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美联储主席,现任美国财长,耶伦来北京了。

基本上就要来谈经济问题的,所以也和投资市场密切相关。

最明显的用意就是为了美债的事情,‬因为美联储明显处于“加息缩表”周期,正在全力抑制通胀.尤其是昨天6月份ADP就业数据大幅超预期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不方便直接买国债(那样会扩表),这个这个事情就得找个垫背的来做。

纵观全球,也就是中日有这个实力了,日本小兄弟,为大哥解忧不在话下,中国的话关系复杂,需要过来谈谈条件,‬其实就是这个么事。

耶伦的目的,就是让中国加量买国债,同时需要让中方“锁定而不抛售”。

因为国债这个东西,其实也是一件商品,“无论是没人买,还是有人抛”,都会拉高国债收益率的,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返利促销”行为。

一旦美债利率走高,美国那么赤字每年的利息就要提升,也就是美国赤字率就会更加严重。

同时也会拉高美元指数,导致市场避险情绪提升,美股也面临下跌风险,这会掣肘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决心。

所以这其实是美国的一个“心病”。

可以想象一下,耶伦过来,会把上面的话和中国高层说一下,也会“重点说明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比如如果美债利率提升,人民币汇率还会走弱,对A股和港股也不好之类的话。

但大国博弈没有傻的,中方也希望美国同意放松对自己的进出口管制。

所以简单说就是一句话“美方希望我们仗义扛债,我们希望美方给面放行”。

如果谈的不错,会发生啥呢?

其实就是中国将逐渐刺激出口,制造业会慢慢恢复,失业率还有所缓解,同时开始加强结汇管理,会加速人民币升值。

然后按照谈好的,拿着美元买美债,反正接近4%的利率也不亏,即便以后降低些也是3%左右。

同时中国东西性价比高,可以帮美国降低通胀影响,有利于美国经济未来渡过衰退周期并实现“软着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那样的话,按照当下中国央行的货币发行机制,在国内结汇美元的同时,也会同步投放大量人民币货币,其实就成形“货币超发”趋势,所以明年中国的通胀率大概率会走高的,有利于股市估值提升,也就是加速复苏进度。

而且一旦货币增发,会降低国内整体负债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地方债风险。

同时由于美国最新就业率出现“超预期上涨”,所以在7月26日凌晨,美联储基本100%会加息25个基点,然后11月份加息的概率也很大。

美国经济的韧性超过市场预期,一部分是经济底蕴所致,还有一部分就是之前说的由于之前印钱直接发给民众,所以有超额存款的撑腰。

美股基本上就是那10个科技巨头在涨,其实道指成分股大部分没咋动,所以同样是“结构性行情”,总体上还是很贵的,未来会跌的。

A股紧盯PPI数据的变化,并且这个数据要和“库存反馈”联动来观察,这个以后会单独写一篇。

总体看,上涨也要等到4季度了,整个3季度都是“横盘震荡”,所以其实我心里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经济越萧条,人们也就越渴求从股市上盈利,这种急迫会加大焦虑的情绪,伴随着天气的燥热,也会一点点蚕食大众的耐心,所以在未来的100天内,会不断有人失去筹码,被震出局。

每当悲观来袭的时候,它都化妆为一种“谨慎的审视”,所以大部分人会“呆若木鸡的目送着低点过去”,于是平庸不可避免。

这种轮回我自己也经历了几次的,但大概经过近10年的反思,我明白要抓住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