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炮兵团,被几万叛匪围了,居然还能撑住,你说气人不气人?
1958年的临夏,原本是个人口不多、民族成分复杂的小地方,因为马步芳的老家在这里,一直被国民党残余势力盯上。那时候,解放军刚忙完抗美援朝,准备喘口气,结果西北的叛乱就炸了锅。特别是东乡汪家集,短短半个月,叛军就凑了六千多人,打着“民族矛盾”的幌子,煽动了96个乡镇的百姓。偏偏驻扎在这里的解放军305团,是个炮兵团。说白了,擅长远程打击,真让他们打正面战,那也真是为难人家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马步芳的“余威”还没散干净
马步芳这人,逃到中东以后,嘴上可没闲着。他隔三差五给台湾蒋介石发电报,嚷嚷自己“海外有志,西北有根”,甚至还号召残余势力“伺机而动”。这不是吹牛吗?但就这话,真让一些原本士气低落的国民党溃兵重新燃起了希望。再加上他老家的“马家军”残余,早就躲进了西北的山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解放军想抓也抓不干净。这些人虽然不多,但整天惦记着“复辟”,还真就折腾出了大事。而且,马步芳一跑到中东,就变成了“远程指挥”,那种“就算我不在,但我的精神还在”的操作,简直是给叛乱势力打了鸡血。
2. 地形复杂,叛军占了便宜
甘肃、青海这一片,山多路险,特别是东乡汪家集那一带,山谷密布,河流交错,简直是天然的“游击战天堂”。叛军熟悉地形,利用这种环境,轻而易举就能避开解放军的巡逻。再加上305团是炮兵部队,重火力是有了,但机动力差,打游击战真就不灵光。叛军可不讲规矩,他们利用地形搞偷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搞得解放军疲于应付。而且,那时候交通设施差,解放军要调兵过来,得走好几天山路,这也给了叛军喘息的机会。
3. 民族矛盾被叛军利用得明明白白
叛军的一个“高招”,就是挑拨民族矛盾。特别是在东乡汪家集,叛乱分子散布谣言,说中央政府压迫少数民族,甚至还翻出一些历史上的恩怨来挑事。这一套煽动术虽然老土,但当时确实有效,尤其是部分群众对解放军的政策不了解,结果真就被叛军忽悠了。一些地方的百姓甚至还给叛军提供粮食和情报。叛乱势力利用这种支持,迅速扩展了他们的活动范围,甚至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小规模的“武装割据”。
总的305团被围,是历史遗留问题、地形劣势和民族矛盾的多重叠加。解放军虽然最终赢了这场仗,但付出的代价不小。这也说明,平定叛乱不仅要靠枪杆子,还得靠政策和民心。谁能想到,一个早已逃到中东的马步芳,竟能隔着万里搅动西北的大局?这事儿,真是够讽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