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人民大会堂里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授勋仪式。在万众瞩目之中,一位坐在轮椅上身着军装的老人被仪仗队员缓缓抬进了会场。这位老兵究竟是谁?为什么能够受到如此崇高的礼遇?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铁血英雄,还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勇猛战士?为何能获得"七一勋章"这一荣誉嘉奖?难道他在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现场无数人热血沸腾,这位老兵又将经历怎样的传奇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艰苦岁月铸就革命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王占山出生于河北省丰南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他的父母辛勤劳作,但依然衣不蔽体、饥不果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更是无情践踏着这片土地,农户们的家园被焚烧一空,难以维系温饱。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故乡,王占山从小就亲眼目睹了日伪军的暴行,看着亲人邻里被残酷杀害,心中充满了对侵略者的愤恨。

年仅10岁的王占山便加入了当地的抗日儿童团,每天在村口值勤放哨,观察日伪军的动向。一有发现敌人的行踪,他就立即向乡亲们发出警报。日复一日的岗哨生活,让王占山早早懂事了。在闲暇时光,他还常偷偷溜进红军营地,观摩红军战士们的训练,并悄悄模仿练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王占山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被选为当地民兵队的队长。虽然年纪尚小,但他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气与智慧,多次帮助红军打游击,扰乱日伪军的阵脚。在一次行动中,王占山所在的民兵队与红军配合,突袭了驻扎在附近的伪军据点,歼灭了数十名伪军。

殊死搏斗中,王占山手到擒来,生擒了一名伪军士兵。面对俘虏的死亡威胁,年仅17岁的王占山怒斥道:"当共产党人还怕死吗?怕砍头就不会参加革命了!"看到这个年纪最小的战士如此勇猛,在场红军战士无不为之侧目。战斗结束后,指挥员特意嘉奖了王占山,希望他加入红军的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时起,王占山下定决心要为民族独立而努力奋斗。他发誓要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境,让亲人们重拾安康。虽然家境贫寒,但王占山的革命意志却像熊熊烈火,在艰苦岁月中燃烧不熄。

危难时刻英勇无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妄图消灭人民军队。在这危急存亡之际,王占山所在的民兵队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突袭。敌人凶残无比,不仅焚烧了村庄,还将所有民兵团团围住。

面对压倒性的火力,民兵队防线渐渐被冲破。王占山和其他4名战士在混战中被生擒,国民党特务准备将他们就地行刑。为了达到肆意杀戮的目的,特务首先下手折磨身材单薄的王占山,妄图从他口中套取游击队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务先是用皮鞭狠命抽打王占山,皮开肉绽的鞭痕遍布他的全身。可是王占山却咬紧牙关,临危不惧,一声不吭。见王占山不吭声,特务头子竟当着王占山的面,用刺刀残忍地杀害了另外4名俘虏。

鲜血直流,战友惨死在眼前,王占山的眼中却毫无惧色,反而凝聚着无穷的勇气和决心。"当共产党人还怕死吗?我宁愿去死,也不会出卖同志!"王占山勇敢的话语,狠狠地打击了特务的嚣张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见恐吓和刑讯都已无法让王占山屈服,愤怒的特务头子拔出手枪,准备就地击毙这个"不过是小毛孩"的王占山。就在枪口对准王占山的前一秒,一阵炮火突然在村外ResponseField响起!

原来,在王占山被俘的消息传开后,游击队立即组织大量兵力前来增援。经过一番激烈的枪战,游击队终于解救了王占山和其他俘虏。见有生力量增援,国民党特务临阵脱逃,狼狈逃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俘虏的绝境中获救后,王占山彻底下定决心要投身革命事业。他被这场生死营救深深打动,更加坚定了为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很快,王占山就加入了游击队,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虽然剿匪的战火处处在燃烧,但王占山却从未胆怯过。1948年,他更是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勇气,独自冒险潜伏进了一座国民党军营,伪装成伙夫为游击队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分布,以及弹药库的具体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这些宝贵的军事情报,游击队在随后的一次突袭行动中,几乎是出其不意地攻下了这座据点,伤亡很少就歼灭了几百名国民党军人。战斗结束后,大家无不对王占山的卓越功绩佩服有加,将他视为游击队的"神助攻"。

