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与抉择,都是和战略定力密切相关的词汇。面对纷扰的国际形势,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不被外部因素所扰,做好自己的事,这是中国的大智慧。最近惊艳亮相的第六代战机,和下水076型两栖攻击舰,就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研发战略结出的硕果。国际形势风起云涌,我国能够潜下心来十年磨一剑,这份坚持的毅力,这种毫不动摇的气魄,并不是一般“墙头草”国家的能够理解和模仿的。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实践中沉淀磨炼出来的国家气质。

回过头来,我们继续回到历史中,看看我们的主人公曾国藩在面临抉择时,有着怎样的表现。上回说到太平军采用“围魏救赵”之计解天京之围,击破咸丰的江南大营,同时攻陷浙江、江苏两省。值此形势危急之际,咸丰不得不采纳了老臣肃顺的谏言,将两江总督的职位授予曾国藩,命他极速驰援浙江,以退敌军。然而,曾国藩和胡林翼两人指挥的安庆之战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分兵救援浙江,正好就中了太平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咸丰本来就对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有所犹豫,曾国藩倔强的性格脾气实在是不对咸丰胃口,屡次让咸丰下不来台。但此时实在无人可用,所以咸丰在曾国藩的谢恩折上批了一句:“卿数载军营,历练已深。惟不可师心自用,务期虚己用人,和衷共济,但不可无定见耳。”意思是:“爱卿在军中已有多年,带兵经验丰富,但惟不可以有私心,务必虚心用人,和其他同僚处好关系,但不可以没有主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意思,就是怕曾国藩只手摭天,独断专行。

曾国藩虽然接受了咸丰“两江总督”的任命,但命他驰援浙江这道命令却让他犯了难。曾国藩清楚地知道,咸丰的江南大营之所以被击破,就是中了太平军的分兵之计。此时,安庆城已被湘军围得水泄不通,若分兵调往浙江,一来远水无法救近火,二来安庆城的太平军必将反攻突围,自己辛辛苦苦构筑的围城之势将会土崩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安庆相对于南京,处于长江水道的上游,曾国藩的策略很简单,也很实用,就是要顺流而下,逐个击破蚕食,最后再攻克南京,完成对太平军的致命一击。

面对咸丰的命令,曾国藩不为所动,上疏咸丰阐述战争态势,说攻克安庆是拿下南京的前提条件,我从全局着眼反复思考推演,总还是觉得从安庆撤兵支援浙江是不妥当的。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能从安庆分兵,态度非常坚决。咸丰想了想曾国藩的性格,也觉得没法说得动他,只好同意了曾国藩的计划。

此时,湘军围困安庆的守军已经击退了多次太平军派遣的援军。太平军的陈玉成部始终无法打穿安庆的包围圈,于是再次挥军西进,进攻湖北,一时间武昌危急。

此时只有湖广总督官文所率三千防兵驻守武昌,而且战斗力极差。听说太平军来攻,整个武汉三镇的官员富户逃徙一空。湖北可是湘军胡林翼的地盘,胡林翼时任湖北巡抚,如果湖北被攻陷,那可不是说着玩的,乌纱帽保不住不说,连人头都可能不保。这下身在安庆的胡林翼坐不住了,想要带兵回援武汉,而曾国藩却仍然坚持己见,不同意分兵。

胡林翼不同于其他同僚,他可以说是曾国藩的知己,此时二人为是否分兵只是吵得不可开交,胡林翼一时气急,骂曾国藩是“笨人下棋,死不顾家”。曾国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若他形势判断错误,致使武汉真的陷落,不仅好兄弟官位不保,自己也难辞其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曾国藩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陈玉成部突袭湖北,准备并不充足,而是在无法攻破安庆包围圈的形势下,采取的调虎离山之计。我们从地图上看,曾国藩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即便陈玉成部攻克了武汉,但没有长江水道的后勤补给的情况下,陈玉成部所攻克的武汉不过是一块飞地,仍然无法长久驻守。而想要把握战场的主动性,就不能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所以曾国藩固守安庆据不分兵,就是要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只不过固守安庆的风险也很大,一旦武汉有失,咸丰的处罚命令估计要比太平军的刀还要快。此时作为决策者的曾国藩,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最终,胡林翼只调动了李续宜部回援湖北,后续胡林翼想调鲍超和多隆阿等猛将时,均被曾国藩拦了下来。

还好,太平军的陈玉成部虽然进攻湖北的过程中,前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无法攻克武汉,曾胡二人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回朝廷又出事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陆续开抵中国沿海,对中国宣战。同年八月,曾国藩收到咸丰发出的急诏,命他火速派鲍超带三千人“兼程前进,克日赴京,交胜保调遣”。怎么回事呢?原来英法联军此时已逼近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到承德避难,出逃之际下旨让曾国藩勤王救驾。

咸丰的瞎指挥是出了名的,我们看看咸丰面对危机的处理方式,就可以领略他的指挥风格。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他自己不调遣周边的军队防卫阻击,而是调远在安庆的曾国藩的湘军,这传信路上一来一回,北京城能守得住?要知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这种远水救近火的方式根本无济于事。况且你这个总指挥都逃了,军心都散了,你叫湘军长途跋涉过来救驾,能打胜才有鬼!

曾国藩自然心中有数,救驾是赶不上了,只能事后与英法联军议和,于是只好顶着抗旨的压力说:“此事无益于北,有损于南。”就是说,我派兵北山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利于当前安庆的战局。

但是自古君命不可违,若是落下了不忠的罪名,那恐怕名节和性命不保。于是,曾国藩采纳了幕僚李鸿章的建议,用“拖”字诀应对圣旨。他八月二十五日接到圣旨,九月初六日才回复了一道奏折;同时,他在奏折中奏请朝廷选用曾胡中的一人带兵救驾,这样等到朝廷批示,又得过去几日,那时形势也许已经变化,不用他火急火燎地救驾了。

经过这几番折腾,安庆的攻城战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在短期内完结这里的对峙。曾国藩究竟能否攻破安庆城,我们下回再说!

喜欢的朋友可以加关注,观看“前篇”曾国藩过往的经历!

参考文献:

张宏杰《曾国藩传》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姜忠喆 《曾国藩全书》辽海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