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埂峰

林埂峰

网易号

关注
448粉丝
0关注
6454被推荐
IP属地:安徽

12枚勋章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 懂道理的人很多, 讲道理的人很少....

  • 昨天几条新闻大家可以串起来看。
    第一,过去四年居民存款增加五十万亿。 第二,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大幅增长。 第三,柜台可以直接办理国家债券交易。 这就已经明确表态,就是要你们先消费。 你们的存款摸得清清楚楚的,收入也完全掌握!!!
  • 真是没想到,原来降息不是让银行存款搬家去股市的,而是让银行存款去买地方债。
    土地卖不掉,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了,手头没钱那就发债吧,经济下行鼓励投资,发债吧。 但是发那么多债接盘就成问题了,央行一想,不是银行有那么多存款嘛,让储户买,而且收益还比储蓄高。 国内银行以前都是推销理财产品,银行除了卖国债没有直接卖地方债、企业债的,当然很多理财其实也是买的债券。 现在央行要求银行柜台卖债券,看来是找到接盘侠了,你可以不贷款但我让你多賺钱你总愿意。
  • 房产税开征,据我认识的一个巨佬说,会是商品房产权到期以后才征收。
    所以老房子不是破那一点问题,是贴现要少了一大截。 这个消息应该不只是我知道,一线城市的老房子确实在崩盘了。 所有的住宅都会收土地税,但是小产权会随之确权,并且可以交易。
  • 居民存款必须流动起来,
    不愿意买房可以,给你们多种选择, 第一消费,第二债券,第三股市。 花起来,动起来,反正不能存起来。 不能创造价值的财富还不如咸鱼, 不能一直在银行里存着发烂发臭。
  • 如果地方zf发行城投债去收购开发商手里的卖不出去的房子,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很好玩的现实。
    地方zf卖了一块地10亿给开发商,开发商盖了房子卖不出去,然后假设地方zf发行10亿城投债又把这块地连房子都收回来了,是不是白赚一套房?开发商亏的钱,是由股东,银行和供应商三方承担,完美闭环吧。 这就是房地产的终极大招。不知道你们这些小散股东为什么盼着,闲亏的不够吗?
  • 罕见提法!央行提议通过化储蓄为债券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之前我们总说,通过股市上涨,财富管理等手段,提振居民财产性收入,进而提振大消费,盘活经济。对于提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多见自媒体,官方很少统计通过投资来提振居民财产性收入。 但今日我们就见到了,央行负责人表示,我国居民直接持有政府债券规模较小,与成熟债券市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通过柜台渠道投资债券市场,可以将储蓄高效转化为债券投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我在想,难怪近期三十年国债期货发疯似的上涨,昨日鹰眼逻辑还写文章分析了,30年国债收益率都跌破2.5%,也就是比MLF还低了。 我们可以来看下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工商、建设、农业、中国、交通五大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95%,5年期是2%; 但一些小银行利息就比较高了,比如,武汉众邦银行、天津金城银行和辽宁振兴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3.00%、2.95%、3.00%和3.39%,明显高于五大行1.95%。 为什么小银行利息高呢,主要还是揽储,然后积极拓展信用贷,小额贷,消费贷,年化利息预计都是15%以上了!
  • 建议按造假金额比例计算罚款!
    证监会: 目前已经将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罚款提高至1000万元,原来最高是60万元。 证监会:将提高行政处罚幅度,有上限60万提升至1000万,建立集体诉讼制度;推动《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提高证券犯罪的刑期,加大刑罚处罚力度。
  • 汽车在小镇和农村的用途远高于大城市。
    大城市公交方便,停车难,而小镇和农村则相反,公交车线路少或者没有,停车很容易几乎不花钱。 所以汽车进一步的普及会在小镇农村,这也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机会,一些连锁商业会进入乡镇,大家也会习惯开车几公里到一个集中的地方购物和吃饭。
  • 据报道,去年居民存款增长了16万多亿,房贷余额首次下降。
    这是不炒房、不炒股,都去存款了吗? 地产估计要调整很多年,利率往下走,存款的收益率过低,股市的吸引力还是会回来,就差赚钱效应起来。
  • 新加坡🇸🇬航展览刚刚开始……
    中国🇨🇳商飞斩获大单,成绩亮眼,首日获得56架订单,其中西藏航空下单40架C919,10架ARJ21,河南航空下单6架 ARJ21…… 而同期,波音只拿下49架订单,其中泰国航空45架,文莱皇家航空4架。 目前,尚未发现美国🇺🇸本土客货运公司在新加坡🇸🇬向波音下订单,或洽谈合作……[大笑][大笑][大笑] 大面积C919列装国内支线运营,替代波音737和空客A320,或对航空运输业,尤其客运行业产生“利好” 拭目以待……
