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功高震主,妇人之仁,优柔寡断,这就是韩信的悲哀!
子霄读史
2024-12-16 14:19北京
功高盖主的人,往往难得好死!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不能怪君主心黑手狠,更要怪功臣太实在!这也是功臣的悲哀!
韩信,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人。
韩信有机会,也有人去给他支招,但是,他却并没有接受别人的建议。
《资治通鉴》中,武涉受项羽的委托,去说服韩信,武涉这费尽口舌,想把韩信拉拢到项羽阵营,但是,最终没有成功,带着遗憾离去。
蒯彻知道决定天下大势的人是韩信,也来劝说韩信。
蒯彻的套路,很不一般,他用相人术来劝韩信,他对韩信说:
在下看您的面相,您最高不过是封侯罢了,而且,您的位置还不牢靠,还有危险。
但是,看您的背,却是又高贵的不得了。
韩信听了很好奇,就问: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蒯彻对韩信说:
天下英雄豪杰,一开始反抗暴秦的时候,大家所担忧的是能不能把暴秦消灭,如何把暴秦消灭罢了。
但是,如今形势却不一样了。
楚王和汉王在争夺天下,让天下的百姓遍地死伤,父子双亡,尸骨扔弃荒野的不计其数。
项王说起来很厉害,到处战斗,追逐汉军,可以说,在军事上明显占据优势,也让天下震动。
但是,项王的军队,却被困在京、索之间,往西有山区阻挡,不能前进。
如此,楚汉形成了对峙局面,已经三年时间了。
而汉王呢,率领十万部队占据了巩县、洛阳两地,靠着山河的地理优势,阻击项王,虽然频繁出战,但是丝毫没有取得进展,甚至接连挫败,他也是自顾不暇,进取无力。
这个关键时期,可以说大家智慧用尽、勇力消磨,而百姓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怨声载道,都想着太平,但是,太平却迟迟不能到来。这就是人心所向,这就是众望所归。
按照我的观点,这样的天下大势,必须有圣贤的人,站出来平息天下的祸乱。
如今,汉王和项王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您的手上,您帮助汉王,汉王就能得胜,您帮助项王,项王就能得胜。
我觉得,对您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两边都保持良好的关系,让他们都能存在下去,避免削弱对方。
这时,天下三分,就像三足鼎一样,您就可以和他们并列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您呢,以您的贤才盛名,又拥有众多的兵力,占据强大的齐国,到时候,您率领燕赵两国,出兵收复楚汉兵力不足的地方,牵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意愿,向西要求楚汉停战,那么,天下就会纷纷响应您,到时候,谁还敢不听您的呢?
您再削弱大国、强国,分割他们的土地,分封诸侯,全天下都得听您齐国的,一定会对您感恩戴德。
您安定齐国原有的地盘,控制胶河、泗水流域,从容有礼,那么,天下的诸侯,就会纷纷来齐国朝见您了。
蒯彻这话,绝对是老成谋国之言,对局势的判断,非常老道。
对韩信来说,这也是一个大大的馅饼,从天而降,只要他抓住机会,就可以像当年的周天子一样,让诸侯臣服。
但是,韩信对蒯彻的建议,并不认同。
韩信对蒯彻说:
汉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么能为了利益而背弃道义呢?
蒯彻听了,摇摇头对韩信说:
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两个人,他们两个还是普通百姓的时候,就结为了生死之交。
后来呢?
两个人为了张耳的部下张黡、陈泽战死的事,起了争执。
而常山王张耳最终把成安君陈馀杀死了,这两个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间最好的。
但是,如此刎颈之交的两个人,还能够反目成仇,您说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人的贪心不足、在于人心难测。
而您呢,如今您忠诚于汉王,但是,您跟汉王的关系,比得上张耳和陈馀的关系吗?
而且您跟汉王之间,相比张黡、陈泽的事情更大,涉及到的利益更加巨大,更加复杂。
所以,我觉得,您如此信誓旦旦,觉得汉王不会加害于您,这是大错特错的。
越国的大夫文种,让即将灭亡的越国,得以存活下来,又帮助勾践称霸诸侯,建立了如此巨大的功业,成就了个人的名声,却被害死了。
这就是野兽打光了,猎狗就会遭到烹杀。
咱们从交友的角度来说,您跟汉王的关系,比不上张耳和陈馀的关系。
以忠诚守信而言,您和汉王的关系,也比不上文仲和勾践,您对汉王的贡献,也比不上文仲对勾践的贡献。
这两件事,也足以让您看清这里边的人情世故了,您应该提起警惕了,希望您仔细考虑清楚。
我还有一句话,要送给您,勇敢和谋略震慑君主的人,一定会有危险,而功高盖世的人,一定得不到封赏。
如今您有了震动君主的威势,拥有了无法赏封赏的功劳,您归附项王,项王不敢相信您,归附汉王,汉王恐怕也会担心您,那么,您想带着您的勇略和功劳,归附他们哪一位呢?您将如何安身立命呢?
韩信听了,沉默了,对蒯彻说:
先生,您不用再说了。我知道您的意思了,我再考虑考虑。
几天之后,蒯彻见韩信依然无动于衷,知道韩信还在犹豫,于是又来劝韩信。
他对韩信说: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是事情成功的先兆,能够抓住时机,仔细谋划,是事情成功的关键。
听信错误的意见、决策失误,而能长期安定的人,非常少。
所以,明智的人,能够果断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犹豫不决、疑心重重,往往会败事、误事。
计较细微的小事,遗忘天下的大计,智慧可以预知得失成败,但是,却不够果敢,无法下定决心,这就是一切事情失败的根源。
功业不容易开创,但是很容易失败,时机很难得到,但是很容易失去。时机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了。
蒯彻这一番话,可以说苦口婆心。
但是,韩信依然不为所动,犹豫不决,不忍背叛刘邦。
同时,韩信又觉得,自己功劳这么大、这么多,汉王终究不会把自己的齐国夺走的,所以,谢绝了蒯彻的建议。
而蒯彻呢?
觉得韩信这家伙,真是烂泥扶不上墙,迟早被汉王给弄死。而自己,肯定不能在这棵树上吊着,不然的话大祸不远。
于是,蒯彻假装疯了,离开韩信。
这就是蒯彻劝说韩信这段故事。
韩信没有听蒯彻的,是蒯彻的说辞不行吗?不是!
蒯彻这一番说辞,是非常有逻辑,而且非常有说服力的。
咱们可以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