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所联动”

看杨浦如何诠释纠纷化解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UMMARY REPORT

家事纠纷、邻里矛盾、物业纠纷...看似小事,实则是群众关心的大事。如何有效将这些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杨浦区积极整合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方力量,做实做强“三所联动”纠纷化解机制,这些难题得以逐个击破、一一化解。

突发疾病,迟交医保怎么赔?

某日,张某到商场餐饮店上班没多久就突发脑出血,进入ICU治疗。由于餐饮公司未及时为张某缴纳社保,医治过程中张某自费支付了十多万元。其妻子王某与餐饮公司沟通多次,要求公司对张某按工伤认定,公司始终未予回应,对此王某报警。民警将双方带到商场的 “三所联动”派驻调解室进行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某表示其丈夫在ICU每天要花费近万元,医院已多次催缴。公司至今也不愿给张某做工伤认定,象征性地转了6000元。律师解释了《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认定工伤的条款,张某突发疾病均不符合相关情形。公司代表吴某坚称不存在未缴纳社保情况,只是医保账户要次月15日启动。调解员当即指出:“张某已经在餐饮店上班2年,公司已经违反《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当务之急是解决张某的医疗欠费,避免影响后续治疗。”吴某当场支付了2万元的医疗补贴,后续吴某又支付4.4万元并承诺医疗费以医院结算为准,三笔医疗补贴不足以支付医保承担部分的,公司另行补足。

多年恩怨,情理法巧化解

小李因读书户口迁入奶奶名下的承租公房,与奶奶及大伯一家共同居住,学业完成后离开,但户口仍留在该房。2022年小李到奶奶家提出享有居住权,当时奶奶与伯父均已去世,家中只有伯母及其子小刘,双方为此产生纠纷。2024年矛盾激化,小李擅自破门闯入小刘家中不愿离开,小刘报警。

调解员与民警耐心告诫后,小李表示自己户籍在该承租公房,且曾居住三年,本人无房理应享有同住人权益。小刘则认为小李户口迁入是为了解决读书的暂时举措。在调解员再三劝说下,小刘提出如果小李可以迁出户籍,愿给予经济补偿50万。小李主张100万经济补偿,并诉说多年来对奶奶进行赡养。调解员让小刘从亲情的角度出发,考虑小李家庭条件及对奶奶的赡养事实。经过多番分析,小刘答应支付70万经济补偿金,支付46万元首付款后小李将户籍迁出,剩余款项分期支付。一场缠绕多年的家事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浦区自2023年8月深化“三所联动”工作机制以来,各调解工作室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881件,有效发挥了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强化力量支撑,提升队伍专业度

进一步增齐配强调解力量,向各街道“三所联动”工作室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结对律师,共同参与矛盾化解。同时开展“三所联动”专题培训,提升调解员与律师的专业能力和岗位适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强推广宣传,提高品牌知晓度

各街道调解员积极开展相关法律咨询及宣讲活动,加深群众对“三所联动”的了解和认知,改编具有代表性的调解案例在社区巡演活动中倾情演绎、现身说法,彰显“三所联动”工作机制情理法的丰富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一步,区司法局将持续深化“三所联动”工作机制,整合多元调解力量,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专业的纠纷化解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