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发布声明呼吁、建议国内企业审慎选择采购美国芯片一事,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12月2日美国发布了新的芯片出口管制规定,将136家中国实体纳入了所谓的“实体清单”。对此多家相关公司已经做出了回应。
这一猝不及防的变化,也引起了业界关于国内智能汽车芯片格局和自主芯片技术的关注。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增长速度完全超乎了市场最开始的预期。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连续5个月稳居50%以上。随着新能源消费热情持续高涨,作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下半场,智能化的比拼也愈发激烈。
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从高速领航到城市领航,各家车企都在加速提升自家产品的智能化渗透率,智能化的发展还逐渐呈现出了从高端豪华车市场向主流市场下沉的趋势。
伴随着规模效应凸显,智能汽车的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这无疑也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升。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欣欣向荣之下仍有隐忧,那就是大部分智能汽车的智舱和智驾芯片基本都是从海外采购进口。
关注新能源汽车的人,对高通骁龙8155、8295、英伟达Orin X芯片这几款芯片一定不陌生。截至目前,从十几万元的主流市场到几十万元的高端车市场,基本都有这几款芯片的身影。得益于近几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这些芯片背后的两家公司,高通和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美芯片巨头,截至今年9月底的2024财年,高通共实现营收38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86亿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为10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5亿元),同比增长40%。
中国市场作为高通第一大市场,也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市场,得益于中国市场智能座舱需求量的增长,其中国市场2024财年的年内贡献收入就达到了178.3亿美元,占比46%。
从利润结构来看,高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AI智能手机、AI电脑及汽车半导体芯片需求增长的推动。
公开数据显示,在智能座舱数字平台的推动下,过去三年多时间以来,高通已经支持了中国50多个汽车品牌超过160款车型,有着强大和丰富的中国朋友圈生态。
英伟达同样也是如此。据今年10月统计的国内智驾芯片出货量份额数据,在智驾芯片领域,英伟达目前是一家独大,市场份额占比将近50%,特斯拉15.7%排第二,国产华为和地平线的份额均为10.8%左右。
从份额结构来看,目前国产智驾芯片仍然是被碾压的状态。另外业内还有声音预测,英伟达今年在中国市场的年交付量,有望达到百万套的规模。
高通和英伟达主攻方向有所不同,高通主攻智能座舱,英伟达主攻智能驾驶,但伴随着智能汽车对于车端算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跨域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简化车辆结构、实现软硬解耦的同时降低成本,用中央计算架构实现智舱和智驾融合互通,已经越来越成为车企们的共识。
因此,高通和英伟达在汽车芯片上的业务部署也逐渐有了重叠。
在今年10月举办的高通峰会上,高通就发布了Snapdragon Cockpith至尊版平台和Snapdragon Ride至尊版平台,前者应用于智舱,后者应用于智驾。得益于相同的架构设计,两者可以合并成一个SoC,用一块芯片解决智舱和智驾的双重需求。
这套平台发布后,梅赛德斯-奔驰和理想都宣布未来车型将搭载骁龙至尊版汽车平台,而长城汽车也在今年的高通峰会上表示将继续与高通深化合作。
可见,芯片作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底层基础”,不仅是芯片商想要深耕智能汽车这块沃土,在车企的战略规划中,芯片也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然后与专业的人携手共赢,这本身是最理想也是最具捷径意义的发展模式,现如今伴随着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增多,对于中国企业们而言,打破技术壁垒,把芯片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显然越来越迫切。
此次四大协会呼吁中国企业谨慎选择美国芯片,本质上更是呼吁中国企业加强芯片技术自研和突破。
截至目前,虽然智能汽车的座舱芯片和智驾芯片主要还是依赖于进口,但国产汽车半导体芯片的独立自研已经有所起色。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以及上汽、东风、吉利、长城等自主汽车集团在内,国内已有多家车企亲自下场研发芯片。
其中,蔚来汽车自研的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号称是业界首款采用5nm车规工艺制造的高阶智能驾驶芯片,预计将首搭蔚来ET9(参数丨图片)。小鹏汽车的“图灵芯片”则可以同时应用在AI汽车、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上。
除了车企之外,包括地平线、芯擎科技,Momenta旗下新芯航途、黑芝麻智能等本土企业,也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并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矩阵,获得了越来越多整车企业的认可。
作为本土科技公司,华为的智驾计算芯片目前更是已经形成了高、中、低算力水平的全面覆盖。
可以相信,伴随着本土芯片企业和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将实现核心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新能源到智能化,从主流到高端,从国内到国内,中国的智能汽车还将依托于技术自立和自强,走出一条极具含金量的汽车强国之路。