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虽然精妙,但是传世完善的法帖,实在寥寥无几,后世无法透过漫漶,缺失神韵的字体,悟得“二王”笔法,令人遗憾不已,幸好唐朝时期,李世民为了传承“王字”,命人编撰几件巨幅字帖。
比如《圣教序》、《十七帖》,皆是后世“必备范本”,今天我们主要看看《十七帖》,此帖是宫廷高手,参考公元247~361年,写给周抚的29封信集成,全卷采用小草,包含27幅帖,共计1166字。
蔡希综曾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此作的章法排布自然,毫无僵硬之感,衔接顺畅灵动,气脉遒和娴雅,笔笔草法尽备,极具今草之美,非常适合初学者。
可惜最早的墨稿失传,市面拓本分为3个体系,第一个是“贺监本”,相传是南唐李后主,得到贺知章《十七帖》临本而作,第二个是“唐摹本”,由唐人临摹和翻刻,目前存世偏少。
最后一种则是“馆本”,由弘文馆所摹勒,褚遂良加以审定,他自幼师从欧虞,获得亲自指点,之后鉴定“王书”真伪,十分熟悉“二王”神质,《旧唐书》曾写道:“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馆本”皆由褚遂良鉴评,保留真实的风貌和姿态,与原稿最相似,如今河南的开封博物馆,发现一幅唐刻《十七帖》,乃是“馆本”里面的佼佼者,其他版本缺损的字体,本帖尽数保留,同真迹相差无几。
字体洒脱遒劲、含蓄畅意,姿态十分灵动,比如“人”字,左边起笔尖峰,收笔回挑而出,不断变幻,可谓动态十足,右边中锋衄错,劲力深入纸面,肌理丰厚,质感颇为高级,而且左右分布险绝,极具趣味性。
毫不夸张的说,此帖细节精善,还原最准确的草法,以及“二王”气韵和技巧,全篇未经裁剪和拼接,内容极其完整,足以改写书法史,1990年7月,文物局将其评为“一级国宝”。
卷尾附带冯铨、罗振玉、吴宝炜等,完整的名家题跋,还有唐太宗大草“敕”字,和褚遂良小正书,可时常临摹,夯实自身基础,下笔精准有力、形神兼备,尽显萧散醇和的天然意韵,日后撰写狂草,也能从容自若。
而今,我们对唐刻《十七帖》,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是全新装裱的手工经折装,外观精美,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解,帮助初学者识读,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细腻,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