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安剑 洪琼 金晓睛

“7年了,我的生活终于重归正常,感谢检察机关让我彻底摆脱了失信人的身份!”5月20日,湖北省安陆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检察官汪琳收到一条特殊短信。

“出票失败,您已被法院依法限制高消费,限制乘坐G字头列车”“您的微信零钱内资金已经被采取强制执行措施”。2017年7月,一条条来自铁路12306、微信等平台的“温馨提示”让刘倩(化名)一下子懵了。

原来,2013年6月17日,安陆市某公司因经营需要,其法人代表王伟(化名)与银行签订个人贷款协议约定:银行向王伟提供贷款200万元,按月付息,三年后一次性还本,公司其他股东需提供连带担保责任。刘倩丈夫黄明(化名)作为公司股东,与银行签订保证合同,成为担保人。而刘倩躺着也中枪,莫名也成为担保人之一。

因公司经营不善,王伟仅还了1万余元利息后,已无力履行还款义务。2015年7月,银行一纸诉状递到了法院,要求王伟履行还款义务,担保人黄明、刘倩等8人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法院经审查,认定银行诉请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

由于不服判决,2017年8月,刘倩向法院申请再审,法院仍旧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驳回再审。2022年4月18日,刘倩向安陆市检察院提出了申请监督的请求。

为查明事实真相,检察官多次走访安陆市民政局调查取证,证明黄明和刘倩已于2010年5月离婚。

“此案的关键点在于签名是否属实,当初签订担保协议时,二人已离婚,刘倩没有理由为前夫的公司签订担保协议,承担担保责任。”汪琳凭借多年办案经验作出判断。

2022年5月7日,安陆市检察院特委托孝感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对《个人循环贷款最高额保证合同》上刘倩的署名字迹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刘倩的署名并非其本人所签,系他人伪造。同时,检察官还查明,当事人未参加庭审,对判决结果直到执行阶段因个人账户被冻结才知晓。

至此,真相浮出水面。2022年5月20日,安陆市检察院就该案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意见书,法院经过审查,采纳检察意见,作出裁定再审。法院再审后作出判决,认定刘倩不应承担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当拿到这份“迟到”的再审改判判决书后,刘倩如释重负,情不自禁地给汪琳发来了感谢的短信,这才有了文中开头那一幕。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