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冰阳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冬日寒风凛冽,棚内温暖如春,蜜蜂穿梭花丛授粉,工作人员忙碌装箱……北大荒集团各农(牧)场一座座温室大棚为本应“猫冬”的种植户奏响“冬闲”致富曲。近年来,北大荒集团牢固树立大食物观,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通过打造日光温室、植物工厂,不断拓宽农业生产空间,让种植户实现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棚内栽种的火龙果。马文竹摄

“今年,我种了两栋草莓,棚内还放养了蜜蜂,不但解决了冬季草莓授粉问题,还使草莓上市时间提前了一个星期。”寒冬时节,在双鸭山农场翠博园“果蔬王国”基地内,草莓陆续进入开花期。看着一群小蜜蜂在花丛中辛勤劳动,种植户殷涛喜高兴地跟记者算起经济账:“等元旦前上市,将秒变市场‘团宠’,预计每亩收入10万元左右。”2017年以来,双鸭山农场共搭建10余栋日光温室,打破传统“春种秋收”的种植观念,扩大棚室果蔬产业,累计带动职工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棚内的草莓花。康灵宇摄

近日,走进坐落于北纬47度寒地黑土黄金带的宝泉岭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节能日光温室大棚,一股暖流扑面而来,大片栽种整齐的火龙果和令人垂涎欲滴的三色草莓香气扑鼻、长势喜人,工作人员在棚内进行采摘、装箱。“这已经是我们种植火龙果的第五个年头了,因为大棚温度可控,采用绿色种植,品质好、卖价高,还有游客专门来采摘,每年都供不应求。”提到温室大棚创造的效益,工作人员李红娟乐得合不拢嘴。今年,农场优选2000余棵“红宝龙”和“四季红”品种的火龙果进行种植,每栋火龙果棚产量可达1500至2000公斤,年创效益15万元左右。近年来,农场不断激活产业发展优势,以37栋日光温室大棚为依托发展棚室经济,通过“一棚多种”模式不断优化果蔬种植结构,让种植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同样在全域控制面积仅有7万余亩的安达畜牧场,从1995年起便利用地处哈大齐工业走廊腹地的地缘优势发展设施农业。棚室种植为畜牧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传说中能卖到每斤50元的“金瓜”——“十八里香”品牌香瓜就产自这里,仅棚室香瓜一项,年经济效益就达600万元左右。

为了让设施农业“更上一层楼”,今年,安达畜牧场把目标瞄向了素有“菌中之王”美誉且出了名的“难伺候”的羊肚菌。通过试种两栋棚共1.5亩羊肚菌,出菇量达到500余公斤,鲜菇市场收购价每公斤超过200元,效益达4.5万元。为改善设施水平,提高对羊肚菌生长环境的控制能力,畜牧场还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电子技术开发研究所的指导下,对羊肚菌种植棚室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改造后,实现了种植管理的全程电子化、数字化,全种植环节数据信息的积累也为今后羊肚菌种植技术推广、面积扩大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找准了赛道、升级了技术、选对了模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安达畜牧场设施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从零散到连片,现已发展成拥有棚室445栋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设施农业园区。

沃土绵延,碧海无垠。随着棚室经济持续蓬勃发展,不仅为北大荒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让北大荒现代设施农业项目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