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有这么一句话“碑不如帖,帖不如稿”,手稿在用笔的真实性和自然性上胜过碑帖,淋漓尽致展现了书者创作时的状态和真实水平,甚至达到了“书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想学古人纯正的笔法,通过这些手稿不失为一大“捷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出土了数万本手抄真迹,它们被统称为“敦煌遗书”。这些文物内容包罗万象,书艺极高,一经发现就成了学书者的“桃花源”,想领略南北朝至唐代最自然的用笔,均可在从这些作品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遗书”由当时的抄经生所写,可分为官方、民间两种,官方抄经生尤其是唐代的官经生书法,即使与顶级名家相比也不落下风,而且他们的字相较于碑版,更加细腻丰富。启功专门写诗说到:“枣魂石魄才经眼,已薄经生是俗书。”讽刺世人不知“写经体”之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看来“高手写本,莫不结体精严,点画飞动,有血有肉,转侧照人,校以著名唐碑虞、欧、褚、薛,乃至王知敬、敬客诸名家,并无逊色……与唐碑比观,笔毫使转,墨痕浓淡,一一可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遗书”五体皆有,以小楷为主,行书存世较少且绝大多数出自官方经生之手,所以价值极高、书艺绝伦。这其中有一件尤其珍贵,它是已知最早的手抄本唐诗总集,距今超过1000年,名为《唐诗丛抄》,现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帖纵29厘米、横280厘米,共2000余字,行楷结合,字径大小约1.5厘米。书写者继承了王羲之、智永、虞世南、褚遂良诸家笔法,展现了晋唐地道纯正的笔法,这可比学习碑拓、摹本强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诗丛抄》文书双绝,内容上它记载了很多唐诗的原始版本。举例来说,此卷上所写崔颢《登黄鹤楼》,与我们日常背诵的就有诸多不同,如原文是“昔人已乘白云去”“春草青青鹦鹉洲”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书法上,用笔丰富多变。顺锋入纸,落笔后衄挫、按压、调锋,行笔中锋为主,笔速迅捷而不单调,笔画遒劲灵巧,中截处亦有粗细、轻重变化,尖入钝出,起笔轻盈、中截扎实、收笔从容。转折处方圆并用,筋力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字平中寓险,欹正交杂。左右结构的字有高低、轻重对比,上下字之间则有收放、疏密变化。锋芒内敛,牵丝引带,篆籀用笔比比皆是,“折钗股”“屋漏痕”随处可见。每一个字都法度严谨,用笔细腻,接近于完美。相较于那些矫饰繁琐的唐代行书碑帖,这才是中和自然的“最美行书”,值得临摹千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这件《唐诗丛抄》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