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出自班固的《太平广记》:“(武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是见面时谈天气冷暖的应酬语,这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问候和开场。通过寒暄,能迅速建立起一种热情友好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消除对方的猜疑、警惕和紧张的心理。

但是具备上智的高明的谋略家,是以寒暄为烟幕,慢慢地融入自己的真实意图,以期达到最终目的。
战国时代的赵国触龙劝谏赵太后的时所采取的策略,极高明的运用了家长里短式的寒暄聊天,完成了说服的重任,挽救了处于危机中的赵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来分析触龙的一步步棋如何下。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强敌秦国在前,要想获得齐国的出兵救援,必须答应齐国以赵太后的爱子长安君为人质,但赵太后极爱长安君,态度坚定,拒绝送长安君去做人质。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太后

触龙拜见赵太后,先聊日常身体和饮食,初太后还盛气而揖之,到太后之色少解,令赵太后稍稍放下戒心。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接下来触龙话题一转,说自己老了,想为儿子在王宫谋个职,说自己比女人更疼爱孩子,引起太后共鸣,笑了起来,此时太后的对立情绪已消除。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进一步借太后之远嫁女讨论父母疼爱孩子的方式,获得太后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转入正题,具体分析长安君面临的问题,从为长安君长远的利益出发,让太后明白该怎么样选择才是真正爱护长安君。长安君出质齐国,是为了赵国的安危,是有功于赵国的,位尊而有功于社稷,长安君在赵国才能立得稳和长久。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最后成功说服太后同意送长安君出齐为质,得到齐国出兵救援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