  •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烟酒店进入谈季。
    从腊月二十开始旺季,现在真有点不适应,总结一下消费市场的需求,高价烟酒销量确实不如意,和当下经济收入很大关系。 所接触的群体聊天得知一二; 1;上班的降薪、裁员范围不少。 2;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三包是一分钱没有拿到,政府答应二月底付百分多少,还是未知数,做三包的包工腊月在外面拿的高利息付的工人工资。 3;学历不高的重新找工作密集区在汽车制造业,12小时班在7000-11000左右(满勤,三线城市)。 对于农村种地收入增长的问题,侧面看起来没有任何变化(三线城市农村周边)主要还是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对于他们来说工价是下降的(前几年的地产开发需求的技术工人,他们收入确实很高,认识几个人,贴瓷砖的技术工种,夫妻搭档、还有三五合作包工,基本上日收入在1000往上2500期间,但不是每天都有,年收入在30万内)今年听他们说:不是太好找了。 物价不便宜,收入低迷,2024年节约开支吧……#年过完上工了# #做过农民难呐# #农民真实的处境# 一张图晒出老家新变化 #一张图晒出老家新变化#
  • 3月份,隔壁的电商公司倒了,4月份对面的游戏公司倒了,6月走廊尽头的直播公司倒了,9月底斜对面的做手环的公司也倒了,去年年底的时候,这一层占地面积最大工程公司人去楼空了。
    这一层7间办公室,就我们和一家特殊教育的公司还在这当钉子户,这还只是我们这层楼的情况,楼下似乎有几家公司没了了,印象中有一家做短视频的,之前经常看到他们在园区拍,现在也人去楼空了。 不晓得那些孵化器中的公司现在状况怎么样,相对来说,在孵化器中的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弱,之前我们还在孵化器中的时候,就有做新媒体广告业务的没撑住倒了。 前几天再回中电软件园,发现里面居然有很多空的停车位,那里是出了名的难停车[捂脸],而我们来来呆的孵化器,大厅的灯都没开了。 这种时候,你要是说数据是增长的,就业率在创新高,打死我都不信,我感觉是环境很糟糕,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受。 昨天我随便发布个运营岗招聘信息,一个小时内都有几十份简历过来,不晓得以后情况会咋样,不敢想。 我们今年新项目很少了,都是靠之前的老项目苟延残喘,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在苦熬了,同时咬牙不去缩编裁员,因为每一个职位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现在都是靠着我们几个合伙人各种腾挪的资金在维持着公司业务周转。 今年这大环境跌的好猛烈,我也不知道还能扛多久,只能勉力维持。现在这个办公场所如果之前签的租期是一年,我们现在早就搬走了,对面的麓谷企业广场租金是40块一平了,跌破40块一平米是迟早的事,我们这还要差不多50块,300个平方一个月就差了3000多,明年无论如何都要找个便宜点的办公场地了。
  • 最近新发特别国债1万亿,地方再融资债券也一万亿,我们的m2总额已经289万亿,绝对量和增量都全球第一。然而股市跌,房市跌,汇率跌,大家手里也没钱。
    钱去哪了,终于有人说透了! 清华大学孙教授分析,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二元结构。 这个二元结构的两个部分,我找不到确切的词汇,不是很准确地说,一元叫国计,一元叫民生。形象点说,也可以叫作上半身与下半身。 其中,国计的部分,都是比较重要的部分了,包括解决卡脖子的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升级的高端部分、专精特新、军工及政府部门等,总之是比较重要的高端部门。 另一元是民生部分,则是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部分。如果分成这两个部分看,问题就很清楚了。 市场上看起来充足的货币去了哪里了呢?主要去了国计的部分。就是在上半身循环。尤其是制造业中的高端部分和政府国企部门。而在另一元,即在民生部分或下半身流入的就比较少。因此,这部分就感受不到钱多了。相反,这部分感受到的是失业、收入下降、债务压力、预期变坏。 所以,可以看到对M2增加很快,货币供应量增加很快,但是都在那玩,都在上半身玩,没到下半身。这就是我们现在问题之所在。 孙教授的观察和分析精辟。 现在的问题不是经济学理论能解决的了。 主要是收入分配结构的问题了。 比如有人退休金一两万,有人没有; 在一个县城,有人坐办公室安安稳稳一月七八千,有人在工厂加班的一月两三千……
  • 网友:春运时有群众反馈买不到票,记者到火车上采访了一下,发现周围的人都买到票了,遂得出结论,春运买票难的问题不存在😂
  • 不讲科学,不讲事实,媒体用核排方严重污染等各种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做标题来宣传焦虑,吃流量红利,最后吃亏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花冤枉钱囤盐及其它本来正常价因此涨价的食品,可恶至极!😡😡😡
