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八年(1643年),大清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在皇后哲哲所在的清宁宫去世,皇太极在后金大汗的位置上9年,登基称帝8年,共在位17年的时间。皇太极活着的时候并未言明究竟要将自己的皇位传给哪位皇子,大清也没有正式确立“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

如此,皇太极的兄弟以及儿子们便上演了“争夺皇位”的一场戏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看上去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有两位:

正白旗的旗主、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

正蓝旗的旗主,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

豪格虽是晚辈,但是年长多尔衮三岁,早在祖父努尔哈赤还在时便已经开始建功立业。

然而最终坐上大清皇帝之位的,非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非多尔衮,而是年仅6岁的福临,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所生的皇九子。

福临登基后,年号顺治。

顺治帝登基后,便为父皇皇太极定好庙号与谥号:

庙号为太宗,所以我们将皇太极称之为清太宗

谥号为“文皇帝”,所以皇太极的两位皇后系帝谥后,被追谥为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

顺治帝登基时在1643年,而顺治帝登基的次年,也就是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明京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之际吊死在了煤山上,大明王朝正式结束。

看到机会的多尔衮亲自率兵前往山海关一带,成功收服了吴三桂,将其封为平西王。便是从顺治元年开始,一直到顺治九年,大清有四位异姓藩王,顺治九年定南王孔有德战死,才成为“三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年五月二日,清军占领京师,随后多尔衮便奏请顺治帝迁都北京;

这年九月,顺治帝终于从盛京迁到了北京;十月顺治帝在南郊天坛祭天,在此即位;此次顺治帝即位,跟崇德八年的即位意义完全不同,崇德八年顺治帝即位,标志着满清换了新帝,新帝为福临;而顺治元年顺治帝即位,便标志着大清王朝要问鼎中原。

而顺治帝在位18年的时间,消灭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张献忠政权、南明政权,真正做到了入主中原。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病逝,其子玄烨登基,年号康熙。

康熙登基后,为父皇顺治帝确定好了庙号与谥号:

庙号为世祖

谥号为“章皇帝”

了解清史的都知道,顺治帝并非创一代,在他之前,其祖父努尔哈赤统一了整个女真,到晚年才有了同明廷分庭抗礼的资格,不过努尔哈赤从未称帝,只是称大汗;其父皇太极,正式称帝,将国号后金改为大清,所以皇太极才是大清名副其实的开国皇帝。正是因为有了祖父与父皇两代人的努力,顺治帝才成功入主中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世祖一般是指在某个王朝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皇帝采用的庙号;虽然王朝不是他建立的,但他在位时却开创了新的时期。

作为入主中原、迁都北京的大清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庙号为世祖也是情理之中。

世祖,在古代皇帝的庙号中含金量在太祖、高祖之后。

那么问题来了:有父汗努尔哈赤在,皇太极不能被称为“太祖”也情有可原;他也未迁都北京,真正的做到入主中原,不称“世祖”也确实说得过去;但是皇太极毕竟是大清称帝的第一位皇帝,大清真正的开国皇帝,而“高祖”这个庙号确实通常是给开国皇帝;但为何皇太极不能称“高祖”,而只是称“太宗”皇帝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庙号的分类:

始祖,通常是给开国皇帝的血缘始祖,比如满人爱新觉罗的祖先——布库里雍顺,大清建立后布库里雍顺便被尊为清始祖。而尊封始祖通常是开国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彰显自己的血统。

太祖,始于汉太祖刘邦,后用于开国皇帝的庙号。而能配得上“太祖”这个庙号的开国皇帝,一般都是像刘邦这样白手起家的皇帝,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放牛娃出身,逆袭为大明开国皇帝,名副其实的太祖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烈祖,也是用于王朝的开创者,但是跟太祖、高祖、世祖相比,他们所开创的基业是有限的,仅仅是割据一方而已。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被其庙号便为“汉烈祖”。再比如曹操的孙儿魏明帝曹叡,庙号为“烈祖”。

高祖,高祖这个庙号通常是给开国皇帝,但是开国皇帝跟开国皇帝是不一样的。太祖通常是给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而高祖则是给站在父祖的肩膀上开创王朝的皇帝。比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并未称“太祖”,而是称“高祖”,为唐高祖。