从小就亲眼目睹了日伪军的暴行,险些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毒手,王占山对革命的必要性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他发誓要用自己的双手,为人民赶走一切凶残的侵略者和反动派,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一次次的战火洗礼中,王占山用生命铸就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显身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抵御美国的武装干涉,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得不被迫跨过鸭绿江,参加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占山所在的404团3营7连,很快就投入到了这场殊死的较量中。他们身经百战,曾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如今又一次挺身而出,与强大的美军狭路相逢。

1951年6月20日,志愿军404团3营7连迎来了金城战役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夺取巨里室北山高地。若能攻克高地,就能切断敌人的补给线,将全线战事的主动权掌握于我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令人忧心的是,当时7连仅剩下146名伤残战士,而对方却有1000多名精锐部队严阵以待。虽然人少势孙,但作为老队员,王占山毫无畏惧。他第一个请缨出战,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奇袭计划。

王占山的计划是让一、二排战士埋伏在高地的侧后方,而他带领三排人马则直捣黄龙,公开向高地发起冲锋。一旦敌军集中火力射击三排,就能为一、二排的战士们创造出其不备的机会,让他们能顺利包抄敌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怕牺牲,只要能拿下这座高地!"王占山眼中燃烧着斗志的火焰,振奋人心。在他的感染下,全营战士个个斗志昂扬,唾弃生命安危,只为夺取胜利而勇猛杀敌。

就这样,王占山亲自率领三排战士,浴血直扑高地。枪林弹雨之中,他们挺身而进,用肉体堵住敌人的火力,为一、二排的战士们开辟出突破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敌军的火力集中向三排压境,一、二排趁机突出重围,绕到敌军侧后,给予其猛烈攻击。没想到会遭到这般夹击,敌军防线瞬间土崩瓦解,损失惨重。

经过一番血腥的肉搏战,我军终于攻克了这座制高点。可就在王占山准备调遣增员的时候,敌军竟从四面八方狂轰滥炸起来,重型武器的炮火如雨般密集地落向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恐怖的轰炸声中,我军伤亡惨重。王占山临危不乱,紧急命令全连展开扩散,同时他亲自走遍战壕,用双手将仅剩的一支短弓和三支箭矢分给了三名伤员手中。

"人在塔在,弓在手!既然我们的武器不如美军,就用最原始的方式继续战斗!"王占山亲自卧倒在高地边沿,用短弓射箭还击敌军,顷刻间箭芴飞石,连人带枪应声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两名手持箭矢的伤员也随之跃起,用生命在誓死守卫这块高地。在弓箭与重武器的蓬勃对垒中,我军的热血男儿用血肉之躯阻挡住了敌人的轮番狂炸,构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

经过38次血战哨卡,敌军始终无法攻下这块高地。仅凭着一身勇猛和几支原始武器,王占山和战士们拼尽全力,硬生生扭转了局势。敌军投入再多兵力也无法攻破这里,只能败兵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金城战役进入了我军的主导期。伴随着胜利的喜讯,王占山和战友们英勇的事迹也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赞颂他们是"钢铁战士"、"不死神鸟",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战功赫赫获嘉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艰难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占山的英勇事迹备受肯定。1952年11月,他凭借在金城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评为"二级战斗英雄"。

随后的几年间,王占山继续奋勇杀敌,在战场上赫赫有名。据不完全统计,他亲自参加作战176天,率领手下战士与敌军激战38余次。在这些战斗中,王占山所在的部队击毙俘虏敌军1600余人,缴获各类武器装备几十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王占山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在金城战役中英勇善战,更在后来的上游里、石坪里等地战事中屡建奇功。

