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病逝,其第三子玄烨在孝庄文皇后的扶持下登上了皇位,成为大清的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幼年登基无法亲政的皇帝。
为了防止出现另一个“摄政王多尔衮”,顺治帝在临死前确定四位异姓臣子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帝,直至康熙亲政。这四位辅政大臣分别为:
出身满洲正黄旗、大学士希福的侄儿赫舍里.索尼
出身满洲正白旗、和硕额驸苏纳的儿子叶赫那拉.苏克萨哈
出身满洲镶黄旗、太祖皇帝的亲外孙钮祜禄.遏必隆
出身满洲镶黄旗、八门提督卫齐之子、开国功臣费英东之侄瓜尔佳.鳌拜
虽然鳌拜在一开始位居辅政大臣之末,但是:
康熙六年六月,索尼在帮助康熙提前亲政后不久便因年迈而去世了;
索尼去世的次月,辅政大臣第二位的苏克萨哈主动提出不再在朝为辅政大臣,愿前往先帝顺治帝的孝陵守陵。若苏克萨哈主动辞去辅政大臣一职得到康熙准许的话,便意味着康熙亲政后不再需要辅政大臣,鳌拜自然不愿。
所以便以“苏克萨哈不满康熙帝亲政”为由,将其下狱,为其定24款罪名,论罪应当处以极刑。
康熙自然很清楚这是鳌拜故意为之,苏克萨哈自然不该杀,所以便想尽办法极力保全苏克萨哈。但是最终康熙也没能如愿,苏克萨哈不仅被绞杀,还没籍没家产。
而位居辅政大臣第三位的遏必隆唯唯诺诺,左右逢源,此时的鳌拜已经到达了权利的顶峰。
不仅被授一等公爵位,而且加太师衔。
在大清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加太师者,只有遏必隆与鳌拜二人。
但“物极必反”,康熙八年,威风凛凛的辅政大臣、一等公鳌拜被康熙活捉幽禁。
议政王大臣会议为鳌拜定了30款大罪,按照大清律康熙可以直接处死鳌拜;但是康熙并未如此,只是将其幽禁,甚至在晚年时感念鳌拜所立下的功劳,想要给予其世职。雍正帝登基后实现了康熙的这一心愿,不仅恢复鳌拜一等公爵位,世袭罔替,而且将其加封为超武公,由其孙达福来承袭爵位。而达福,虽然是罪臣的孙儿,但是仍旧得到了雍正帝重用,被授予大将军领兵出征,最终战死沙场。
鳌拜的亲孙尚且能够善终再得重用,更何况是鳌拜的兄弟侄儿呢?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看,鳌拜的四弟巴哈在满清初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鳌拜被幽禁时究竟有没有受到牵连?巴哈的子孙后代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
祖父为苏完部长,伯父为“开国五大臣”之一
巴哈的祖父索尔果是建州女真八部之一苏完部部长,在太祖皇帝起兵的第六年,也就是1588年,带着部落500户归顺了太祖皇帝。在部族归顺建州女真的时候,其父尚且年幼还不能建功立业,但是巴哈的二伯父费英东因为骁勇善战、精与骑射功夫,而得到了太祖的器重,不仅被授予一等大臣,而且得以娶太祖嫡长子褚英的嫡长女为妻。
成了太祖的孙女婿后,巴哈的二伯便跟随太祖一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在太祖自称大汗的前一年,费英东同额亦都等四位同样战功赫赫的开国功臣,并称为“五大臣”。五大臣在后金的地位,位居百官之上,是太祖最信任器重而且尊重的五位大臣。
而且在巴哈的二伯去世后,还得以配享太庙。
其实除了巴哈的二伯配享太庙外,巴哈的堂兄图赖,也就是费英东的第七子凭着赫赫战功也得以配享太庙。
也就是说,巴哈的二伯费英东这一脉,成为整个索尔果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至于巴哈的父亲卫齐这一脉,在满清初期,是索尔果十子中仅次于费英东一脉的存在。
卫齐因从征野人女真三部之一虎尔哈部立下战功,世职晋为游击,并且位列十六章京;在太宗皇帝率兵出征时,卫齐在盛京担任八门提督(相当于满清入关后的九门提督-步兵统领一职)。
卫齐一共生有七个儿子,巴哈序列排行老四,其中:
巴哈的二哥卓普特位至都统,凭战功而被授予二等男,爵位世袭罔替;
巴哈的三哥鳌拜,是卫齐七子中在满清初期最为显赫的一个,不仅是太宗皇帝的宠臣、救命恩人,还是顺治帝十分信任倚重的重臣;只可惜在康熙朝并未善终。
巴哈的五弟萨哈,位至上驷院大臣;
