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和宇文泰各自扶持了一个傀儡皇帝之后,北魏就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

而对于高欢和宇文泰而言,只有尽快消灭对方才能让自己的统治具有法理型。

而当时高欢占据的地方是当时最富庶的河北,山东等平原地带,有80个州270万户军民;而宇文泰的西魏除了关中平原外,自然条件就比高欢要差很多了,西魏只有33州66万户。所以当时西魏的条件要远差于东魏。

高欢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在公元536年向西魏发动全面进攻。试图一举攻入关中,歼灭宇文泰的势力。

而面对高欢号称十万的大军,宇文泰这边关中能凑出来的军队也就一万多人,悬殊是非常大的。

那么宇文泰该如何抵御高欢的进攻呢?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东魏和西魏发生的小关之战的全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收获与反思

公元534年,高欢失去了对洛阳的控制导致元修在宇文泰的配合下逃奔长安。高欢虽然随后攻下了洛阳,但失去了傀儡皇帝,高欢也就失去了统治的法理性,于是只能再立元善见为帝,并将皇帝迁到了自己统治的核心区邺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北魏出现了两个皇帝,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所以历史上就把这两个政权称为东魏和西魏。

但从经济,人口和军事实力来看,当时高欢的东魏政权还是要优于占据关中和西北的宇文泰的政权的。所以高欢开始不断的向西魏政权发动攻击,试图逐步消灭掉西魏政权,恢复大一统的北魏。

高欢首先就是先把倾向于自己的势力争取过来,包括策反了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接下来拿下了稽胡部落的刘蠡升,之后派司马子如率领大都督窦泰、太州刺史韩轨等人攻打潼关,又转向从蒲津连夜渡河,攻打华州,结果被华州刺史王罴打败撤军。

之后南梁北伐,高欢派遣高敖曹统率三万人马赶往项县,窦泰统率三万人赶往城父城,侯景统率三万人马赶往彭城抵御南梁的进攻。

南梁撤军后,公元536年初,高欢亲自带一万名骑兵突袭西魏的夏州,连夜攻入城中,抓住了刺史斛拔俄弥突,此时西魏的灵州刺史曹泥与他的女婿凉州刺史普乐人刘丰又投降了东魏,西魏出兵攻打灵州,高欢派阿至罗三万名骑兵越过灵州,绕到西魏军队的背后出击,西魏的军队撤退了。高欢命令阿至罗进逼西魏的秦州刺史万俟普,高欢本人又率领了大队人马策应阿至罗。西魏的秦州刺史万俟普与他担任太宰的儿子万俟洛、豳州的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以及他们所督率的将领三百人一起投奔了东魏。

之后南梁讨伐东魏,高欢派侯景统率七万兵马入侵楚州,俘虏了刺史桓和;接着又向淮河的上游地区进军,南、北司二州的刺史陈庆之击败了这支东魏部队。这一战后,高欢清楚自己目前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消灭宇文泰,奠定自己在北方的统治地位,所以迅速跟南梁议和,然后就开始筹备向西魏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公元536年年底,高欢再次集结大军准备全面进攻西魏。这次高欢将大军分成了三路:

北路,高欢亲自带着两万人号称十万,向蒲阪(山西蒲州镇黄河东岸)集结,建造了三座浮桥,大张旗鼓地表示要从蒲津渡口渡过黄河,绕道进攻关中的侧门。

中路,让窦泰带领一万人向风陵渡(山西芮城黄河北岸)集结,进攻潼关,从而直接攻打关中正门。

南路,派高昂带领一万人,目标是西魏洛州州城上洛(陕西商州),如果顺利那就沿路北上进攻蓝田关,直插关中的后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宇文泰这边能抽出来的兵力也就一万多人,双方的实力是非常悬殊的。而且当时关中还发生了大饥荒,导致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局势对于宇文泰而言是非常残酷的。面对高欢的三路大军,任何一路如果放进关中都是致命的威胁。但宇文泰又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分兵去抵御,所以现在的局势对于宇文泰是严峻的考验。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宇文泰冷静的分析出高欢的蒲阪以及上洛方向的部队主要的作用都是牵制宇文泰的部队,而主力依然是攻打潼关的窦泰。但窦泰的部队是高欢的精锐,存在骄纵的心理,如果自己能集中兵力攻打窦泰,只要打败了窦泰的军队,就完全可能翻盘。但西魏内部各将领的意见并不一致,所以产生了争议,宇文泰没有拍板决策,而是佯装撤退,带部队回到长安,回到长安后找到了担任直事郎中的侄子宇文深,让宇文深帮忙分析局势,宇文深指出“窦泰是高欢手下骁勇的将领,如今我们的大军要是攻打蒲坂,高欢坚守不出,窦泰前来救援,那么我们就会出现里外受敌人威胁的局面,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不如选出一支轻装的精锐部队悄悄地从小关出去,窦泰性格急躁,必定要来同我们进行决战,而高欢老成持重不会立即救援,这样的话,我们迅速出击窦泰,就一定能够捉住他。捉住了窦泰,高欢的进攻自然就被阻止,我们再调过头来袭击他们,就一定可以取得胜利。”这跟宇文泰的意见高度吻合,从而加强了宇文泰的信心。

