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今湖南双峰县)。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 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两个人的性格我们从各种史料中记载都可以看得出,曾国藩如“水”,左宗棠如“火”。都说两人最后交恶,其实则不然,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曾国藩和左宗棠真正有交集是在咸丰二年(1852年),朝廷下旨,让曾国藩办团勇(后来的湘军),和绿营兵一起抵御太平军。这一年,曾国藩在家乡为母亲丁忧。而此时太平军正在攻打长沙,左宗棠正在湖南巡抚张亮基手下做幕僚,帮助张亮基抵御太平军。此时,曾国藩已是二品大员,左宗棠只是一个师爷。一来二往,两个人就有了交集。
曾国藩
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作为曾国藩的幕僚,被曾国藩保举为四品的京堂候补,负责在湖南招募乡勇。而左宗棠并没有将自己招募的军队,称为“湘军”,而是命名为“楚军”。个中意思耐人寻味,按理说作为曾国藩的手下,我安排你左宗棠去招募军队,你得以我的名义命名军队。左宗棠没有,曾国藩也没有追究。究竟是左宗棠想另树大旗,不想寄人篱下,还是左宗棠高瞻远瞩想给曾国藩留下“湘军”的最后血脉,各有各论。
咸丰十一年(1861年),左宗棠率军入浙,曾国藩推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朝廷应允,最终左宗棠成为封疆大吏,这也是左宗棠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以前都是四处打工,此时左宗棠已经49岁。
曾国藩和左宗棠
此后两人通力配合,镇压太平天国。同治二年(1863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曾国藩此时已经开始围攻天京(南京),次年攻克天京,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两人最大的矛盾就产生于此,天京被攻克后,曾国藩上奏朝廷幼王洪天贵福已死。左宗棠得到的消息是洪天贵福已经逃走,左宗棠并没有告诉曾国藩,而是直接上奏朝廷。两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打起了嘴官司。最终,洪天贵福在1864年10月25日被抓,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年仅15岁。左宗棠嘴官司打赢了,获得朝廷赞誉。但朝廷也没有追究曾国藩的责任,为啥?就两个字“不敢”。这就是他们两个之间最大的恩怨了。
左宗棠
难道他们真的断绝了来往吗,并没有。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时候,曾国藩积极为左宗棠筹集粮饷,并向朝廷举荐自己的得力干将刘松山帮助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靠的是刘锦堂,而刘锦堂是刘松山的亲侄子,也是一位悍将。说白了这两人都是曾国藩的嫡系。左宗棠也并没有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并上报朝廷。这就是大人物的不计个人得失,胸怀家国的气魄。
让我们看看这两位“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们是怎样评价对方的,曾国藩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