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一年五月,已经63岁的大明皇帝朱棣生了一场重病,随着病情一日日加重,朱棣眼看就要一命呜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闻父亲病重的消息后,赵王朱高燧心中有些担忧,但更多的却是跃跃欲试,他认为自己当皇帝的机会来了,即趁着老爹病重将其毒害,然后再伪造遗诏废掉太子朱高炽,立自己为帝。

朱棣的成年嫡子共有三位,分别是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以及赵王朱高燧,也就是说,朱高燧身为朱棣第三子,想要登上皇帝宝座,首先要打败他两个哥哥,这难度显然很大。

因此朱高燧只能采取特殊手段谋取大位,而朱棣病重正好给了他机会,很可惜,朱高燧的密谋遭人泄露而宣告失败,朱棣震怒之下甚至有了杀子的想法,那为何朱高燧最终却能活到48岁,得以善终呢?

赵王也对皇位有想法

没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也没有不想当皇帝的皇子,朱高燧是朱棣嫡出儿子,对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自然也心存觊觎,可惜他晚投胎了几年,在法理上不及两位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老话说,小儿子大孙子,老爷子的命根子,作为朱棣与徐皇后最小的儿子,朱高燧自幼受到父母的偏爱,而朱高燧也孝顺懂事,整日侍奉在母亲徐氏身边,从来没有不守规矩的表现。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在登基后不久,朱允炆就开始着手削藩,半年内五王被废,朱棣深感不安,在姚广孝的劝说下准备起兵靖难。

朱棣让长子朱高炽坐镇北平老巢,他则带着朱高煦、朱高燧征战沙场。当时朱高燧年仅16岁,虽然年幼,但在战场上也没少立功,但与两位兄长相比,贡献还是有些相形见绌。

也正因为如此,在永乐初年的夺嫡之争时,朱高燧只能在场下当看客。永乐二年,朱棣下定决心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储位已定,朱棣又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徐皇后病逝后,朱高煦野心逐渐膨胀,为了扳倒太子朱高炽,他有意与三弟朱高燧联手,虽然两人都明白,即便扳倒朱高炽,他们也是竞争对手,但若不联手,他们两个都无缘大位。

在对付太子朱高炽一事上,两人的利益显然是一致的,在两人的联合围剿下,东宫不少官员因罪下狱,面对两个弟弟的步步紧逼,朱高炽整日如履薄冰。

永乐七年,朱高燧诬陷太子之事被朱棣得知,朱棣大怒之下斩杀赵王府长史顾晟,随后又下令褫夺朱高燧的冠服,按照惯例,冠服一去,那也就离凤阳高墙不远了。

幸亏太子朱高炽求了情,朱高燧才得以保住冠服,经此一事,朱高燧老实了十余年,连朱棣都感叹这个儿子改过自新了,实际上,朱高燧心中从来没有掐灭做皇帝的念头。

事情败露,太子说情

朱棣难道没有察觉到小儿子的野心吗?其实也不尽然,在处死顾晟后,朱棣特意选取国子司业赵亨道及董子庄担任赵王府的左右长史,同时,朱棣还嘱咐他们“朕子赵王,年少不务学问……宜悉心辅导,谕以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朱高燧已经三十岁了,朱棣还说赵王年少,话中的深层含义已经不言而喻。

前文说过,朱高燧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皇位,到永乐二十一年五月,赵王府的左右长史已经相继过世,而朱棣此时也恰巧生了一场大病,眼看时日无多,赵王府上的氛围也开始变得奇怪起来。

赵王府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钦天监王射成以及内侍杨庆的养子伪造遗诏,准备扶持赵王朱高燧为帝,他们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下毒害死朱棣,废掉太子朱高炽。

这可是一桩大买卖,赢了大家都是从龙功臣,享一生荣华富贵,输了就一起掉脑袋,然而事发多因知之者众,计划还未付诸行动,便被人上报给朱棣,朱棣闻之大怒,将孟贤等人悉数下狱诛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如何处置赵王朱高燧,朱棣显然有些犹豫,他将朱高燧召到宫中质问“尔为之耶?”

朱高燧跪在地上,吓得说不出话,一旁的太子朱高炽见此情景赶紧为弟弟说话,声称三弟不知情,肯定是他手下那些人瞒着他干的,在太子求情过后,此事就这样稀里糊涂翻篇了。

朱高燧一直觊觎朱高炽太子的位置,朱高炽不可能不知道,那他为何还为朱高燧求情呢?因为朱高炽知道,尽管朱高燧犯了弑君大罪,但他绝对不会对儿子痛下杀手,不然直接下旨就行了,何必让他这个太子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