  • 作为日本的海洋邻国,中国有权利要求日本在核废水排放上做到公开透明,回应各界的关注与疑虑。中国媒体、自媒体也应该关注福岛废水排放,但应该是关注对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给公众带来真实可靠的信息,而不是通过夸张甚至是虚假的内容来贩卖焦虑,博取流量,反倒是那些终日宣传核污水不是核废水的,多少只是攫取煽动民族情绪的流量红利,未必是真惦记百姓安危。
  • 我们的m2总额281万亿,绝对量和增量都全球第一。然而股市跌,房市跌,汇率跌,大家手里也没钱。
    钱去哪了,终于有人说透了!看了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的分析,一下搞清楚了。 孙教授分析,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二元结构。这个二元结构的两个部分,我找不到确切的词汇,不是很准确地说,一元叫国计,一元叫民生。形象点说,也可以叫作上半身与下半身。其中,国计的部分,都是比较重要的部分了,包括解决卡脖子的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升级的高端部分、专精特新、军工及政府部门等,总之是比较重要的高端部门。另一元是民生部分,则是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部分。如果分成这两个部分看,问题就很清楚了。市场上看起来充足的货币去了哪里了呢?主要去了国计的部分。就是在上半身循环。尤其是制造业中的高端部分和政府国企部门。而在另一元,即在民生部分或下半身流入的就比较少。因此,这部分就感受不到钱多了。相反,这部分感受到的是失业、收入下降、债务压力、预期变坏。 比如说今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14万亿,14万亿当中,比较先进的制造业拿了百分之七十几,然后政府的债券拿了12.6%。所以,可以看到对M2增加很快,货币供应量增加很快,但是都在那玩,都在上半身玩,没到下半身。这就是我们现在问题之所在。 孙教授的观察和分析精辟。现在的问题不是经济学理论能解决的了。 樊纲说,不存在通缩,是流动性陷阱,和孙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增发货币的情况下,价格下降,这不是通货紧缩,而是‘流动性陷阱’。”樊纲指出,流动性陷阱指的是,你货币再多、融资成本再低,但如果预期投资回报更低的话,我们仍然不需要货币,不去投资,不去扩大需求,这就像货币掉进了一个黑洞。” 放水再多,水永远不流向干旱的地方。
  • 这才是医药腐败之根本,坚决看好纠偏之后的,集采药光脚者,集采之王们的,鹏程九万里!
    集采推出后,拿了你们的,吃了你们的。以后会很快还给你们,沉冤得雪。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疫情严重透支了各地的医保,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在未来几年里的就医保障,国家必须要刀口向内,把行内内巨大的灰色空间给挤出来。 虽然2018年国家开启了强势的集中采购,推行三明模式,但是由于各地山头的存在,一方面,这些进了医保的廉价药械,进医院的时候大多被堵住了,另一方面,即使集采的药械进了医院,医院会把价格涨转而涨在耗材、术后用品等领域。 搞了一大圈,国家费劲千辛万苦,通过集采把药械价格砍了90%以上,可老百姓就医的成本和医保的支付金额却没有实质性的下降。对此,中央自然是不能忍的,随着奥密克戎的终结,自然就要把刀落在腐败群体的脖子上,逼着他们降成本。
  • 2023年,个人缴纳的居民医保费用将达到380元。近年来,这一费用每年都在以30元的递增幅度上涨。老百姓对于医保费用的抵触情绪日益加剧,而医疗反腐的曝光更加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医疗体系的严重怀疑。
    如今,人们常常感慨如今的医生似乎不再具备过去的医术,只见进医院就被一系列检查堆砌,而基本的费用往往要上千元,之后医生会根据这些检查结果进行广泛的药物治疗。与过去医生的望闻问切相比,如今的情况让人觉得医生不再真正懂得如何看病,这自然导致了就医成本的不断增加。
  • 从目前媒体报道看这轮医药反腐已经抓了180多位医院院长和书记!
    这些巨贪的院长确实该抓,但我们放下情绪来了解更多的一些信息是有必要的。 在我看来中国的公立医院院长大概是世界上最难干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政府要求公立医疗机构必须是公益性质,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但另一方面政府每年给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拨款杯水车薪几近于无,医院院长不得不想尽办法去盈利以实现收支平衡,这整个事情本身就很矛盾,各位群情激奋支持严办医生的群众不妨稍微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公立医院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再下结论,试想一下如果你做院长该怎么办? 希望这次整顿能有一个清晰的边界不要扩大化和污名化医护人员,否则专家们都躺平不干了,最终吃亏的仍是百姓,如果不对体制机制进行深度改革,那么无非是抓完这一波院长后换下一批人上来继续贪。 仅此而已。改开四十年来很多行业深层次的矛盾都需要继续推进大力度的体制改革,这是唯一出路。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