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物业关乎民生,其服务质量与民众生活品质、社区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因此物业纠纷的化解逐渐成为人民法院积极关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召开涉物业纠纷诉源治理白皮书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物业纠纷涉诉情况,提出治理建议并发布6起典型案例,以推动从源头化解物业纠纷矛盾,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诉前调解发力

高效化解各类物业纠纷

白皮书显示,2023年虹口区人民法院共受理虹口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812件,审结802件。结案方式以撤诉和调解为主,其中撤诉687件,按撤诉处理5件,调解20件,调撤率达87.68%

结合虹口区各街道涉物业纠纷相关情况,发布会通报了涉物业纠纷案件频发的四大原因:

一是物业服务行业标准尚未统一。物业纠纷相关法律法规尚待进一步细化和调整,相关行业标准及自律规范有待明确,主管部门针对物业服务的规范、引导、监管力度不够,业主对物业服务亦缺少客观评价依据。

二是物业服务质量难以量化。物业服务合同尤其是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对于物业服务企业义务的约定高度概括且格式化,不同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存在主观认知差异。

三是物业服务理念有待改变。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仍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经营理念,尚未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部分业主对接受有偿物业服务的观念淡薄,无法准确识别房屋质量与物业服务责任主体。

四是业主委员会职能尚未有效发挥。部分小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未能正常组建运转,部分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未切实、深度介入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导致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缺少纠纷解决的有效途径。

聚焦源头化解 探索联动多元解纷

为有效推进物业纠纷源头治理,形成稳定有序的物业服务环境,虹口区人民法院在白皮书中结合如何降低物业纠纷的发生,对相关单位及个人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针对性提示建议,构建物业服务内在良性循环体系。针对物业服务企业、业主或承租人、业主委员会、行政主管部门四方主体完善提示建议,促进各方充分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

二是加强矛盾源头化解,探索物业纠纷联动联调闭环处置机制。依托“三所一庭”平台及相关例会制度,借助街道(居委)、业委会、人民调解员、律师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探索推进物业纠纷先行委派调解再立案工作机制。

三是注重多方合作参与,将物业纠纷化解纳入基层治理统一部署。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协同运转活力,构建物业纠纷基层自治共治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皮书同时从虹口区人民法院2023年处理的涉物业纠纷中选取六起案情典型、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例进行发布,内容涵盖了物业服务质量、物业费押金、物业费缴纳等众多民众关心的话题,以点带面总结了虹口区人民法院处理涉物业纠纷的司法探索和创新实践,旨在发挥规则引领作用,为辖区内物业服务有效运作、各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行为指引。

来源:虹口区人民法院

编辑:耿小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