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
【原文】
原文太长,略。
【译文】
燕国的客卿蔡泽听说了这件事,便向西进入秦国,先让人向范睢扬言说:“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之士,他一见到秦王,就必会使您为难,进而夺取您的位置。”
范睢很生气,遣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时态度傲慢不敬,使范睢大为不快,因此斥责他说:“你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的相国,那就让我听听你的根据。”
蔡泽说:“吁,您见事何其迟啊!四个季节按春生、夏长、秋实、冬藏的次序,各完成它的功能而转换下去。您难道没有看到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的下场吗?这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
范睢笔意辩驳说:“有什么不可以的!这三个人的表现是节义的准则,忠诚的典范呀!君子可以杀身成名,并且死而无憾。”
蔡泽说:“人们要建功立业,怎么会不期望着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呢!身命与功名都能保全的,是上等的愿望;功名可以为后人景仰效法而身命却已失去的,就次一等了;声名蒙受耻辱而自身得以苟全的,便是最下一等的了。商鞅、吴起、文种,他们作为臣子竭尽全力忠于君主取得了功名,这是可以为人仰慕的。但是闳夭、周公不也是既忠心耿耿又道德高尚、智慧过人吗!从君臣关系上说,那三人虽然令人仰慕,可又哪里比得上闳夭、周公啊?”
范睢说:“是啊。”
蔡泽说:“如此说来,您的国君在笃念旧情、不背弃有功之臣这点上能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哪一个相比呢?”
范睢说:“我不知道能不能比。”
蔡泽说:“那么您与商鞅等三人相比,谁的功绩更大呢?”
范睢说:“我不如他们。”
蔡泽说:“这样的话,如果您还不引退,将遇到的灾祸恐怕要比那三位更严重了。俗话说:‘太陽升到中天就要偏斜而西,月亮圆满了即会渐见亏缺。’进退伸缩,随时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求适应,是圣人的法则。现在您仇也报了,恩也报了,心愿完全得到满足却还不作变化的打算,我私下里为您担忧!”
范睢于是将蔡泽奉为上宾,并把他推荐给昭襄王。秦王召见蔡泽,与他交谈,十分喜爱他,便授与他客卿的职位。范睢随即以生病为借口辞去了相国之职。昭襄王一开始就赞赏蔡泽的计策,便任命他为相国。但蔡泽任相国几个月后,即被免职。
【解析】
此时的范雎处境并不是很好,一来因为范雎推荐的王稽、郑安平出问题,范雎要承担连带责任。往轻了说,罢官降职。往重了说,搞不好杀头都有可能。如何处置范雎秦王自己也为难,所以才会有秦王敲打范雎,范雎虽然看出秦王心思,但也无可奈何。
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应侯惧,不知所出。
秦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其一,范雎本身戴罪,要处置给朝野一个交代,算是定人心。
其二,长平之战后,虽然没有趁机灭赵,但是赵国元气大伤,天下已经无有能和秦国对抗的国家。范雎对于秦国的价值基本上没有了。
其三,此时秦王已经七十一岁(秦王19岁登基),纵然古代贵族懂得养生、生活条件好寿命能长。但是再长,71岁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寿了。秦王料定自己时日无多,要安排后事,朝野中就要选择能够辅佐新王平衡实力之人。
其四,白起之死固然有白起自己作的因素,但若没有范雎推波助澜,白起也不可能真死。对于白起之死,秦国国内有怨气,这股怨气需要发泄出来才行。
“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其五,范雎身居相位(公元前266年起)11年,多少人想升而不得,多人眼红他的位置想把他拉下来。
这些因素之下,范雎的确要动一动了。但是怎么动?要考虑这三个因素。
第一,范雎的性格
通过范雎报复魏齐,天下都知道范雎是个睚眦必报之人,如果在处理范雎的时候,但凡有点让他不舒心、委屈,搞不好他就要报复。
第二,范雎的身份
当时秦国吸纳了很多六国来的人才为其效力。范雎就是关东六国出身。现在范雎身居高位,处理了他,那么关东六国之人会怎么想,是否愿意再为秦国效力。
第三,影响
所谓影响说白了要动范雎,不管是软的还是赢的,都是卸磨杀驴。一旦这样做了,以后谁还愿意忠心为秦国办事?
所以,范雎要优待,而且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要皆大欢喜。
于是乎,蔡泽出现了。
对于蔡泽到底是摸到了秦王的意思故意如此,还是说他压根就是秦王安排的说客。这两者皆有可能。但是后者可能性更多一些。
为什么这么说?
“王新悦蔡泽计画,遂以为相国。泽为相数月,免。”
在范雎辞职之后,秦王让蔡泽担任国相,但是没过多久就免了。这说明蔡泽是过渡品,时间一到作用就没了。而蔡泽的作用就在于说服范雎功成身退主动辞职。
但是范雎真是被蔡泽说动的?未必。
以范雎的聪明才智,他未尝看不出秦王对他已经有所不满。之所以不退,其实也是在等待一个契机。与其说蔡泽说服了他,倒不如是他借着蔡泽的说服作为一个台阶合理的走人。
如果是范雎在秦王表态后直接称病走人,那么秦王会不觉得范雎猜透了自己的心思而故意走人避祸,甚至怀疑范雎心里是否有恨意。但是如果是在经过蔡泽说服之后,懂得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的道理,这样走,心理状态又会不一样了。
前者是遗憾无奈,后者是坦荡自然。两种不同的心态,必然产生不同的后果。
人心的把握就是这么微妙。
【启发】
对于咱们来说,功成身退严格来说不一定要像如古代谋臣武将张良、姚广孝、李泌那样,帮帝王平定天下后,辞官不做隐居山林。
现代职场中的功成身退,更多是一个分利留余地的过程。
如果你是领导者,工作有功,别想着都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功成身退就是把功劳推给上级、分给下级。既能够让上级看到你懂事、会做人,又能让下属觉得你是一个值得跟随的领导。
如果你是一个员工,工作有功,也别想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独吞。功成身退记得要有功归上,稍微带一带身边的同事,这既是分摊仇恨、拉拢盟友,更是表明心迹。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会因为你功成身退、有功归上、分给众人而少一份。
或许别人也并不是真要拿你什么,也可能就是要你这么一个态度,仅此而已,可惜懂的人不多。
所以说,智者、圣人的功成身退不是真的退,而以退巩固所得,如同人要跳得高必须先蹲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