李渊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出身:

其先祖李暠为西凉的开国国君,被称之为凉武昭王,后被唐玄宗追尊为“兴圣皇帝”;

其曾祖李天锡为北魏幢主,被称之为陇西懿王,后被唐高宗追尊为“懿祖”;

其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封为唐国公,去世后被追谥为“唐襄国公”,后被追谥为唐朝的太祖皇帝。

其父李昞承袭唐国公,去世后被追谥为“唐仁国公”,唐朝建立后被追谥为唐世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李渊则是在其父病逝后承袭唐国公爵位,深得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喜爱,而李渊的生母是文献皇后的亲姐姐,也就是说李渊要称呼文献皇后为姨母。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年号为武德。

可以说李渊是名副其实的唐朝开国皇帝,但是李渊的庙号并非“太祖”,而是“高祖”。

真正被尊为“唐太祖”的,则是他的祖父,第一位唐国公。

可能有人会说:皇太极跟李渊的经历不是很相似吗?

皇太极的七世祖猛哥帖木儿,是明朝初期建州女真首领,永乐三年时接受明廷的招抚,前往南京城见明成祖朱棣,被朱棣封为建州卫指挥使;永乐二十一年,被擢升为右都督;

皇太极的六世祖董山,在正统二年时被明廷授予左卫指挥使,正统七年时被擢升为都督同知;天顺二年时,被擢升为右都督;

皇太极的五世祖锡宝齐篇古,在正德元年(1506年)时被授予都指挥佥事一职;

皇太极的四世祖满泰,曾任建州左卫指挥使;

皇太极的曾祖父觉昌安,位至建州左卫指挥使;

皇太极的祖父塔克世,位至建州左卫指挥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在统一整个女真部的过程中,仍旧被明廷授予都督佥事、龙虎将军。

如此看的话,皇太极跟李渊一样都是贵族出身,而且都是在先祖的肩膀上建立了新的王朝,李渊能被尊为“唐高祖”,皇太极为何不能被尊为“清高祖”呢?

其实皇太极跟李渊相似,但是又不相似:

李渊称帝后,便命其子李世民等人率兵出征,先后大败陇西的李轨、西秦的薛举、夏王窦建德等人,并且平定了农民起义,基本上完成了全国大一统。

而皇太极在位时呢?

皇太极继任汗位后,先是征伐朝鲜,后又率兵征伐明朝;天聪二年时又带着两位弟弟多尔衮与多铎征伐多罗特部,俘获一万多人;天聪三年到天聪四年,皇太极从蒙古绕道攻打北京,并且占领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

皇太极原本打算以这四座城池为据点,逐步蚕食明朝;然而没多久四座城池便再次回到了明廷之手。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人平定了蒙古察哈尔部,统一了整个漠南蒙古。并且在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们归顺后金的时候,带来了象征皇权的“制诰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得到了“制诰之宝”,让皇太极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建立大清王朝。

皇太极称帝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再次亲征朝鲜,崇德二年正月朝鲜正式成为大清的藩属

之后皇太极便可以后无顾之忧地对抗明朝,其实皇太极的目光是非常长远的,早已制定好了对明朝的策略,在天聪三年到天聪四年皇太极率兵绕道蒙古,直逼北京城的时候,虽然没有攻克,但是这说明后金军若是重整旗鼓再次攻打京城的话,也不是没有可能将其攻克。

但是皇太极并未再次攻打,并非后金军没有这样的实力,而是皇太极的思虑比较周全:

“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扑”

若是后金军将京城攻克的话,明军的主力尚在,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更何况,在皇太极在位期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让明朝左右皆不能顾全。虽然李自成在顺治元年时攻克了京城,但是也因此而成为众矢之的,仅仅43天后便被清军赶出了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明,皇太极的思虑还是很周全的。

而皇太极也曾说过:若是能得到京城的话,一定要迁都,以谋求更大的可能。

这说明皇太极并非固守自一亩三分地的人,有极大地野心,想要入关迁都,入主中原。

然而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便去世了,并没有亲眼看到大清迁都北京。

而皇太极去世的次年,明朝便结束了,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李自成的农民军进入京城。

而李自成在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不久,便被赶出了京城,清军占领京城后不久顺治帝便迁都北京,完成了其父皇太极的心愿。

若是皇太极能多活一年时间的话,也能坚持到大清迁都,被追尊为“世祖”也是理所应当的,若是能多活几年,亲眼看到大清入主中原,统一全国,被追尊为“高祖”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只能惋惜。

如此一来,皇太极便与“世祖”失之交臂,更何况庙号“高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为何是“太宗”呢?

