》大作终于完成出版,该书一经问世,便奠定了容庚在学术界的地位。从北大国学门毕业后,容庚担任燕京大学教授兼《燕京学报》主编,当时《燕京学报》声名鹊起,收到各地读者、学者来信是常事。在当时只能靠书信往来的年代,究竟有哪些学者与容庚有着频繁的交集呢?本集视频为大家揭晓答案。

1

知遇恩师罗振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振玉,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中国近代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农学家、教育家。“甲骨四堂”之一。

提起容庚的师友圈,不得不提及他人生当中重要的知遇恩师罗振玉,在第二集中我们便提及了二人的交往,正是因为罗振玉毫不吝啬的大力推荐,容庚被破格录取为北大国学门第二期研究生,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学习生涯的大跨越。而当《金文编》著书完成后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因为出版费用高,读者少,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这时罗振玉挺身而出大方出资,使得《金文编》顺利问世。正如容庚晚年时回忆所说:“没有罗振玉,就没有我今日容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振玉致容庚信札,广州博物馆藏有罗振玉致容庚信札14通,书信写于罗振玉居天津后期,至其迁居旅顺为止。

2

“未知友”郭沫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之一。“甲骨四堂”之一。

在容庚先生的师友圈中,其中有一位学人与容庚的友谊,便是因一封信开始的。写信的人是郭沫若,这是郭沫若给容庚发出第一封信,自称“未知友”,未知友,即不相识。那既然此前他俩素昧平生,郭沫若又为何突然联系容庚呢?

在当时,郭沫若拜读了容庚先生的《金文编》后,不由钦佩。便提出想与容庚一起探讨中国之古代社会,和甲骨文字与古金文字之学的诉求,二人之间的学术交往也从此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致容庚的第一封信

< <左右滑动查看> >

此后,二人的书信交往逐渐频繁,郭沫若身在日本时,著书《甲骨文字研究》时急需《殷虚书契》前编,便第一时间写信给容庚向他借书。得知请求后,仅仅过了11天,容庚便将其与《学报》《古籀馀论》《尚书骈枝》等全部寄上,大力支持郭沫若的学术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骨文字研究》郭沫若著

撰稿/姚亮 脚本撰写/林晖 视频制作/姚亮

美编/肖颖琳 校对/邓颖瑜 审校/刘颖颖 审核/朱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