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得人才者得天下,刘邦得张良、萧何、韩信而有天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孔明而后天下三分。我们到所有企业与老板沟通时,老板们都在说自己企业没有人才、缺人才。那么企业真的缺人才吗?谁是人才?如何才能识别和找到人才?本文将试着用两个公式来告你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人才?人才=能力稀缺性×结果价值度×价值时长

人才通常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从人才定义的能力与贡献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人才分为辅助人才、通用人才、独特人才、核心人才四类。

辅助人才、通用人员因为能力通用性很强,补充来源就较为充足,可替代性很强,薪酬待遇通常不高,很多组织中会把这两部分人员视为普通劳动者来管理。

而独特人才、核心人才,因能力稀缺性,补充较为困难,不可替代性很强,薪酬待遇通常很高,我们通常讲的“人才”就是仅指的这两类人才,例如技能高超的工匠、艺术家,能力高超的工程师、科学家、销售冠军等。

能力稀缺性、结果价值度是权变的,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段是不同的,人才所属哪个类型也是权变的。同时我们在评判人才价值时,也会考虑人才价值获得的投资额、价值结果保留的时长,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只想招聘有工作经验者、强调员工长期忠诚度现象。

那么怎样识人、用人才能实现“能力稀缺性×结果价值度×价值时长”结果最大呢?我们可以从人岗匹配的四个方向入手,即人与企匹配、人与时匹配、人与团队匹配、人与事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人与企匹配,是指从人才水平等级要与组织当前的社会地位、行业地位、所在区域等相匹配,只有“门当户对”才容易看对眼、留得下,“攀高枝”的结果很可能留不下,“价值时长”会很短,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2.人与时匹配,是指组织(单位、部门、班组等)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风格的人,能力不仅有稀缺性,还有时效性。在初创期、成长期、变革期,需要敢打敢拼、抢占山头的猛将型人才,虽然他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能在关键时刻顶上、攻艰克难、打胜仗,使组织抓住发展时机;而一旦处于成熟期,就需要考虑全面、稳扎稳打的丞相型人才,来解决快速发展中累积的漏洞与风险,巩固前一阶段成果、打牢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猛将型、丞相型人才的使用一旦错位必将事倍功半。

3.人与人匹配,是指人才要与他所在团队相匹配,一方面要与团队风格相匹配,他要能适应上级的管理风格、同事们的团队氛围,否则很可能保留不下来;另一方面要与团队能力相匹配,根据团队中上级、同事的能力项、能力水平,人才的能力只要与团队能力差异化配合就可以。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化配合,降低对人才能力水平与稀缺性的要求,使我们更多地招到人才。

4.人与事匹配,是指人才的能力项、能力水平要与负责事相匹配,这一方面是对所选人才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让我们要用人所长,“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矣”,用人所长才能让人才最大效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总之,当我们基于匹配思维用心去分析、寻找、使用、保留,我们就能找到适合我们的人才,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实现人才价值效能最大化!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作者/编辑:合易咨询(heyeeh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