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长期以来对印度的估计过高,而对中国的估计过低。

这主要是因为印度是一个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所谓民主国家,并与西方有着深远的交往。

这使得西方观察家更易理解其情况。西方常期待印度的崛起能够平衡中国不断增长的实力。

可惜其实对于许多西方的分析师来说,我们中国是一道难解的谜。

关于印度经济蓬勃发展的普遍观点并非总是准确的。

经济学家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安指出,印度的经济增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已经出现滞后,到2018年更是由于过度强调自力更生,以及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种缺陷而几乎全面停滞。

尽管印度在过去两年的增长看似迅速,但这大部分只是一种统计幻觉,因为在疫情第一年,印度的GDP收缩幅度在全球所有大国中是最严重的。

外资口号很响亮,身体却很诚实

与2019年相比,印度目前的GDP仅增长了7.6%,这远低于其潜在的7%的年增长率。

工业部门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工业产量仅略高于2019年。前瞻性指标也并不乐观,私人部门的预期完成量又一次下滑。

尽管印度被誉为首选的投资目的地,但过去十年来,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额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仅占GDP的2%左右。西方资本号喊得多,但是身体很诚实。

许多外国公司在印度市场面临着严峻挑战。

投资者或许还记得,谷歌(GO­OG)多年来一直受到来自印度富有才干的初创公司群体的竞争压力,并面对复杂的监管环境,这种压力一直持续至今。2019年,沃尔玛(WMT)曾向美国政府抱怨不利于其业务的印度法规,并警告这可能对美印贸易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2021年,《金融时报》报道,沃达丰(OT­C­PK:VO­D­AF)在印度的业务,沃达丰思维(Vo­d­a­f­o­ne Id­e­as),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后,市场份额不断流失给竞争对手,如穆凯什·安巴尼的信实Jio,最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即便是亚马逊(AM­ZN),也在印度市场上遇到了重重困难,最近在投入超过70亿美元后,宣布了对印度的全面撤退。

这些教训都表明,苹果在印度可能会面临不可忽视的监管和竞争挑战,尤其是在其加大在印度的iP­h­o­ne生产力度的时候。

在印度搞制造业?没那么容易!

自2017年因销量低迷而停止在印度销售汽车后,通用汽车(GM)一直在印度市场挣扎求存,现正面临工会对其非法解雇员工和未支付工资的诉讼。

尽管苹果公司在印度的市场起步较低,其快速增长以及对此市场的积极态度都令人瞩目,然而,随着其试图降低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增加在印度的产量却面临诸多困难。

在印度大企业塔塔集团在豪苏尔运营的一家壳体制造工厂,生产线上只有大约50%的零部件品质合格,达到能够被运送到富士康的条件。

这一良品率远未达到苹果的零缺陷目标。虽然这家工厂正积极努力提高效率,但前路任重道远。

苹果公司一直都在派遣来自加利福尼亚和中国的产品设计师以及工程师前往印度南部的工厂,旨在培训当地员工并建立生产线,这种做法与其二十年前在中国实施的策略如出一辙。

自2017年以来,苹果就已经在印度生产低端iP­h­o­ne,其最近在中国发布新旗舰机型后几周内就开始在印度生产,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然而,近期的情况也凸显了苹果在印度所面临的挑战。

产能和品控的问题,在印度看起来真的没有那么容易爬坡。

可以见得,苹果公司在印度扩展和升级其制造业版图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很容易重蹈GM、沃尔沃等公司的覆辙。

国民素质或是深层原因

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Ev­e­r­c­o­re分析师Am­it Da­r­y­a­n­a­ni问苹果是否认为当前的印度可与“大约十年前”的中国相比,并且“印度是否有可能实现类似的增长”。

然而,我认为市场不应抱有过高期望,因为印度存在许多重大的结构性问题。

首先,我们中国2010年的成人识字率超过95%,而印度如今的识字率为77.7%,这与30多年前,即1990年的中国识字率大致相当。

实际上,这个问题比看起来更为严重,这引出了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结构性问题:印度市场的国民素质的异质性更高,因此更为复杂。

中国的识字率是以统一的汉语(汉语拼音)基础识字(常用3000字)为标准来衡量的,但在印度,只有57%的人口能够掌握该国最流行的印度语,其中还包括非母语人士。

另外,只有10-11%的人口能说英语,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英语并非母语。

这些因素使得直接将印度的增长轨迹与十年前的中国相比变得十分困难。识字率差异、语言碎片化和多样性,以及社会异质性,为苹果等全球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复杂的环境。

因此,在不解决这些结构性挑战的情况下,认为印度会走上与中国相似的增长道路是不明智的。

参考图表

1、Al­p­i­ne Ma­c­ro认为,印度近年来非凡的经济成功,是在该国承担其自身“巨大人口负担”的情况下取得的,而不是因为“该国具有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红利”。

如果管理不当,印度被大肆吹捧的人口特征,更有可能破坏而非促进该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2、根据联合国最新的全球人口预测,印度有望在2023年4月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自2000年以来,印度与中国的人口差距已从2亿多人逐渐缩小至2022年的略多于1000万人。

预计本月印度人口将达到14.25亿,赶上并最终超过长期领先的中国。

3、印度人口的中位年龄仅为28岁,而中国人口的中位年龄接近40岁

4、全球各国在2023年的经济衰退可能性: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问题更多是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

好消息是像我们中国或印度这样的超级大国,没有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

5、我们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全球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2022年占全球销量的95%。在印度,纯电动汽车(BEV)销量从2021年增长了4倍,至2022年接近5万辆,而汽车总销量增长了15%。

6、我们中国的钢铁产量就比全球排名第二的国家(即印度)大10倍。

7、主要工业国家的制造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