战火硝烟渐渐远去,和平的曙光重现在这片土地上。为了嘉奖王占山在战争中的卓越贡献,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特意颁发了"战斗英雄勋章",以资表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王占山调离朝鲜战场,回到祖国大陆。在随后数十年的时光里,他一直无私奉献,为军旗增添光彩。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师长,王占山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

功勋卓著的他,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四次阅兵"三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直到1994年从军事岗位上卸任,王占山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操守和过硬的军事素养,是人民子弟兵中的杰出楷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飞逝,抗美援朝的战火已经过去了近70年。但是,王占山和其他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正义事业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2021年6月29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向王占山等100名英雄模范颁发"七一勋章"。在万众瞩目中,已年过90高龄的王占山被几名仪仗兵缓缓抬进人民大会堂,接受祖国最高的荣誉嘉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位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被抬进会场,全场无数人为之动容。在长时间的掌声欢呼中,王占山虽然已苍老憔悴,但眼神依旧熠熠生辉、精神矍铄。当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这位百岁老人挺直了腰杆,郑重行了最高规格的军礼,展现出一个军人永不熄灭的革命赤诚。

如此崇高的荣耀,实至名归!从一个被炮火洗礼过的孩子,到守卫祖国边疆的钢铁战士,再到党和国家的楷模,王占山一路艰辛、一路坚定。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永不止步的奋斗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辉岁月无怨无悔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占山毫不迟疑地投身到了国家建设的浪潮之中。这位曾在战火硝烟中开疆拓土的老革命,开始了自己平生最后一次战役——为祖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958年,王占山随军调往陕西渭河流域,担任边防师长一职。这里风沙肆虐,生活环境十分艰苦,但他对此从未有过半句怨言。相反,王占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优秀作风。

在边防工作岗位上,王占山严格要求手下官兵,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他亲自示范垦荒种地,带领大家在不毛之地开垦出一块块良田,让几代边防战士吃上了自己种植的农作物。

1964年,王占山在边防区大力推广节约用水的号召,并亲自挨家挨户进行宣讲,号召大家爱护水资源、珍惜滴滴水珠。在他的影响下,陕北边防区的人均用水量比周边地区低了三分之一,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水源。

值得一提的是,王占山不仅自己吃苦在先,更是孜孜不倦地关怀边防官兵,把他们的冷暖视如己出。一次,王占山查看官兵宿舍时发现,部分床板已残破不堪,影响官兵的休息。他马上着手打理床板,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官兵的生活起居。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场风云激荡的社会运动给王占山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凭借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气概,他毫不动摇地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每当有激进分子对他横加指责时,老革命王占山都能沉着应对,从不迁就。

在文革期间,有一次一群造反派武斗队伍手持棍棒、石块蜂拥至王占山家中,想对这位"走资派军阀"大开杀戒。眼见武斗队员凶神恶煞、命令王占山就范,老革命非但不曾害怕,反而傲然挺胸答道:"我是土生土长的贫农出身,一生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你们再不滚开,老子就把当年斗争时的那把老手枪从柜子里拿出来,看谁不服气!"

听到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语,武斗队众人没想到会有如此强硬的回应,不由得一哄而散。此后,区区造反派也不敢再对老革命王师长摇唇鼓舌,对他另眼相看。

即便在最动乱的时候,王占山也从未放弃对国家的忠诚,对军队的热爱。他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努力维系着边防区的正常作战秩序,为祖国的和平与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世纪90年代,王占山走完了自己军人生涯的最后一程,正式从边防岗位荣休。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但这位老兵仍时刻关注党和军队的前进方向,寄予着无限的殷切期望。

每当有朋友前来看望,王占山总是喜气洋洋地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他的一生堪称传奇——从一个贫苦农家的孩童,一步步成长为斗志昂扬的战士、英勇的军官、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经历了动荡的年月洗礼,他始终笃定革命理想,坚贞不渝地服务于人民。

终其一生,王占山都在不屈不挠地奋斗,用勤恳、勇气和忠诚书写了人生的精彩篇章。如今,这位百岁老人虽已离世,但他那永不止步的革命脚步,定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