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国军系统中除了中央军外,还有很多支地方军。在不少区域内,甚至是以地方军为主的。

比如在北方的平津冀察地区,主要是西北军系统的第29军;在山东为西北军系统的第3路军;在山西、绥远,则为阎锡山的晋绥军。

在历史上,晋绥军、西北军都诞生较早,曾跟南京的中央军系统并肩作战,但也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大打出手。中原大战的结果是西北军系作为一个整体已不复存在,但其余部在地方和中央军旁系内仍有很大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阎锡山的晋绥军则保留了完整的力量,并依然控制着晋绥两地,同时依靠太原兵工厂的军火不断武装充实部队。

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阎锡山的晋绥军全部实力也恢复到了80多个团,正规军就有十几万人,而且武器装备相当好。

不少文献提及当时的晋绥军实力时,漏算了不少部队,我们这里所提的80多个团的阵容是阎锡山在1938年初向老蒋报告晋绥军重建问题时,回溯本部原有实力时所提及的。

其中步兵团的数量为68个,骑兵团为6个,另有9个炮兵团和1个炮垒大队(顶着炮兵第30团的名号)。

在这里我们先提晋绥军步兵团的数量,因为这个是跟原先资料冲突最大的。

1930年中原大战后,晋绥军的规模被大大压缩,从原先的17个军被压缩到了4个军,每个军执行的是2师6旅12团的编制,这样的话总计是有48个步兵团。

另外正太护路军有3个旅6个团;随后又增编了3个独立旅,这也是6个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晋绥军的4个军、护路军、独立旅等力量,加起来正好就是60个步兵团整。

但是,在1931年时发生了晋绥军第32军军长商震率第67师所部3个旅6个团的“离晋”事件,这让晋绥军损失了6个团的番号,所以晋绥军的正规步兵团数就剩下了54个团。

阎锡山在随后的整编中,打散了师旅编制,但是步兵团的实力数本身是没有变化的,而这些正规团就是此前外界所了解到的晋绥军步兵实力。

但实际上山西在当时还搞出十几个所谓的保卫团,这些团在全面抗战时整合成了新编团参战,如第16团即被整编为了新编第11团等。

从原先54个团的编制,上升到阎锡山所说的68个团之数,基本就是由这些新编团来填充的。它的编制跟正规军是一样的,所以划拨到正规军后可以直接使用,是当时晋绥军补充战损实力的重要来源。

如果说按照当时统一的“二旅四团”制师,那么晋绥军的这68个步兵团,可以编出17个步兵师来。不过晋绥军当时在军、师、旅的编制方面比较混乱,实际的编成就不是这样了,我们只是举个例子比较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相较于当时中央军正规团2000多人的阵容来说,晋绥军的步兵团编制数只有1500人,所以体量上还是差一些的。

讲完了步兵团,我们聊骑兵。

晋绥军骑兵的规模比较好弄清楚,就是2个骑兵师6个骑兵团,每个师辖3个骑兵团。它的骑兵团编制很有意思,一共下辖3个连,每个连兵力约150人,其中一个连装备6挺重机枪,称为机枪连。

骑兵讲完了,再谈炮兵。

得益于太原兵工厂比较多的火炮产量,晋绥军一共编了10个炮兵团,即炮兵第21团到第30团,其中炮垒大队顶的是第30团的番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炮兵团的基本编制是辖3个营,主要装备的晋造的75毫米山炮,也有一部分88毫米野炮和105毫米重山炮。

我们在标题中所说的,晋绥军当时的抗战阵容是“独具特色”的,关键就是它的炮兵规模。

如前所述,晋绥步兵是68个团的规模,其中还包含10多个新编团,而其炮兵即有10个团的规模,步兵建制与炮兵的比例为将近7比1。

我们再次拆分下来,基本上一个炮兵营可以为两个步兵团提供支援。也就是说晋绥军的炮兵营实际可以支援到旅一级,进行步炮协同作战是非常常见的。

在忻口战役时,晋绥军主力和中央军等部,之所以能够与日军第5师团等部对战多日,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晋绥军的炮多、炮弹多。

当然这些火炮比起日军第5师团配属的火炮力量来说,还相差很多,但在当时有这样的支援已经很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在当时一般的步兵师,都未必有像样的炮兵,搞几门迫击炮打打就不错了,晋绥军这边可是山炮常见得很,甚至还有撤退时推到河里的举动。

当然这是建立在太原兵工厂能造炮的基础上,实际到太原失陷后,阎锡山西迁的兵工厂已经造不了炮了,所以这时候晋绥军的炮兵也就不能像先前那么豪气了。其重火力的特点就从炮兵多,转向了机枪多,毕竟兵工厂还是能造机枪的。

但至少说在1937年全面抗战刚开始时,晋绥军这80多个团的阵容以及兵种搭配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