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最核心的问题是钱的问题,由钱的问题才引导出严党和清流的党争。

剧中的大明朝国库亏空,入不敷出。南边需要清除倭寇,北边需要抵御鞑靼,还有几个省发生了水灾旱灾需要赈济,宫中失了大火烧毁了嘉靖的寝宫,嘉靖还需要修道观,百官们还需要发放俸禄……

各个地方都需要钱,但嘉靖没有钱,就需要严嵩、严世蕃去搞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党就搞了个“改稻为桑”的国策,通过这个方式筹钱。只可惜这个政策存在“技术性”困难,既要从百姓身上薅羊毛又不能官逼民反,这种既要又要本就是个矛盾,连毁堤淹田的昏招都使了,还是不凑效。

改稻为桑的政策失败,抄没浙江首富沈一石也没抄到钱,没办法,严党只能改策略去巡盐。

鄢懋卿南下巡盐,明面上收上来300万两银子,给国库入200万两,给嘉靖100万两,看起来严党办事真是靠谱。实际上,鄢懋卿收上来500万两银子,除去给嘉靖报账的300万两,剩下的200万两,一部分鄢懋卿贪了,一部分严世蕃贪了,还一部分运到北京作为严党的活动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剧中,严党的这个行为严重惹恼了嘉靖帝,居然把嘉靖当成叫花子打发。

抛开正义性不论,严嵩是个合格的首辅,因为只有他的团队能弄到钱,而清流弄不到。

在嘉靖四十四年,严世蕃被斩首,严嵩一党被抄家后,嘉靖又发了一大笔横财。清流对查抄的赃款进行分配的时候,嘉靖仍旧不满意,最后不得不让南方的戚继光暂缓出击倭寇、京城四品以上官员暂停发薪、受灾省份从邻省调粮赈济的代价,又给嘉靖多分了钱他才满意。

再之后呢?

严嵩一党没了,没有人能再弄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流党倒是想了个搞松江棉布的生意来弄钱,让裕王妃的弟弟和高翰文去松江经营棉布,可弄来弄去,最后还是靠着高翰文拿出自己的私财贡献给朝廷才解决了朝廷危机。高翰文在松江搞棉田织棉布,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徐阶家族在松江兼并土地。

走了严党,又来了个徐党。

嘉靖一朝中晚期是靠着首辅严嵩在硬撑着,没有严嵩,嘉靖的财政早就崩了。到了隆庆一朝,首辅高拱也捉襟见肘勉力支撑。直到隆庆去世,万历登基,张居正柄政,才开始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大明朝才能继续支撑下去。

话说回来,严嵩一党如果能够降低贪欲,先集资帮嘉靖度过难关,多给嘉靖银子,那严嵩一党仍旧屹立不倒。

可是,人性不容许严嵩这么做,如果严嵩让手下停止贪墨,还要上缴以往贪墨的银子,不等到清流来倒严,严党先从内部就开始倒严了。

没有张居正式的财政改革,严嵩就是去卖血补亏空也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