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中央苏区的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是红一方面军的两支主力部队,在与敌军的作战以及后来长征路上,这两支部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红一军团,它是朱毛领导的嫡系中的嫡系,新中国成立后授予的开国将帅中,有很多都出自红一军团,称之为“双红一”,即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出自红一军团的10位战将。

1、林彪

林彪是湖北人,黄埔四期毕业,应该说他是“双红一”背景最硬的一个了。林彪自从跟随朱老总上了井冈山后就在朱毛的直接领导下作战,朱老总就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后,林彪接替朱老总担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林彪一直都是红一军团的总指挥,率领红一军团打了一个又一个硬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林彪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成为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师长之一。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统帅四野大军先是解放东北,而后指挥部队一直向南打到天涯海角,功劳甚大,也正是如此在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元帅军衔,而且仅次于朱彭,高居第三位。可惜晚年他选择了错误的道路,最终落得个机毁人亡的下场。

2、陈伯钧

陈伯钧是四川人,1927年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上了井冈山之后陈伯钧先后担任过红4军第31团1营1连连长、红6军第1纵队参谋长、红20军参谋长、红3军第7师师长、红15军军长等职。长征后陈伯钧又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红4军参谋长、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军团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伯钧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伯钧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旅长,不过后来他所领导的359旅留在了延安大后方,所以陈伯钧基本上没能上抗日前线,解放战争中他被派到东北任职,担任过第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第45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陈伯钧长期搞军事教育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3、陈士榘

陈士榘是湖北荆门人,1927年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上了井冈山后相继担任过第4军排长、第3纵队副大队长、纵队司令部参谋,红1军团第12军1纵队参谋处处长、第34师参谋长等职,长征时期曾担任过红4师参谋长,红30军参谋长、代理军长,红1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士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士榘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参谋长,1940年到山东抗日,后担任115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陈士榘在华东地区作战,担任过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唐兵团司令员、三野第八兵团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长期担任工程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4、邓华

邓华是湖南郴县人,1928年跟随朱老总参加湘南起义后上了井冈山,此后他相继担任过第4军第11师第33团2营6连党代表、红12军教导队、第1纵队3支队、第36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第3团、第2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红1师政治委员、红2师政治委员等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此后他率部长期在晋察冀地区作战,担任过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晋察冀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华

解放战争时期,邓华被派到东北工作,担任过东野7纵司令员、第44军军长、四野第十五兵团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邓华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长期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回国后被任命为东北军区第一任司令员。

1959年受彭老总牵连,邓华被迫离开了军队,1980年在上海逝世,享年70岁。

5、黄永胜

黄永胜是湖北咸宁人,1927年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先后担任过第4军排长、红12军连长、红1师第3团团长、红2师师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旅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永胜

抗战胜利后,黄永胜也被派到东北工作,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45军军长和第14、13兵团副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在1953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在1955年被任命为广州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然而后来黄永胜走上了错误的道路,1983年在青岛逝世,终年73岁。

6、李聚奎

李聚奎是湖南安化人,1928年跟随彭老总参加了平江起义,后在彭老总领导的红三军团任职,1930年他转到红一军团,先后担任红6军第3纵队纵队长、红3军红9师27团团长、红8师师长、红7师师长,红一军团红1师师长等职,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聚奎

抗战爆发后,李聚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参谋长,与陈赓率领386旅转战各地与日寇作战。抗战胜利后,李聚奎也被派到东北工作,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先是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石油工业部部长等职,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逝世,享年91岁。

7、刘亚楼

刘亚楼是福建武平人,1929年参加红军,先后担任过红12军的连长、营长,第4军第3纵队任第8支队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师长、第2师师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亚楼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刘亚楼一直在抗大工作,1939年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回到国内到东北任职。解放战争时期刘亚楼担任过东野参谋长、四野第十四兵团司令员等职,协助林彪、罗荣桓指挥了东北的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开始了我国空军的建设工作,为我国的空军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

8、杨得志

杨得志是湖南醴陵人,1928年跟随朱老总参加湘南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先后担任过红4军第11师通信警卫排排长、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红1军团第7师20团团长、第1师1团团长、红1师副师长、红2师师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得志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团长,长期在冀鲁豫地区与日作战,自1940年起先后担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组织军民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得志

抗战胜利后,杨得志留在华北地区作战,率部参加了邯郸、正太、青沧、保北、清风店、平津等战役。太原战役后又参与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历任济南、武汉、昆明三个军区的司令员,1979年指挥了云南方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1980年任总参谋长直到1987年卸任,199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9、杨成武

杨成武是福建长汀人,1929年加入红军,曾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三纵队干事,第十二师秘书,连政治委员,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红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等职。长征中率部夺取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前卫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成武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团长,后长期在晋察冀地区与日军作战,在黄土岭战斗中击败日军号称山地战专家的名将阿部规秀。抗战胜利后,杨成武也在华北地区作战,参与指挥了清风店、石家庄、绥远、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杨成武曾担任过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0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10、张宗逊

张宗逊是陕西渭南人,1927年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历任第4军第31团1营2连连长、第36师师长、第12军军长、第14师师长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宗逊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率部先后在晋西北、晋察冀、冀中等地与日军作战。1943年回到延安执行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逊

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在大西北地区作战,担任过西北野战军一纵司令员、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了解放大西北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张宗逊担任过副总参谋长兼军校部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