巴哈的六弟穆里玛,凭战功而被授予一等男爵位,因党附鳌拜在康熙八年被削爵处死。穆里玛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奉恩辅国公英额里。英额里是太祖皇帝第三子、镇国公阿拜的孙儿,也就是说穆里玛的一个女儿做了太祖皇帝曾孙媳。
巴哈的七弟,则是位至三等侍卫。
在家族在满清的地位越来越的背景下,巴哈自然也会入仕。
位至领侍卫内大臣
顺治帝登基后,巴哈也到了建功立业的年纪,跟随顺治帝入关,搬到了京城居住。
顺治三年,李自成的势力已经基本平定,盘踞四川的张献忠成为满清朝廷的下一个重要的目标。摄政王多尔衮派和硕肃亲王豪格(太宗皇帝嫡长子)率兵前往四川,征伐张献忠,巴哈跟随一起出征。因立下战功,其世职被晋为参将。
顺治六年(1649) 三月,已经归降大清的明降将、大同总兵姜瓖反叛大清。多尔衮将敬谨郡王尼堪(褚英之子)命为定西大将军前去平定叛乱,很快尼堪便攻破了巡抚姜辉(姜瓖所设),姜瓖麾下大将罗英坛率部投降了大清。
多尔衮便打算亲自前往大同招降姜瓖,得知消息的巴哈便请求多尔衮能准许其一起前往,多尔衮并未准许,巴哈便很生气地直接甩衣服走人,此举惹怒了已经大权在握的多尔衮,巴哈被论罪处死,不过多尔衮并未真的处死巴哈。
其实多尔衮不肯让巴哈跟随一起建功立业,也是有原因的:
多尔衮自顺治帝登基以来,便同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一起辅佐年幼的顺治帝;虽说济尔哈朗位居多尔衮之前,为辅政叔王之首,但实际上慢慢地在大清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摄政王多尔衮。更何况在顺治六年时多尔衮已经变成了“皇父摄政王”,离着皇位又近了一步。
不管是顺治帝登基,还是顺治帝登基以后,巴哈的三哥鳌拜、堂兄图赖都坚决地拥护顺治帝,对顺治帝忠心耿耿;即便是摄政王多尔衮如何威逼利诱,鳌拜与图赖都没有屈服,因此:
鳌拜在顺治初年,先后三次被多尔衮陷害,甚至被论罪革职、处死,最终被免死赎身
而图赖虽然在顺治三年时已经去世,但是仍旧被追罪,其承袭一等公爵位的儿子辉塞因不肯依附多尔衮而被夺家产
如此背景下,巴哈以及弟弟们自然也会跟几位兄长一样,坚决拥护顺治帝。
如此一来,巴哈便也站在了多尔衮的对立面上,多尔衮又如何会给巴哈建功立业的机会呢?
但即便是如此,巴哈兄弟仍旧不肯屈服多尔衮。
在肃亲王豪格被多尔衮陷害圈禁后,其子富绥尚且年幼,依附多尔衮的巩阿岱(太祖的侄儿,巴雅喇第四子)建议处死富绥,巴哈与内大臣哈什屯(孝贤皇后的曾祖父)坚决反对,这才保住了富绥的性命。
巴哈此举自然是得罪了巩阿岱,巩阿岱便同弟弟锡翰等人想要构陷巴哈,以此来除掉巴哈;但是在得知顺治帝嘉奖巴哈勤劳后,才暂且放弃。
顺治七年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去世;
顺治八年二月,顺治帝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彻底除掉了多尔衮的势力,将大清的实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些昔日因为对顺治帝忠心耿耿,而被多尔衮陷害革职的忠臣们,也都被顺治帝官复原职,比如赫舍里索尼、巴哈的三哥鳌拜、钮祜禄.遏必隆等两黄旗大臣。
当然其中也包括巴哈,巴哈不仅被顺治帝命为议政大臣,而且其世职被晋为一等男爵,并且家少傅兼太子太傅衔,紧随其后便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一职。虽然不及三哥鳌拜的地位,但是仍旧成为顺治朝亲政后,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
受三哥牵连而被革职
到了康熙一朝时,三哥鳌拜位列辅政大臣之一,位极人臣,巴哈也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此时索尔果家族中卫齐这一脉可谓是显赫至极。然而昔日在顺治朝时,对皇帝忠心耿耿的鳌拜兄弟,却在康熙朝时,越来越来转专横跋扈,甚至不想让康熙真正的亲政、掌握大清的实权。
如此一来,鳌拜必然会成为康熙的眼中钉,必须要除之而后快。
然而在康熙六年,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病逝后,鳌拜陷害辅政大臣第二位的苏克萨哈被绞杀,而辅政大臣第三位的遏必隆唯唯诺诺,鳌拜已经成为朝中说一不二的权臣。