于是宇文泰拍板按照这套思路执行。

宇文泰这次又是采用偷袭的战术,只带着六千轻骑兵连夜赶路,在大雪纷飞的晚上来到潼关东的小关,出其不意地来到了窦泰的侧后方。窦泰发觉之后看到宇文泰的兵力并不多,所以没有重视宇文泰,于是率领部队从风陵渡过黄河,准备对宇文泰发动进攻。而宇文泰抓住窦泰大军渡河之际,对窦泰大军发动突袭,宇文泰骑兵的冲击直接导致窦泰大军被分割,于是发生了溃散,窦泰已经无法控制局势,最终窦泰看大势已去,只能自杀。这一战宇文泰和窦泰的兵力相当,但宇文泰抓住了窦泰轻敌的弱点,利用他们渡河分散之际,强势冲击窦泰的军队,造成窦泰军队信心崩塌溃散,从而赢得了这场胜利。所以窦泰的失败主要原因就是轻敌。但窦泰的溃败直接就影响到了高欢大军的士气,而当时还是冬天,黄河上结了薄冰,高欢的军队如何涉河而渡比较困难,辎重也是一个问题,所以当窦泰的中路失败之后,高欢实际上这次攻击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只能撤军。而宇文泰下令全力追击高欢,高欢的撤军迅速演化城溃败,要不是断后的薛孤延拼了命抵挡追兵,一天之内砍坏了15把刀,高欢甚至很可能凶多吉少。而在南路,高敖曹的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比较强悍的,一路所向无敌一直杀到了上洛城下。

当时上洛(陕西商洛)城中泉岳和他弟弟泉猛略,还有杜窋等密谋响应高敖曹,洛州刺史泉企杀了泉岳和泉猛略。杜窋逃跑后归附了高敖曹。高敖曹攻打上洛城,结果中了三支流箭,身受重伤,但依然坚持进攻,最终上洛失陷。高敖曹准备继续北上攻击蓝田。

这时高欢派人送信给高敖曹,告诉高敖曹东边的两路进攻都失败了,让高敖曹撤退,如果不能带出军队就一个人跑回来。但最终高敖曹还是将所有的人都带回了东魏。而之后上洛也被西魏所收复。

从小关之战来看为什么宇文泰能在强弱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面对高欢声称的十万大军,如果宇文泰分兵抗衡,其实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面对这种情况,宇文泰只能凭借其经验和判断去赌,赌攻打潼关的窦泰是高欢主攻方向,只要打掉高欢的主攻方向就能挫败高欢的这次进攻。而事实证明宇文泰也是赌对了。

当然宇文泰做出如此决策也不完全是靠赌。背后更多的是经验和判断。因为高欢要想进攻长安,必定还是要带很多辎重设备,从这一点来看,上洛这条路线基本可以排除在外。而窦泰这条路线过风陵渡过黄河的路线很成熟,进了潼关就一路坦途,所以高欢把重点放在这个方向比较正常。

而更重要的是高欢走蒲阪渡河搭了浮桥一直没渡有点虚张声势的感觉,而过了蒲阪面对的就是王罴镇守的华州,之前高欢就曾经想攻打华州结果吃了亏,驻守华州的王罴也是比较勇猛的,所以高欢攻打这一路时就心存顾虑。所以宇文泰担心的就是窦泰这一路了。

而高欢的分兵的路线虽然对宇文泰而言是一种迷惑的方法,但是也造成了在每一个方向上的兵员的不足,他也在赌宇文泰不敢赌集中兵力在一个方向,但最终宇文泰真的赌了一把,而且让宇文泰猜中了,这才导致了自己的溃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宇文泰小关战役胜利的另外原因就是窦泰的轻敌。从绝对力量来讲,窦泰的兵力也是大于宇文泰的,但是宇文泰搞了一招虚虚实实,先撤回长安,做好固守长安的准备,然后趁黑夜主力急行军到小关,出现在窦泰的侧后,导致窦泰只能仓促间渡黄河,而宇文泰在窦泰半渡之际出击,窦泰的主力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就被打散了。而在冷兵器作战时期,大部队一旦溃散,那就注定着无法力挽狂澜。最终窦泰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我们读了这么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就会发现战争不是谁的绝对实力大就一定能胜利,战场是战术,战法以及心态的比拼,高欢虽然绝对兵力远大于宇文泰,但宇文泰不正面对接高欢,而是集中优势兵力,打高欢的其中一支力量,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宇文泰是懂得这个精髓的。而这样在局部战场就形成了宇文泰和窦泰的实力接近持平的情况。而宇文泰又利用突击的突然性和地理地势,从而在局部占据优势,最终战胜了窦泰,并导致高欢整体进攻的失败。我们看我们的近代革命战争,教员确实是读历史读得通透,深刻的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才有了在整体国民党势力大于解放军的情况下,最终一个战役一个战役的啃下了国民党集团。读历史就是为了应用,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读历史的人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