其实大清跟元朝还是很相似的,皇太极在正式称帝之前是后金的大汗,而后金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后便自称为大汗,年号天命。皇太极在汗位上9年的时间后,才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那么元朝呢?

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在1189年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之后用了15年的时间统一了蒙古诸部;1206年继任汗位,正式建立大蒙古国。建立大蒙古国后的成吉思汗,不仅占领了金朝的大片领土,而且消灭了西夏、西辽等,其足迹已经到了黑海海滨。

之后成吉思汗又定下了联合宋朝灭掉金朝的策略,然而成吉思汗并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便去世了;在其孙忽必烈建立元朝,登基称帝后,将其追尊为“元太祖”。

在成吉思汗之后,大蒙古国又经历了窝阔台(成吉思汗嫡长子)、贵由(窝阔台长子)、蒙哥(成吉思汗第三子拖雷的长子)、忽必烈(拖雷第四子)四位大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忽必烈同异母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成功后,便在开平继任汗位;

1271年,忽必烈正式改国号为“大元”,登基称帝,次年迁都大都(北京)。

忽必烈称帝后,没几年的时间便消灭了南宋,完成了大一统。

忽必烈虽然是元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毕竟是站在父祖、伯父、堂兄弟的肩膀上完成了大一统,所以忽必烈并未被尊为“太祖”,而是其祖父成吉思汗被尊为“太祖”,忽必烈因为在祖父的基础上完成了大一统,并且迁都大都,其庙号为“世祖”也是理所应当的。

至于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中间的三位大汗,则都是被追尊为“宗”:

大蒙古国第二位大汗窝阔台,被追尊为“太宗”;

大蒙古国第三位大汗贵由,被追尊为“定宗”;

大蒙古国第四位大汗蒙哥,被追尊为“宪宗”。

如此看来,皇太极被追尊为“太宗”确实是理所应当的。

那么,“太宗”二字究竟何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昭穆制度”中,太宗是仅次于太祖的重要环节,历朝历代庙号为“太宗”者将近30人。比如汉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其庙号都为“太宗”。

其实清太祖努尔哈赤病逝后,一开始的谥号为“武皇帝”,即便是到了顺治帝朝时其谥号仍旧为“武皇帝”,所以皇太极在称帝时将生母孟古姐姐追谥为“孝慈武皇后”,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将生母追尊为“孝烈武皇后”。

但是在顺治帝登基后,康熙帝登基后,四位辅政大臣在为顺治帝商量谥号与庙号时,因顺治帝在位时清朝完成了大一统,所以顺治帝的庙号应当为“世祖”,谥号为“高皇帝”。

“大行皇帝龙兴中土,混一六合,功业同於开创,宜谥为高皇帝

但朝中大部分的大臣并不赞同,尤其是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的鳌拜,在鳌拜的一再坚持下,顺治帝的谥号改为“章皇帝”。而太宗皇帝皇太极为其父汗努尔哈赤所定好的谥号“武皇帝”,则改为“高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皇帝”,是开国皇帝谥号中最为高贵的存在。

像汉太祖刘邦的谥号,便是“高皇帝”;至于汉太宗刘恒,其谥号便是“文皇帝。

努尔哈赤能够被追谥为“高皇帝”,便是将其地位再次大大地提高,更是提高了满清入关前的地位。

努尔哈赤的谥号改为“高皇帝”后,皇太极生母的谥号则改为“孝慈高皇后”;至于多尔衮的生母,其谥号本就是多尔衮追尊的,多尔衮被追罪后,其生前所追尊的自然也不再被清史承认。所以提到多尔衮的生母,还只是孝烈武皇后。

对于皇太极而言,其庙号为“太宗”倒不算委屈,只是其父为“太祖”,其子为“世祖”,其孙为“圣祖”,大清前四位皇帝中只有皇太极为“宗”,确实有些尴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