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的世界中,只要你学习书法,你就一定会接触到王羲之这位书法界的大神,千百年来的书圣地位,无人能撼动得了。虽然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证据能证明他是否有真迹传世,但单从其临摹本就可以看出他书法的惊人之处。

今天带来的是王羲之罕见草书《追寻帖》,单字放大后,笔法精妙,妙不可言。

首先,我们来欣赏下王羲之草书《追寻帖》全局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寻帖》也被称作《追寻伤悼帖》,全篇共计 11 行 103 字。在王羲之众多的尺牍作品中,此帖详尽事状、心绪的表述使它显得颇为独特,除了其书法自身的价值之外,它也成为了我们研究王羲之这位大神的人特生平重要材料。

《追寻帖》的笔法堪称一绝,线条刚柔并济,既有坚毅挺拔的骨力,又有柔和婉转的韵致。起笔之处,果断而有力,宛如壮士拔剑,气势磅礴;收笔之际,细腻而精巧,恰似美人拂袖,温婉含蓄。笔画的轻重缓急变化丰富,节奏明快清晰,仿佛一首激昂澎湃的乐章。

接下来,我们慢慢欣赏王羲之草书《追寻帖》单字放大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帖文开篇就以“追寻伤悼” 四个字,犹如一记沉重的钟声,敲响了王羲之内心深处悲痛的旋律。这是一篇带着误伤的书作,在文中出现“吾昨频”哀感”“一旦哭之”“酸塞” 等词句,清人王澍推测,这其中有很大的可能是王羲之因长子玄之的夭折而发出的沉痛悲叹。

帖中还提及了王羲之晚年服食五石散的习惯,“旦复服散行之,益顿乏” 这句话,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他的生活习惯,更从中窥见他在追求养生与实际身体状况不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五石散在当时被认为具有养生功效,但从他的描述来看,服用后身体却更加从他的描述来看,服用后身体却更加困顿劳乏,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这一习惯,这背后或许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他个人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却也不可避免地对他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他暮年的凄凉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追寻帖》的真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书法界争论不休的焦点。米芾这位在书法鉴赏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坚定地认为此帖乃王献之代笔之作。然而,黄伯思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从字势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此帖字势圆紧,并不符合王献之的书法风格特征。

而且,从年龄以及帖中所表达的内容细节来看,王献之年仅四十三岁便离世,且无后嗣,这与帖中 “吾老矣,余愿未尽,惟在子辈耳” 等语句所反映出的情境存在明显的矛盾冲突。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