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色雷斯人

色雷斯人是巴尔干半岛最早的居民之一,主要分布在现今的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 罗马尼亚和 土耳其等国境内。古代色雷斯人说色雷斯语,属印欧语系。色雷斯人一名用希腊文标示为Θρακιοζ,亦译色腊基人,似乎源自于赫布鲁斯河(今马里查河)一带与希腊人有过交往的一个特定部落之名,到前7世纪中叶时已被一般用作诸多部落的统称了。

(1)分布地区

色雷斯人世代居住的色雷斯地区(Thrace或Thracia/Thrakia),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部,其历史界线曾历经变动。除了庞蓬尼·梅拉以外,古代作家对当时色雷斯的地域范围似乎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大致是以伊斯特河(今多瑙河)之南今保加利亚一带为中心区域,向南延伸至爱琴海沿岸地区,并包括萨索斯岛、萨摩色雷斯岛乃至累姆诺斯岛,朝北兼及多瑙河以北的达西亚人地区,直抵喀尔巴阡山和蒂萨河上游,东濒攸克辛海(今黑海)、普罗滂提斯海(今马尔马拉海),西邻斯特里蒙河,与马其顿人、伊利里亚人地域相接。

但在更为邈远的历史时期,色雷斯人的居住地域曾比上述范围要宽泛得多,“一度占有过从攸克辛海到亚得里亚海的整个巴尔干半岛”,甚至一直向东延伸到密俄提斯湖(今亚速海)和辛梅里亚海峡(今刻赤海峡)。这就是说,色雷斯人的活动区域不限于古典时代所见的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东北部、土耳其西北端、匈牙利东部一带,甚至还涵盖了今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很大的一部分及乌克兰南部沿海地带。在巴尔干西部,随着伊利里亚人沿亚得里亚海岸的急速南下,色雷斯人为其压力所迫,不得不向东退往巴尔干中部地区。据有人推测,伊利里亚人往东驱逐色雷斯人的时间,约当公元前1300年左右,起码公元前1100年以前,阿克修斯河以西地区已被伊利里亚人所占据。后来马其顿人势力兴起,又进一步将色雷斯人继续向东推压,迄公元前480年之后,斯特里蒙河以西土地便已纳入马其顿版图。这样就大体形成了上述色雷斯地区的西部界线,从而奠定了巴尔干半岛古代族群的基本分布格局:伊利里亚人位居西部,色雷斯人居东部,希腊人居南部,而三者之间的内陆腹地则夹居有混融型的马其顿人。色雷斯人在巴尔干西部一带的历史性居留,似乎多少仍遗下了一些痕迹,据说其后裔曾一度残留于阿尔巴尼亚沿海的个别岛屿,同伊利里亚人杂居,直至最终被后者同化;色雷斯语言的某些因素也还对日后阿尔巴尼亚语的形成产生过影响。

需要一提的是,色雷斯的地理范围有时也被引伸到了小亚细亚的西北部一带,按色诺芬的说法,这里称作“色雷斯的亚洲部分”,其范围从攸克辛海口开始,一直延伸到赫拉克里亚(约当今土耳其埃雷利一带),亦称比提尼亚。在庞蓬尼·梅拉笔下,博斯普鲁斯海峡本身就被称作“色雷斯海峡”。在地名学史上,则素有“色雷斯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称,正如海峡西端凸吻部的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周边地区古称“色雷斯的三角地带”(Thracian delta)一样。总之,从历史上看,小亚西北部一带可能曾经是来自巴尔干的色雷斯移民的一块留居地,狭窄的博斯普鲁斯与赫勒斯滂(今达达尼尔)两海峡从未成为过历史上移民运动的障碍。相传早在大约公元前1200~1000年期间就有色雷斯人跨越海峡进入小亚西北部,后来似乎又一直不断有来自巴尔干方向的移民迁入,在小亚以充任雇佣兵为业。可见,色雷斯的地域范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是伴随色雷斯人活动的变迁而在空间上有所进退、移易的。

(2)起源

色雷斯人的起源不详,究为巴尔干土著,还是来自多瑙河以北的外来移居者,尚无确凿材料可证,但一般肯定其属印欧语系族群。如果我们确认古印欧人的故土大致可圈定在黑海北岸南俄草原一带的话,那么不妨认为最早的色雷斯先民可能就是从南俄草原辗转迁入巴尔干的游牧部落。