而此时的康熙虽然已经在索尼病逝前亲政,但是因鳌拜而无法做到真正的亲政。
为了暂且安抚鳌拜,孝庄太皇太后不得不忍痛将自己唯一的亲孙女、顺治帝唯一长大成人的公主和硕恭悫长公主(也就是翠花公主,顺治帝庶妃杨氏所生)下嫁鳌拜的侄儿纳尔杜,而纳尔杜便是巴哈的儿子。
纳尔杜能够娶和硕公主为妻,而非鳌拜其他的侄儿为和硕额驸,可想而知巴哈在三哥鳌拜专横跋扈时,并未真正地做到安分守己。
康熙八年,鳌拜被康熙活捉,并且圈禁起来。
虽然鳌拜跋扈多年,但是念在鳌拜战功赫赫、对太宗世祖两朝皇帝忠心耿耿的份上,康熙并未处死鳌拜,只是将其幽禁不得自由。
鳌拜都没有被处死,更何况是和硕悫靖公主的公公巴哈呢。
最终,巴哈被夺官削世职。
不过巴哈的六弟穆里玛,在鳌拜被圈禁时,不仅被削爵还被处死了。
可想而知,穆里玛在康熙朝初期帮着鳌拜做了多少令康熙不悦的事情。
巴哈被夺官的同时,他的儿子和硕额驸纳尔杜自然也不能独善自身,被贬回了原籍;和硕恭悫长公主虽然是孝庄太皇太后的掌上明珠,但毕竟“出嫁随夫”,跟随福晋纳尔杜回到了盛京居住。
多年后康熙巡幸盛京,出关打猎的时候,看到了胞姐和硕恭悫长公主,此时鳌拜已经去世多年,康熙看到因为自己朝政需要而被牺牲的胞姐,感慨万千,实在是不忍唯一的姐姐远离京城。遂下旨将和硕额驸纳尔杜调回了京城任职,并且在康熙十五年为其加太子少师衔。
只可惜,康熙十五年讷尔杜便病逝了,留下和硕恭悫长公主守寡九年的时间;
康熙二十四年时,和硕恭悫长公主也病逝了,去世时年仅33岁。
和硕恭悫长公主的去世让康熙十分伤心,随即便下旨用八眼半透龙碑厚葬胞姐(八眼半透龙碑仅次于九眼墓碑,十分尊贵),并亲自为胞姐撰写碑文,以此来弥补自己对胞姐的愧疚之情。
和硕恭悫长公主为纳尔杜生一子苏赫,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在追赐鳌拜一等男世职时,便由苏赫来承袭;康熙六十年时,苏赫病逝,便转而由鳌拜的亲孙希福来承袭。
次子苏勒达从征噶尔丹
巴哈的次子苏勒达一开始任侍卫,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时,被康熙授予护军参领兼佐领。
一直到康熙二十六年间,苏勒达先后被调任镶黄旗蒙古副都统、满洲副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镶黄旗蒙古都统等职。
能够如此重用鳌拜的侄儿,康熙不愧为千古圣君。
甚至在康熙二十八年时,苏勒达已经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成为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
而且康熙先后三次亲征噶尔丹,苏勒达都跟随一起出征: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苏勒达奉命前往科尔沁调兵,但科尔沁亲王班第仅调了一半的兵马。除此之外喀喇沁部、阿巴噶部、土默特部等蒙古诸部也都没有按照朝廷的旨意到达指定的地点。而噶尔丹已经率兵深入到了乌珠穆沁,苏勒达随即便催促各部进发。
此次出征,康熙皇帝的二哥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康熙皇帝的五弟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下旨苏勒达命蒙古诸部一起剿灭噶尔丹。这年十一月,大军班师。
康熙三十四年五月噶尔丹再次侵犯大清边境,康熙再次想要征剿噶尔丹,下旨苏勒达同其他的领侍卫内大臣商议该如何应对。苏勒达的建议是“诱兵深入”,然后一举将其歼灭,康熙采纳了苏勒达的建议。
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将董鄂.费扬古命为抚远大将军由西路出发剿灭噶尔丹。苏勒达仍旧跟随一起出征,并且在征剿噶尔丹的路上,同诸位内大臣一起为康熙建言献策,此战清军大获全胜。这年九月苏勒达跟随康熙身边一起出居庸关巡幸塞外,并且处理军务。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只是此次出征双方还未来得及交战,噶尔丹便自尽而死;清军自然而然便班师回朝。
能够先后三次从征噶尔丹,在康熙身边建言献策,可想而知此时的苏勒达已经成为康熙身边十分器重信任的臣子,只可惜这年苏勒达便病逝了,康熙赠与其谥号“恪僖”,下旨祭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