有关色雷斯人的文字记载,起初主要出自古希腊人。希腊人从公元前7世纪起开始在色雷斯沿海地区建立殖民地,同色雷斯人渐多接触。活动于前7世纪中叶前后的阿尔基洛科斯,被认为是最早在作品中提到色雷斯人的希腊作家之一。当时他参加了帕罗斯居民赴色雷斯沿海萨索斯岛移民的远征队,在那里同色雷斯人发生过冲突。大概比他更早一些时候的诗人赫西俄德(约前8世纪),也已知道了远在北方的色雷斯,把它看成是刮到希腊的凛冽寒风的策源地。希腊神话中的北风神玻雷阿斯(Boreas),相传即居于色雷斯的萨尔密得索斯,这位诸风之王的形象是满脸胡须,长有翅膀,身强力壮,并穿着引人瞩目的御寒衣服(显然与一般希腊人的装束相异)。荷马史诗曾分别从地名或民族称谓的角度,数度提及色雷斯,而且,《伊利亚特》中提到的色雷斯人,常常是以特洛伊人同盟者的面目而出现的。从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的著述中可见,希腊人对色雷斯人的认识更进一步深化了,色雷斯人已成为他们所熟知的最重要的蛮族之一。

据认为,色雷斯人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第2000纪末~前6世纪末),该时期后期色雷斯人形成大体统一的古代型部落共同体,并与希腊人开始发生交往;第二阶段(公元前6世纪末~前3世纪初),为色雷斯人国家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3)国家

公元前5世纪初,一部分先进部落的社会经济愈益成熟,正在孕育着突破固有的氏族公社制模式。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在波斯帝国征服和占领(前514~前480年)这一外来压力的促动下,南部赫布鲁斯河流域的色雷斯部落逐渐走向统一,这样,“氏族制度的机关便必须转化为国家机关,”从而形成了以奥德里西亚部落为核心的国家组织,特雷斯一世(TeresⅠ,约前480~约前450年在位)成为该王国的创建者。其子西塔尔塞斯执政期间(约前450~前424年在位),奥德里西亚王国国力兴盛,广拓疆土,先后降服罗多彼山区诸部落、培奥尼亚人一部,其势力扩至斯特里蒙河与哈伊莫斯山以北的盖塔人地区,还进抵马其顿南部平原和阿克修斯河谷一带。王国的海岸线从爱琴海的阿布德拉,延伸至黑海沿岸的多瑙河口,甚至连黑海西岸的一些希腊人城邦也不得不承认其霸权,并对之缴纳贡金。迄塞奥底斯一世(SeuthesⅠ)治下,奥德里西亚国王乃自称“色雷斯人之王”,其王国每年向内地土著部落和沿海希腊人城市征收的贡赋总额约达400塔兰特4,一度成为亚得里亚海与黑海之间最强大的一个政治实体。人们至今还不太清楚色雷斯人当时如何具体称谓他们的国王,王国究竟是否一直拥有固定的首邑,但可肯定的是,前4世纪时的统治中心是在塞普瑟拉。作为早期国家组织,奥德里西亚王国的统治结构尚颇松散,无常备军,兵力主要靠临时征召。王室的权力通常很大,但国王死后,国土往往由王的诸子加以分割。王室的威权之下,有较低层级的部落权贵,一般直接管辖几块领地,由他们的代表组成议事会,协助国王进行统治。而当王权处于弱势之时,部落权贵往往各自为政,彼此相争。这种局面常为周邻强邦所利用,乘虚而入,酿成分裂。公元前5世纪末阿玛托科斯(Amatokos)为王时,色雷斯人的奥德里西亚王国转而趋衰,前359年终致碎裂为三个不大的部落联盟,其中以塞奥波利斯(在今保加利亚卡赞勒克附近)为首邑的那个联盟存续时间较久。但色雷斯的土地最后仍相继落入马其顿人之手。

卡扎劳提到,奥德里西亚王国衰败之后,在盖塔人中可能还出现过某些王国,大概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在斯基泰人入侵浪潮的面前显得过于突出,首当其冲,结果未能持久。公元前2世纪兴起的一个达西亚人王国,亦因被迫对付日耳曼族系巴斯塔奈人的进攻而没有留下多少历史印痕。

(4)融合

从上古时期起,迄于中古,色雷斯族群在与不同外部势力的交往和冲突中,逐渐发生了分化、裂变。居住在今保加利亚境内的色雷斯人先是沦入马其顿-希腊帝国的统治之下,公元前2世纪后该地区又为罗马所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在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熏染下,直至拜占庭时期。公元7世纪末,由于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的相继入侵,本地的色雷斯人遂被同化,共同熔铸为后来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亚人。早年残留在巴尔干西部的少量色雷斯人,则在大约公元前5世纪左右就同占优势的伊利里亚人渐相混化,至中古时孕育出了阿尔巴尼亚民族。而色雷斯人北方支系的达西亚人-盖塔人,自公元2世纪初其王国灭亡时起,即被纳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后与入居当地的罗马移民发生融合,实现了罗马-拉丁化,由此形成罗马-达西亚人,亦即后来罗马尼亚人的先民。一般认为,近现代民族往往是在古代民族分衍、重组与再融聚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色雷斯人的成员主要参与了近现代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民族的形成过程,也部分地对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乃至希腊、土耳其民族的形成施加了影响。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